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

已有 3453 次阅读 2014-3-19 07:34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

 

黄安年编  黄安年的博客/2014319发布

 

这里发表的是笔者收集整理分类的《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目錄(1999年以來)》,为笔者提交321-24日在暨南大学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新世紀以來北美鐵路華工中文論著述評》的附录,收录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第199-210页。

 

**********************

目錄編撰說明:

1,按年代和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2,限大陸出版的論

 

 

(一)中文著作目錄:

*(美)招思虹著,金山之路中國移民在美國生活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花城出版社 19991

*[()張蔭桓著],任青,馬忠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4

*郭存孝著,歷史的碎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9

*(美)孔秉德(Peter H. Koehn),(美)尹晓煌(Xiao-Huang Yin)主编;余宁平等译,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新华出版社200410

*歐濟霖著,新會華僑華人史話,2006

*黃安年編著,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歐濟霖著,新會華僑義塚(新會地方史叢書第八輯的書籍),2007

*黃安年著,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華工,白山出版社,20106

*生鍵紅著,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

*潮龍起著,美國華人史,1848-1949,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劉進主編,江門五邑僑匯檔案選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劉進著,銀信與五邑僑鄉社會,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美)趙汝成著,旅居者與移民美國太平洋鐵路華工與愛爾蘭勞工報紙形象分析.,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

 

(二)中文文章目錄:

 

1,華工建設美國鐵路

1999

*黃安年,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與在美華工的貢獻,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

2000

*丁召書,美國的華人紀功碑,老年人2000年第8

2004

*郭存孝,美國鐵路修建中的華工先民,全國新書目2004年第11

*清早,最後一顆道釘的訴說,鐵道知識2004年第5

2005

*孫丹榜,試論橫貫大陸鐵路的鋪設與美國西部開發,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1

*張敏、楊非,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的修建與華工的貢獻,綏化學院學報2005年第2

2007

*黃安年,華工建設太平洋鐵路和美國的崛起,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第6

*老趙,一位中國作家對美國鐵路華工的思考()——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演講,出國與就業2007年第9

*孟慶龍,一部很有特色的圖片專題史----大型歷史畫冊《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評介,世界歷史2007年第6

*王旭,沉默的道釘,鮮活的歷史評介大型畫冊《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史學集刊2007年第5

*張聚國,汗水和生命鑄就的不朽豐碑----讀《沉默的道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社會科學論壇20076

2008

*陳秀明,汪彥彤,陳亭樺. 斯坦福“鐵路大王”以博愛鑄英魂——美國鐵路華工精神在延,出國與就業2008年第5

*黃安年,沉默的華工和貫通北美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史學月刊200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08年第4

*與美國鐵路華工命運相連的南瓜簡史,出國與就業2008年第5

*楊玉聖,“道訂”並不沉默讀黃安年教授編著《沉默的道釘》,世界知識2008年第18

2009

*李友唐,華人在北美大陸修建鐵路的功績,文史春秋2009年第6

2010

*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序言,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6

*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建設北美鐵路的華工》後記,《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16

*黃安年,道釘,不再“沉默”,人民政協報20101122C2

*雷啟偉、張賽群  ,太平洋鐵路的修建與美國華僑華人歷史的發展,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3 

2011

 

