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台山山背村陈氏族谱发现的重要价值

已有 8047 次阅读 2014-10-4 11:2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台山山背村陈氏族谱发现的重要价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104发布

 

今年9月初,五邑大学梅伟强教授在电话中告诉我一个喜讯, 广东台山县山背村陈氏族谱已经找到。在我看来,这是早期美国华人华侨主要来源地的重要文献发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他说,要复印一本挂号寄给我。我说,正好97-11,我要到中山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究会,可以委托五邑大学张国雄副校长捎给我。99, 张国雄教授将复印本转给了我。我即将这一喜讯告诉在会议现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部主任暨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顾问邵东方博士分享。

 

我注意到,这份珍贵的山背村保存的陈氏族谱中,在第22世乾隆庚戌年(1790)至同治癸亥年间(1863)记有“宜相(学淳长子)生三子,长毛齐(毛齐故於金山)”。在第23世道光辛丑年(1844)至同治年间(1862-1874),记有“毛齐(宜相长子)(毛齐号齐宗金山身故)。”

我看到了从17世(顺治壬午至1705康熙乙酉年间)[按:顺治朝十八年间没有壬午年顺治元年(1644)为甲申年距其最近的壬午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1985年后的第26世及27世族谱中,详细记载了在美国的族人名字。

其中第24世(1868年同治戊辰年至1875年光绪乙亥年间,族人记有8人在美国,含“连炳(光宗三子)在美国”,“连弟(光宗次子)在美国”,“孔昌(松宗长子)生一子,达群,达群在美国”,“华灵(本宗之子),在美国”,“秀灵(巨宗次子),在美国”,“祖灵(巨宗长子),在美国”,“孔騤(相宗之子),在美国”,“浩源(根宗之子),在美国”。

25世(1885年光绪乙酉年至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年间),记有12人在美国,含“琨钊(孔祥长子),在美国”,“琨彬(孔祯次子),在美国”,“北相(孔庭之子),在美国”,“孟家(孔周之子),在美国”,“国南(孔福之子),在美国”,“孟栢(孔森长子),名胜煦,在美国”,“观稔(孔浓长子),在美国, 观稔即庭欢”,“观添(孔深次子),在美国”,“观稳(孔深长子),在美国”,“达群(孔迪之子),在美国”,“庭想(孔浓次子),在美国”,“孟翘(孔阜之子),在美国”,“迎春(仕威之子),在美国”。

1930-1985年后的第2627世族人在美国的记有在美国的有23人之多,这里不再叙述。

族谱记载第20世(1746年乾隆丙寅至1814年嘉庆甲戊年间)还记有:“良缵,生二子,次学进

21世(1774年乾隆甲午年至1857年咸丰丁已年间),记有“学进(良缵次子),生一子社保,往南洋”。

梅伟强、关泽峰著《广东台山华侨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4页曾写道:“1841年(清道光21年),广海镇背山村陈毛齐(号齐宗)于美国旧金山去世。他是美国华侨先驱者之一。”第33页又写道:“台山人侨居美洲,是先从美国开始的。”“据上川岛《甘氏族谱》记:“泽浓公,富于冒险性,以家计相迫,于道光初年(1821年)搭帆船往美洲焉。又《山背乡志》记:“陈齐宗(又名陈毛齐)道光辛丑年(1841)故于(美国)旧金山。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有关台上先侨最早踏足美国的文字记载材料。”

这部台山山背村族谱告诉我们家族网络对于连续不断的远洋美国潮的重要意义,这里还不包括在美国站住了脚的华人华侨联络在山背村周边附近亲友通过各种方式来到美国的名单。

当然,我们无法从族谱来确认这些来到美国的华人华侨是否和铁路华工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联,不过这一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普查探寻奥秘的空间,如果我们获得更多的侨乡族谱,将这些点联成线,再和美中两国海关资料,墓碑石刻,口述采访及其他媒体或会馆档案资料结合起来,有可能由线连成一片的面,为我们取得美国铁路华工源研究的突破。

照片30张拍自该族谱的复印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32980.html

上一篇:在漠河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芬兰圣诞老人
下一篇:在漠河圣诞村的圣诞邮局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