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华侨博物馆展出现存最长四米的“口供纸”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2月6日发布
北京晚报2014年12月03日突出报道了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万余展品现4米长“口供纸”。(http://www.chinaqw.com/sqfg/2014/12-03/28292.shtml)我在《关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品》(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2月4日发布)中提到:“笔者不知道这里展出的有哪些是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等地方博物馆所没有的珍贵文物资料,笔者注意到晚报报道称“有一件现存最长的“口供纸”。这是20世纪初,旅居北美华侨根据移民官问话内容,编制的入境培训资料,以便帮助国内亲友通过移民审查。馆长黄纪凯打趣地说:“这就相当于如今新东方的培训资料”,4米长的“口供纸”上面是问题,下面是答案,毛笔写成娟秀小字,内容庞杂,主要有家庭关系、家居状况、证人关系、相关事件及各类附件等。”不知道这里展出的是原件还是复印件。”(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848365)
昨天下午,我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参观时,黄纪凯馆长告诉我,这是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收藏的复制品,说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善于吸收全国各大博物馆的精品。今年3月25日和9月10日,我两次参观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看到了这一珍贵展品。
关于口供纸,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撰有《台山口供纸》(中国第一侨乡历史文化集第二编)(2007年中国华侨出版社)专门叙述了这个问题。“这本小册子虽然只有不到5万字,却简要叙述了台山华人在美国排华法令后种族歧视反华排华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反制排华争取自由移民的合法权益的特殊现象,从“文书子”现象的出现到口供纸移民演变,以及口供纸的类型、制作、内容和使用都较为清晰地作了介绍,这是华侨华人冲破美国排华、反华的历史文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华移民政策的变化和华侨华人的对策,当然口供纸也生动地反映了台山侨乡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450.html)
笔者以为:文书子(paperson),有的翻译成“契纸儿子”或者“纸面儿子”,是在美国的美籍华人为应对美国移民局审查自己在中国的华人亲友入境美国准备文书,从文书上看,显示自己的直系亲属中国来美探亲,由于自己是美国公民,因为顺利成章地自己的文书子也就是美国公民了,尽管事实上很可能两者之间并无直系的血缘关系。这是在1882年美国排华法颁布后,处于极其困难境地的美籍华人反制美国排华法争取自由移民权利、反对种族歧视的特殊手段,而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移民局档案的缺少,也为文书子的盛行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问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现象,是美籍华人在当时困难条件下的被迫反应,虽然距今已经百年以上,华人谈起此事依然心有余悸,因为也是难以公开宣称自己就是当年华工后裔的心结之一。解铃还需系铃人,惟有美国政府公正对待华人,还华工一个历史公道,解除华工后裔的各种顾虑,美国铁路华工的真实历史才有望重见天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96061)
照片7张,12月6日拍自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1,
2,
3,
4,
5,
6,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