*薛小榮,銘記歷史合作共贏——讀《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1


2012

* 美學者將為鐵路華工史建檔大規模搜證重現歷史,八桂僑刊2012年第3

2013

刘舒曼,金山梦里洒下血汗的华工,博览群书,2013年第1

2,近代美國華人

*丁平,試論美國移民政策在近代的演化——兼論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

*丁建偉,連玉新.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0年第6

*高偉濃,萬曉宏,《美籍華人譚雅倫教授談華人研究》,《世界歷史》2001年第05

*譚雅倫,美國華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八掛僑刊2001年第2

*徐蕾,美洲金礦潮中的華工,金屬世界2001年第3

*李鵬軍、張俊,外來移民與近代美國,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2年第2

*葉文傑,對近代中國移民的思考,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年第9

*劉靜宇,美國華人小史,華夏文化2003年第3

*李迎春,華人的豐碑,新少年2003年第5

*任珺,從近代美國華人社團看移民身份重構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20

*任珺,從近代美國華人社團看移民身份重構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2

*田丹,移民在美國歷史上的作用,晉陽學刊2003年第4

*郭玉聰,美國華人華僑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歷史2004年第3

*王蒼柏,也談華人,讀書2004年第10

*王寅,美國鍍金時代的外來移民 ,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第2

*王銘,美國的中國移民發展特點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

*吳悅,19世紀中國人移民美國的原因,社科縱橫,2004年第6(12)

*許國林,近代美國華人移民的職業變化,許昌學院學報2004年第1

*許國林,20餘年來我國學者對美國移民史的研究,鄭州大學學報20049月(第5期)
*莊國土,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世界歷史 2004年第2

*姜天明,關於美國移民研究的幾個問題,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5年第1

*李連廣,1848-1882年華人移民美國原因探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11

*王子昌,華人移民與美國政治的發展,世界民族2005年第1

*曾少聰,美國華人新移民與華人社會,世界民族2005年第6

*潮龍起,試析二戰前美國華僑的鄉土認同,理論學刊2006年第7

*尤建設,1860年以前美國外來移民探析,許昌學院學報2006年第3

*周敏、劉宏, 美國華人移民家庭的代際關係與跨文化衝突,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6年第4

*莊國土,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世界歷史 2004年第2

*潮龍起,試析早期美國華僑的“堂鬥”,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3

*丁念亮,對淘金潮時期美國華人境況的思考,新學術2007年第5

*何書彬,豬仔:另一種奴隸,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 2007年第21

*李秀紅,二戰後美國華人的就業特徵及成因,求是學刊2007年第1

*任東來,華人在美國的歷史,書摘,2007年第5

*譚金花、關炳輝、李玉祥,金山客尋夢錄,中華遺產 2007年第6

*武樂堂,試論近代華人向美國移民高潮的出現及其原因,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2

*張曉濤,美國對華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影響,世界民族2007年第5)

*白芳,豬仔錢——華工血淚史的見證,中國錢幣2008年紀第1

*陳俊梅,試析美國移民法及移民政策的實用主義,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第6

*李又寧. 華族的貢獻是美國歷史發展的一股重要動力[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

*沈丹森、張秀明,,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8年第4

*冬青呂明五邑華僑博物館:看得見的華僑史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63

*李源,對華人移民史上紙上兒女現象起因的闡釋,語文學刊2009年第15

*劉雲成,不能忘卻的勞工苦難,太原日報20091016

*王椰林,淺論中國人移民美國,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2009年第3

*五邑華僑博物館:看得見的華僑史,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6月3日200906

*管克江從華工紀念牆說起,人民日報201042國際副刊第023

*胡曉攀,早期美國華僑社會鴉片煙禍情形及原因分析(1850—1909),中國市場2010年第48

*林玨,19世紀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血淚貢獻,國際市場2010年第11

*亦水,美國西部的中國撲克新娘,記者觀察(下半月)2010年第11

*亦水,美國西部的中國撲克新娘,看歷史,2010年第4

*潮龍起、胡曉攀,試析早期美國華僑社會的鴉片問題(1848-1943)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第1

*陳漢初,潮籍契約華工花名冊,汕頭日報2012187

*羅朝文美國就排華法案道歉的背後,解放日報,2012622

*沈燕清,理性看待美國國會為排華法案道歉, 東方早報2012622

*張波,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國苦力貿易之緣由,知識經濟.2012年第6

*鄧建新楊健19世紀美國的華工及其佛教信仰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

3,華工和美國經濟發展

*丁建偉等,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0年第6
*丁召書,美國的華人紀功碑,老年人, 2000年第8
*汪建豐,略論19世紀美國西部開發中的鐵路建設,,湖州師範學報200010

