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最北的机场--漠河机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7月28日发布
今天我们乘坐CZ6297航班北京经停哈尔滨飞漠河,原定10:30北京登机,因大庆飞来飞机晚点20分钟,我们的飞机10:50分后登机,12:40分飞机在哈尔滨降落,全体乘客下机,继续飞往漠河乘客在卫星厅休息等候再次登机,在这里和黑龙江大学刘敬圻老师一行汇合,13;25登机,下午2:54分准时抵达漠河机场,地面温度26摄氏度。
漠河机场是我国最北机场,有关介绍见下。
照片10张是即时随机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
漠河机场编辑
漠河古莲机场为中国支线机场,机场三字代码:OHE。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城西南9公里处,总占地面积为158.7万平方米,设计机型为CRJ-200、ERJ-145、DON328等支线飞机,跑道长度2200米,宽45米。机场开辟哈尔滨及周边城市的航线,设计目标年2015年旅客吞吐量为12.2万人次,航站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及航管、导航、助航灯光、通讯、供电、供油等配套设施。机场总投资2.38亿元,2008年建成通航。
中文名
漠河机场
机场类型
民用
全 称
漠河古莲机场
服务城市
黑龙江漠河
启用日期
2008年6月10日
市区距离
9.3公里
1机场简介编辑
机场所在位置
漠河机场全名为漠河古莲机场。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民用机场,距离哈尔滨机场直线距离893公里。2006年6月21日开始建设施工,2008年4月18日总体竣工,总投资2.36亿元。跑道长2200米,宽45米。停机坪面积12320平方米,同时停放2架中型客机。航站楼面积2000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万人次的需要。
漠河机场是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的机场,位于县城西林吉镇西南9公里处,是该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建于永久冻土带的机场。于2006年6月21日动工,总投资2.38亿元人民币。[2]
跑道长2200米,宽45米,飞行区等级4C级,可以起降波音737-800以下机型。停机坪面积1232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两架中型客机。[3]在2008年6月18日开通经哈尔滨往返北京的航线。[1]
机场通航时间
漠河机场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通航,开通漠河至哈尔滨、漠河至黑河、漠河至海拉尔三条航线。机场规划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12.2万人次,到2025年34.6万人次;年增长率到2015年将达到13.5%,2025年11%;2015年年货运量达到720吨,2025年达到2076吨;年起降架次到2015年达到3588架次,2025年达到8238架次。
漠河机场通航后,先后有台湾、上海、广东、广西、北京、山西等40多个旅游团体1万多人乘飞机来此旅游。2008年上半年漠河共接待游人100310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收入6736万元,同比增长54%。漠河机场将由首都机场集团管理。机场通航后,国航将开通漠河往返北京、漠河前往呼伦贝尔,以及漠河经哈尔滨前往大连或沈阳的航线。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位于中国北陲的漠河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以北极光、黑龙江源头、大界江、大冰雪、大森林、胭脂沟、古黄金之路、雅克萨古战场等独特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境内北极村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北极沙洲、观音山景区、“神州北极”广场等著名旅游景点,飞机通航将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兴安岭地区特别是漠河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漠河县的改革和开放,进一步开展外交往活动,吸收国际和发达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理念,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机场管理编辑
管理公司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28日,隶属于黑龙江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之一。集团公司直辖哈尔滨机场,下设齐齐哈尔机场、牡丹江机场、佳木斯机场、黑河机场、漠河机场、大庆机场、伊春机场、鸡西机场等(大庆为大庆机场公司)分公司。经营、管理范围包括航空运输辅助业务和机场资产。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始终把不断提高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机场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机场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机场的管理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在成为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后,集团公司遵循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宪章》和企业文化的精神,按照“3-5-3”管理模式,努力规范、统一企业行为,加快实现管理体制对接,积极融入大
机场航管楼[2]
机场产业格局。为实现“繁荣机场、服务社会、富裕职工”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航线管理
截至2006年7月,集团公司拥有正班航线71条,其中国际正班航线17条,香港航线1条,国内正班航线53条,通航城市49个。2006年,公司实现运输飞行起降37754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3925533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5861吨。
