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开平仓东村仓东教育基地行

已有 7365 次阅读 2014-9-12 08:4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开平仓东村仓东教育基地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912发布

 

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会务组, 9月11日组织了31位来自美国和台湾地区、北京、上海美中学者在江门和新会的学术参观活动后, 9月11日又组织了这些学者自江门来到开平,8:30离开江门,抵达开平时已经11:00了。

生长在开平的开平碉楼和村落研究专家带我们来到主要她在开平仓东村察创办的仓东教育基地。

这个文化遗存保护和教育基地给我很深的印象,在我看来,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需要适应社会和学术发展实际需求的,这样的教育基地可谓应运而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面的一张照片是11日13时在仓东教育基地的谢氏祠堂前拍摄的。


***********88888

开平

在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世界遗产的背后,有一群热爱本地文化、坚持执着信念的人,致力于为碉楼与古村落的保护而奔走呼号,谭金花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曾经只身一人赴美实地考察和研究北美华侨史、拿回大量华侨历史研究第一手资料,现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五邑大学建筑系讲师。

开平是著名的侨乡,开平碉楼更是华侨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开平碉楼以其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如今已成为扬名海内外的重要旅游景点。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遗产,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在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世界遗产的背后,有一群热爱本地文化、坚持执着信念的人,致力于为碉楼与古村落的保护而奔走呼号,谭金花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曾经只身一人赴美实地考察和研究北美华侨史、拿回大量华侨历史研究第一手资料,现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五邑大学建筑系讲师。

                                      谭金花老师在斯坦福大学

谭金花简介:"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遗产期间的主要专家之一,为《申报文本》和《管理规划文本》的主演撰写人之一。经常应邀到海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讲学,与各国专家切磋交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经验,并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拿大卑诗省大学、台湾金门大学、以色列阿里拉哈密莫夫建筑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合作研究关系。200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杰出个人奖,2008年广东省政府授予一等功称号,2009年江门市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江门市十大杰出道德模范,2011年江门市拔尖人才专家,五邑大学先进研究工作者(2012)。出版专著《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筑装饰研究》(2013),英文版《A Dwelling Journey in Kaiping》(2011,合著), 主编《平凡赤子心——一个华侨家庭的历史》(2013),发表中英学术论文20多篇。

 

赴美求学 带回第一手华侨研究资料

谭金花是土生土长的开平人,出生于当地一个华侨家庭,这也奠定了她从此与开平碉楼的不解之缘。从小穿搜于各种各样的碉楼间,听着上一辈人讲述华侨的历史,耳濡目染下,渐渐对这一段历史产生了兴趣。虽然大学时代读的是华南师范大学英语系,但由于热爱摄影,她把摄影当成第二专业,非常认真地学习了四年,直到毕业时还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谭金花将开平碉楼当成了重要的素材,捕抓了无数碉楼的美景风光。然而在照片的背后,谭金花却看到了内容的空洞,这些碉楼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它们的主人有些什么样的移民故事?为了探寻碉楼背后的秘密,她上图书馆查阅了无数资料,却发现关于开平碉楼的华侨移民史资料屈指可数,只有寥寥几语。为了更好地向外界介绍开平碉楼,1997年,在很多门户网站甚至都还没出现的时候,谭金花利用自学的网页设计知识,创建了个人网站“碉楼遗韵”,将收集到的素材放到网上供人浏览。

参加工作以后,谭金花对开平碉楼的研究还在继续。在当时国内对北美华侨史的研究凤毛麟角的情况下,相关方面的专家建议谭金花,有志于研究开平碉楼的历史应该到美国去。2002年,获美国亚苏莎太平洋大学邀请,谭金花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研究北美华侨史,开始了对开平雕楼历史的深入探索。抱着了解开平碉楼背后历史的初衷,她一人只身前往美国,期间更单独寻访当年华侨的聚居点,搜集相关资料。