*代林嘉,華人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文史雜誌 2001年第2

*劉章才, 美國的西部開發與經濟現代化,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3;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

*徐蕾,美洲金礦潮中的華工,金屬世界 2001年第3

*蘇曉聲,美國西部開發的第一條大鐵路,鐵道知識2002年第3

*武廣潔.外來移民與美國經濟的發展,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3

*顧寧,美國鐵路與經濟現代化,世界歷史 2003年第6

*鄧會, 略論19世紀後期美國西部鐵路建設,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1

*趙洪磊、劉鴻雁. 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貢獻,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4

*汪建豐, 試論鐵路與19世紀後半期美國西部的城市化,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

*李道永、丁毅,試論近代華工在美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菏澤學院學報 2007年第1

*黃安年,美國的崛起與發展,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10月上半月;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世界史2009年第 1,

*黃安年,美國的崛起與發展, 新華文摘2009年第2

*鄔海軍,試析近代華工在加利福尼亞經濟開發中的作用,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

*黃安年,美國崛起與發展的歷史經驗,載《美國史新探續編----祝賀齊文穎教授八十華誕論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3月版

*林玨,19世紀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血淚貢獻,國際市場2010年第11

*齊斌,19世紀美國鐵路建設初探,現代交際2011年第4

*楊程屹,追尋華工書寫的歷史,看歷史2010年第7

* 侯苗麗.,試論近代華工對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西安社會科學2011年第2

4,美國對華工政策

*高偉濃、萬曉宏,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1年第4

*劉蓮芬,19世紀美國排華大案初探,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

*賀鑒,美國百年排華運動淺探,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第S1

*劉英俊,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初探,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6月(第3期)*呂萍,初從雪, 19世紀70年代美國的地方性排華運動,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

*周躍軍,試論美國建國以來移民政策的演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9

*劉卓、沈曉鵬,從《排華法案》看美國移民政策中的種族主義,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

*歐志雄,淺析美國早期地方排華及其對華僑的影響(1848-1882),東南亞縱橫2005年第6

*胥思省,聯邦政策與華人華僑——談美國華人華僑政策的演變,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5年第6

*張穎、王進.試析1868年《蒲安臣條約》與近代美國排華風潮之干係,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2

*鄭麗,論實用主義原則在美國對華移民政策演變中的體現,理論月刊 2006年第3

*高秋芬,美國1882年排華法案的歷史原因探析,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6

*李曉靜,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美國排華政策對華人社區的影響,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

*張曉濤, 美國對華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影響,世界民族2007年第5

*劉建林、周聿峨.從美國排華法案看集團利益在國家利益構建中的作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1

*皮朝霞,美國百年排華運動淺探,湘潮(下半月)(理論) 2008年第8

*徐美君,美國排華原因新探,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年第11

*丁剛遲到百年的道歉,人民日報200972713

*黃安年從歷史上的漫畫看19世紀後期美國的排華潮,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年第6

*林明江,美國華人的歷史貢獻與反美華工禁約文學的產生,海內與海外2009年第7

*楊濤,為排華道歉是權利鬥爭的結果,經濟參考報2009721

*趙大卉鄒強華人在美法律歧視翻過悲傷一頁法制日報2009728

*楊子岩、曾丹偉,排華案美華裔能否等來道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68

*張濤,孔子與美國排華高峰期華人的認同建構——以美國主要報紙為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0年第1

*朱驊,十九世紀後期美國排華運動的話語機制,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8

*華裔女教授董潔林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揭秘美國國會是如何被說服的,南方日報20111010A5

*南方日報記者曹斯 雷雨徐林實習生劉竹溪通訊員黃愛成.不管是還是”,都應道歉,南方日報.20111010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王丕屹.,讓美國為排華道歉:真難!,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225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吳慶才,美為排華道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1012

*吳琦, 薛海培這一聲道歉等了129,南方人物週刊 2011年第35

*仇海燕,1848—1924年美國排華、排日之比較,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6

*吳鐵穩; 梁彩玲,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華工探析,懷化學院學報 2012年第1

