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探寻温尼马卡(Winnemucca)

已有 5095 次阅读 2014-12-8 20:43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探寻温尼马卡(Winnemucca

 

推荐李炬图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128发布 

 

近日起,探寻美国华工铁路志愿者和历史摄影爱好者李炬先生连续发表的沿着美国太平洋铁路寻觅的博文,值得一看,下面是李炬的博文,沿着美国太平洋铁路寻觅(十三):温尼马卡(Winnemucca)

这些历史和现实的照片反映了,他作为一为历史摄影学者的视野。

照片19张,是李文的缩小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沿着美国太平洋铁路寻觅(十三)

(2014-12-05 10:37:27)

转载▼

温尼马卡(Winnemucca)

温尼马卡火车站昔日及现在的景象

 

 

有记载最早到温尼马卡的华人是1863年随淘金潮来的, 1868年9月16日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到温尼马卡,这里之前就有一个华工营地,见下图对比,当年的华工营地现在就是小城的居民区。因修路聚居了一批铁路华工,有些是先期抵达这里平整路基,10月1日第一列机车“冠军号”开到这里。铁路建成通车运营后,有些筑路华工被铁路公司雇用,做铁路养护工,直到1900年以后逐渐退休。

 

因为不时有华工死亡,开始有华人墓地,其位置就在洪堡河以北现在的开拓者公园(Pioneer Park)一带。1880年代华工墓地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如下图画,温尼马卡博物馆藏品)

 

这幅作品与1963年9月发表在《沙漠杂志》上的一篇关于温尼马卡华人的文章题头照片几乎一样(如照片右上部分),可以看到墓地门框上的四个汉字“先友坟所”。

 

在温尼马卡博物馆路175号有一座洪堡博物馆,里面保存了记录这里的文物资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铁路华工及唐人街的历史故事。

 

 

1868年10月1日,第一列火车“冠军号”行驶进这个小镇。之后有华工留下来定居,铁路完工后很多铁路华工及家属来到这里,聚居在波特街,形成温尼马卡繁荣的唐人街。1902年(壬寅年),致公堂组织人力并募集经费,在唐人街上盖了一座红砖房,成为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大约400名华人的聚会场所——致公堂,内华达州各地华人同乡组织为这座祠堂捐款,落成后还赠送了多个大牌匾,有捐题芳名匾为证,可一窥当时的盛况。

 

 

 


 

匾上出现的地名都是按广东话发音的,有些地名我猜测列在括号里标注,有些实在猜不出来,还望懂的老师帮助。如:嗲利哥埠(Elko?)、恩卡崙埠(Carlin?)、挞市古噜埠(Tuscarora?)、葛地埠、兵房与硼砂塘、粒络埠(Reno?)、扌乞珠哗埠(Orovada?)、咩利近金坑、委路市埠(Wells?)、柯市顿埠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记载太平洋铁路完工后,大批华工去Tuscarora淘金,这类铁路完工后明确有大批被解雇华工去向的城镇不多,值得再去实地看看。

另一幅制作精美的对联匾是1904年(甲辰年)黄姓族人制作的,上书“法力弥彰灵通异族,禅缘既悟道超群生”,用朴素的中国式的宗教思想,期盼着异族得到教化,异乡游子得到佛的庇佑。

 

美国内华达大学张素芳教授提供的早期明信片影像,台阶上的红砖房就是致公堂的外观。

1911年,孙中山曾来到温尼马卡,在致公堂停留了一天。当时拍摄的老照片(张素芳教授提供)显示,致公堂里挂着的匾有“群生”两字,正是现在保存在洪堡博物馆里的这对制作精美的金漆镶嵌牌匾。

 

当年的致公堂里布置的很精致,下面这幅老照片(张素芳教授提供)可见一斑

 

下面这幅百年前唐人街上的生活景象图(洪堡博物馆提供),是赵福源1981年根据记忆绘制的,他的童年1901至1910年生活在温尼马卡的唐人街。虽然这里曾经有400多华人居住,但妇女只有4人,很少有新生儿,再加上受排华法案影响,多年没有新移民到来,人丁不旺,这些经营小生意的华人,坚守习俗,拒绝与当地文化融合。

 

1955年前后,温尼马卡的华人与当地人产生摩擦,因华人多数经营商业,趋利是共同的特性,加州海岸一带更利于发展,他们便逐渐离开生活了80多年的地方,致公堂房产和华工墓地再没有人维护,到1962年,华工墓地(先友坟所)的木栅栏损毁消失,墓碑也不复存在。后来大概开辟成公园绿地,即今天的开拓者公园(Pioneer Park)。致公堂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如1963年《沙漠杂志》图左下部分),1965年前后随着城镇发展,致公堂也被拆除。华侨在一个城镇八十多年生存、发展的脉络,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我三次经过这个小镇,都在这里停留住宿一晚,在波特街一带走走看看,总想发现一些唐人街的痕迹,没有华人生活过的点滴遗迹可寻。现在镇子上有两家中餐馆,经营者都是近年从其他地方来的。1890年代至1920年代,这里就曾有几家中餐馆。这个因太平洋铁路华工而繁荣起来的小镇,曾经数十年没有华人的痕迹,现在又开始有了,愿他们经营得越来越好。

 

1868年秋天,铁路修到温尼马卡东部荒原的Iron Point一带,摄影师阿尔弗莱德(Alfred Hart)拍摄了下面这张照片,取名为“文明的延伸”。

 

太平洋铁路把美国带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天这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大动脉,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告别温尼马卡,继续沿着与铁路线品行的80号洲际公路向东行进,华工修建的太平洋铁路,在温尼马卡刚好是一半的里程,但后半段工程进度非常快,仅用了半年多就完工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668340102v82n.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49449.html

上一篇: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关于北美铁路华工展版说起
下一篇:致借题发挥者linlaodie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2 马雷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