4个新支线机场建成后,黑龙江省将拥有9个机场,机场的密度将达到一些发达省份现有水平。其中,伊春机场年吞吐旅客12万人次,鸡西机场11万人次,漠河机场12万人次,大庆机场96万人次。一个基本覆盖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机场网络将逐步形成,航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格局也将由公路交通转向公路和航空并行的立体交通时代。
3机场建设编辑
建设背景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兴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把建设民用飞机场作为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推动新林区建设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地区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并开始着手了机场建设的可研、评
漠河机场[2]
估、筹划着机场的选址工作。然而,在大兴安岭漠河建机场并非易事,冬季漫长,气候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 ,平均气温零度以下达8个月, 1月均温—30.9°C,极端最低气温曾达—52.3°C;7月均温为18.4°C,最高可达36.3°C。冻土带上建机场,在中国第134个机场中还是第一个,史无前例。无设计、监理、施工经验可以借签,一切从零起步。中国科学院、中国公路交通研究院、中国兰州铁道研究院等中国多名研究冻土方面专家和学者以及从事青藏铁路建设的国家级著名冻土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多次反复专题论证。并借鉴国外机场处理冻土的成功经验,经过勘察、论证、再勘察、再论证、再审定、编制设计方案、完善设计方案七个阶段,历时4个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最初设计方案,实施冻土保温策略。但由于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破土后其冻土温度达不到保温的标准,其岩层和冻土又分布不均,一旦保不住冻土,其后果不堪设想。为不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对冻土层进行了清理的办法。漠河机场请来了地区设计院的专家进行了优化设计,仅此一项,节约资金1800余万元。从立项、跑项目、批复到开工建设,仅用7年。与黑龙江省其它市相比快了3到5年。
建设支持
2005年,由林管局和西林吉林业局出资组建的大兴安岭漠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为加快漠河机场建设步伐,林业集团公司为机场公司注入了启动资金,成立了大兴安岭漠河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漠河机场开工前工作时间表,明确牵头责任人、责任单位、协办单位,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该公司负责土地、林地、环评的审批、可研、总平面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委托编制和审批、工程地质详勘、水文地质详勘、场区测绘的组织协调;负责委托组织招投标,工程项目开工
漠河机场[2]
审批,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控制监督,财务核算,国债资金管理等项工作。该公司为确保机场2005年5月1日能按时开工,已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机场建设得到了国务院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总局、黑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批复,飞行区跑道面积,945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23608万元。该项目2006年6月21日开工建设,于2008年4月18日总体竣工。并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执行航线,航线为漠河—哈尔滨—北京,于2008年6月18日通航。
4机场运营编辑
为支持大兴安岭漠河民用机场项目建设,黑龙江省政府安排省级配套资金5000万元,其中省发改委承担4000万元,省财政厅承担1000万元。所有资金分两年按项目工期进度拨付下达。另外,国家林业局也通过了漠河机场建设使用林地的审核,同意漠河机场建设占用国家所有重点林区林地158.69公顷。各项审批手续完成后,漠河机场于2005年6月初开始施工。 2006年4月20日,漠河机场建设公司在网上公开发布新建漠河民用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招标和机场民航专业工程施工监理招标公告。最终,西北民航机场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负责机场民航专业工程施工监理,中国航空港建设总公司最终中标负责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
2008年4月15日8时30分,大兴安岭漠河机场上,飞机平稳地从跑道上起飞,在空中做了一些参数的测试,又平稳地着陆在跑道上。成功地一起一落,证明飞机可以在漠河机
漠河机场 试飞[2]
场着陆或起飞,也揭开了漠河航空史上的第一页。此次试飞由南航执飞,机型为空中客车A320和波音737,作为中国最北端的民用机场,漠河机场将为漠河旅游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2008年5月26日16时50分,一架空中客车A320客机平稳降落在漠河机场,标志着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民用机场首次试航成功。试航成功的漠河机场总投资2.36亿元,停机坪面积1232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两架中型客机。
[2]
2008年6月18日15时,满载旅客的南航CZ6279航班在漠河机场安全降落,北京—哈尔滨—漠河航线正式开通,中国第134个机场在祖国最北部边疆漠河正式投入使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