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具价值的158年前华工赴美谋生借款买船票的契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4月17日发布
2014年3月26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我国第一侨乡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据介绍这个博物馆共征集到华侨实物3.9万余件,馆藏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列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我注意到,馆藏展品中有咸丰六年(1856年)华工为去美国谋生借款买船票的契约。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图片是由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提供的,感谢高东辉先生惠寄。
********************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10年11月6日下午,广东省江门市举行仪式宣布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落成。据江门市副市长聂党权介绍,这个博物馆共征集到华侨实物3.9万余件,馆藏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列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中文名称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
开馆时间
?2010年11月6日
展馆实物
华侨实物3.9万余件
据了解,江门全市人口420万人,而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将近400万,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美誉。江门五邑华侨华人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107个国家和地区。
据江门市副市长聂党权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在江门捐资赠物、兴办公益事业达60多亿港币,兴办侨资企业3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记者在位于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内的这个博物馆看到,在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内。整个展览分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侨乡新篇、华人之光等6个部分,把华侨文物与历史故事巧妙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聂党权告诉记者,目前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二期工程。共展出文物4000多件,自今年11月6日起,这里将以“五邑华侨史展”为基础常年开放,重点展示的是华侨和侨乡历史文化。
从8年前动议修建的博物馆共设有6个展馆,以文物展示为主体,充分展示宏大的五邑华侨史。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二期展馆分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形成、侨乡新篇、华人之光6个展馆,整个展馆以文物为展示主体,充分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段配合文物的展示,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影视手段对文物和华侨历史进行解读,增强动感和互动性。进入博物馆,可以直观了解宏大的五邑华侨历史。
江门,是我国的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遍布美国、加拿大等107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海内外“两个江门”之称。
据自始至终参与“华博”筹建工作的五邑大学华侨历史研究所的张国雄博士介绍,在四大侨乡中,江门五邑侨乡最具错位和互补的特点,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外文化交融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为了更好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002年1月,江门市决定建设江门五邑
华侨华人博物馆。
华博的文物征集,主要是采取民间捐赠和政府征集两种方法。筹建初期至2004年下半年,文物征集工作立足于发动华侨、侨属及社会各界捐赠,这一阶段,共接收到各界捐赠的金山箱、生产及生活工具等实物近2000件。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文物征集工作主要由政府征集为主,这一阶段,共收购到实物7000多件、照片70多张、图书资料和刊物670多册。
目前,“华博”的馆藏实物达2万多件,照片1000多张、图书资料、刊物2700多册(份)。
据介绍,即将开馆的“华博”地处江门北新区五邑华侨广场,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
据了解,“华博”的馆藏实物达20000多件,其数量在全国的华侨博物馆中
是最大的。而且,其文物具有内容丰富、完整、珍贵、特殊等特点。
馆藏文物大概包括以下类型: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地区建筑、各式出国口供簿(纸)、华侨书信、银信(侨批)、五邑海外社团、筹款抗日、航空救国、各类华侨证照及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物、史料。
据悉,“华博”馆藏实物除了量大的特点外,精品率也极高,达30%。如抗战时期,
宋美龄到海外筹款收到捐款之后写有其签名印鉴的收据;还有多本清末年间华侨从海外寄钱回五邑的账本等属于国家银行博物馆的镇馆级文物,对中国银行史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华博”还征集到了清朝后期华侨的出国护照,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华侨护照。另外,“华博”还收藏了“孙中山铁路计划图”。
据悉,“华博”将作为文化教育基地永久开放,并对在校学生、少年儿童或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到周日的上午9时至下午5时。
口供纸是美国排华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五邑侨乡特有的一种华侨文物,因为当时,到美国去的主要是五邑地区的华侨,收集到的口供纸反映了当时五邑华侨在海外的辛酸史。
“华博”收集到最早的口供纸是写于1902年,而最长的口供纸有7米多长,上面记载了800多个问题。
清末以来,侨汇是中国政府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更是侨乡的标志性指标之一。银信(侨批)是侨汇和家信的结合体,是经由民间商业机构寄回的钱和信。据收集所得的银信考证得悉,五邑地区不但侨批多,而且汇款额也大。在同一时期,当潮汕地区的侨批为2元至5元时,五邑地区的侨批已经是50元或100元了。
一个布袋,两件衣服,见证了抗日时期一个以卖瓜子为生的华侨郑潮炯一段卖子救国的旷世义举。
郑潮炯1904年生于广东新会县莲塘村许坑村,幼年在家乡务农,因家贫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便出洋谋生,先到香港,后转到北婆的山打根当小贩。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郑潮炯的家乡传来了家乡沦陷、父亲被日机炸死的噩耗。无法回乡奔丧之际,他化悲愤为力量,决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抗战救亡。虽然,三个儿子尚不满8岁,但妻子全力支持他到外埠卖瓜子筹集义款,自己独力挑起了家庭重担。
1940年,当第四个儿子出世后,郑潮炯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以80元的价格把刚满月不久的儿子卖给山打根一位商人,并将所得悉数捐献出来。这宗“卖子救国”的义举轰动了整个婆罗洲。
卖儿子后,郑潮炯继续他的卖瓜子筹集义款的工作。走遍了北婆各埠后,他又到了新加坡,又辗转到了马来西亚半岛各埠。从1937年到1942年初,他一个人就筹得18万多元。在吃饭只需一两毛钱的时代,18万是很大一笔巨款。虽然家人还是过着拮据的生活,但郑潮炯毫不犹豫地把18万多元捐赠给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总会。
得知江门市正在为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征集文物,郑潮炯的大儿子特地捐赠了父亲当年卖瓜子所用的布袋和所穿的两件衣服。这三件珍贵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lwwQFWTD1Kd2IYJ-1Voo16d2yeDOKcg8rFlDAHW-3ig9MKQAeW-m-bRhDYwKz-SY4X04tqOYAZ-1JG8jsJ6_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lwwQFWTD1Kd2IYJ-1Voo16d2yeDOKcg8rFlDAHW-3ig9MKQAeW-m-bRhDYwKz-SY4X04tqOYAZ-1JG8jsJ6_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lwwQFWTD1Kd2IYJ-1Voo16d2yeDOKcg8rFlDAHW-3ig9MKQAeW-m-bRhDYwKz-SY4X04tqOYAZ-1JG8jsJ6_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lwwQFWTD1Kd2IYJ-1Voo16d2yeDOKcg8rFlDAHW-3ig9MKQAeW-m-bRhDYwKz-SY4X04tqOYAZ-1JG8jsJ6_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