谭金花的研究受到了当地老华侨的热情欢迎,有些人由于路途遥远,甚至还愿意专门开车来到她所在的学校接受采访,并送来一大堆历史资料。面对着千里迢迢从家乡而来的学者,他们都不吝于将自己大半生的血泪史分享出来,几乎每个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并感受谭金花记录了他们的历史。正是这些采访的经历,让谭金花认识到,这一段华侨史,不仅仅是属于开平碉楼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它更是属于世界的。而开平碉楼作为承载这样一段历史的载体,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学成归来 投身开平碉楼“申遗”

2004年谭金花从美国学成归来,当时适逢开平政府欲将开平碉楼申请为世界遗产,谭金花受邀担任翻译。虽然对北美华侨史和开平碉楼的研究已经有了深厚的涉猎,但谭金花还是发现,目前国内对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很滞后的状态,以自己当时的能力,尚不足担任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翻译职位。于是她又赴香港大学建筑系建筑文物保护专业攻读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硕士学位,在香港大学期间,她一边学习一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积极参与"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作为开平碉楼研究所的主力,谭金花承担了申报文本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大量工作。同时也是《管理规划文本》的主演撰写人之一,此规划在2006年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评估的时候,顺利通过。

在谈到开平碉楼为何能“申遗”成功时,谭金花针对国内有些学者对开平碉楼的偏见阐述了两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开平碉楼的历史很短,谈不上古建筑,不具有文物的价值。但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来看,国外评价一处遗迹是否为世界遗产的标准是看其与世界的关系。而作为开平碉楼的主人,当年被迫奔赴他乡务工的华侨在海外的经历恰恰正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不管是作为修铁路的工人还是参与淘金,都为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赚下了第一桶金,而这种经历反过来也影响到他们本身,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痕迹,他们回家乡建造的碉楼,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影响的反映,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很典型的方式,完全是由民间自发的,并融入到世界历史当中去。因此,开平碉楼实际上是一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建筑现象,而不单单只是孤立的一栋楼那么简单。

另一种观点认为开平碉楼都是农民建筑的,没有专业的设计师参与,建筑样式不中不洋,不三不四,没有规范,谈不上建筑价值。谭金华认为,开平碉楼虽然是农民所建筑设计,在一些建筑样式上可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这正恰恰是它独特的文化特征。农民根据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结合西方的一些建筑样式,建造了他们所认为的最舒服最实用的房子,这种实用些和民间性才形成了开平碉楼特有的地域特色,这也正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遗余力 仓东村再创世界遗产保护新模式

开平碉楼在申遗成功之后,名声大噪,各种各样的旅游开发接踵而至,无数游人慕名前来。但在这欣欣向荣的旅游业发展背后,却甚少有人慎重思考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开平碉楼反而造成了伤害。谭金华有感于此,作为国内少数真正接触到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她利用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学习成果,在开平仓东村开展了一个关于原地保护文化遗迹的研究实验。在一些海外侨胞公益组织的支持下,谭金华与她的团队进驻到仓东村,与村民一起建设一个原生态的碉楼村落。他们在广泛取得村民信任和支持的前提下,运用国际上对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对村内的祠堂、古迹进行修复,培训村民从事一些农事技艺,让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一切的出发点以维护古村风貌、保护村民利益为准。

谭金华还利用熟悉的海外关系,向海外宣传仓东村的价值,吸引海外观光团回乡参观,将仓东村不仅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范本,也是开平碉楼旅游的深度路线。但谭金华他们所在的旅游路线和传统的旅游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以取悦游客或创造经济价值为目的,而是力求建构一个宜居的原生态村落,让村民幸福地生活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谭金花说。打造仓东村深度旅游线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希望通过来到这里的游客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向外传播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http://www.gdxcw.cn/index.php?app=news&mod=Index&act=index&id=23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27061.html

上一篇:赴开平学术考察车中浏览开平碉楼与村落
下一篇:中山图书馆查资料照相一次快门收费1元“全国最低”论可以休矣
收藏 IP: 113.10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