5,清政府對華工政策

* 宋怡,試論《中美續增條約》,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

*範耀登, 張蔭桓對早期華僑權益的保護,學術研究2000年第5

*李其榮,王娟.一部研究美國百年排華史的力作——評張慶松著《美國百年排華內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2

*吳金平, 美國華僑與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1

*萬曉宏,淺論清政府對海外華僑政策之演變,八桂僑刊 2001年第1

* 牛仰山.深受華僑愛戴的晚清外交官——黃遵憲公關世界 2001年第12

* 郭方彬, 黃遵憲保護華僑事略,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年第12

*劉華,評1868年中美蒲安臣條約----以華工出國及華僑保護問題為視角,華僑華人歷史問題2003年第1

*劉蓮芬,清政府就排華大案與美國政府的交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

*王國強,華僑史視野下的蒲安臣條約,歷史教學 2003年第11

*劉蓮芬, 試論清政府保護旅美華僑政策的局限性,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

* 孫倩、余育國,晚清首位外交使臣:美國人蒲安臣,文史精華2005年第6

*楊憶,黃遵憲:走向世界第一人,源流 2005年第4

*金晶,張之洞與中美華工交涉,八桂僑刊2006年第4

*蔣坷,蒲安臣的聲望與1868年《蒲安臣條約》的簽訂,甘肅農業 2006年第6

李揚帆,陳蘭彬,晚清首任駐美公使,世界知識.2006年第19

*梁碧瑩,以廣東人為主體的晚清中國駐美公使,學術研究 2006年第5

*梁基毅,清朝首任駐美大臣陳蘭彬,源流2006年第4

*潘越,兩個世界的碰撞——蒲安臣使團與近代中國外交的發端,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4

*田興斌,清朝末期政府的華僑政策研究,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8

*謝世誠,李鴻章與清末華工問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

*尹全海、黃小用,黃遵憲護僑活動述評,湖北社會科學 2006年第11

*黃小用、王華.黃遵憲研究述評,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研究綜述,八桂僑刊2007年第3

*雷晶,淺談晚清的平等條約,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

*李曉蓉,略論蒲安臣使團,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

*楊波峰,李鴻章保護華工思想實踐,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2

*.黃遵憲與清末華工問題,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

*李宗敏,蒲安臣與晚清中國外交近代化,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

*李揚帆、文格.晚清愛國詩人兼外交家黃遵憲的愛國情懷,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

*梁建,張蔭桓與中美限禁華工談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

*甯寧、第二次鴉片戰爭與華工出洋合法化,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8

*倪正清,從蒲安臣和《蒲安臣條約》看晚清中美關係,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第3

*楊志娟,晚清第三任駐美公使張蔭桓的尷尬——以其1888年代表中國簽訂《限禁華工條約》事件為例,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第11

* 張蔭桓與中美限禁華工談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

*景東升.略論陳蘭彬的鄉土情結,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

*葉葳,清末駐美公使張蔭桓,歷史檔案2009年第2

*梁建,陳蘭彬對華僑權益的維護,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2

*梁建,鄭藻如與中美華工問題交涉,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

*梁建,崔國因護僑述略,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

*朱衛斌,陳蘭彬與丹佛排華事件交涉,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

*劉敏,晚清華工出洋程式考,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

*相京,美國人是怎樣當上清政府首位外交欽差大臣的,文史月刊 2010年第2

*薛改霞,張蔭桓保僑思想的成因,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8

*張軍.清政府拆除鐵路與梁啟超割錯腰子,學習月刊2010年第21

*海巴子,抵制美貨:100年前的華洋衝撞,檔案春秋2011年第4

*蒲安臣使團再認識,三明學院學報2011年第3

*金晶,晚清華僑政策轉變的階段性突破及價值取向,巢湖學院學報2011年第4

*王魯南,淺析勞崇光督粵期間的華工政策,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2

*尹傳剛,三十年來張蔭桓研究綜述(1980—2010),嶺南文史 2011年第1

*張勇,論陳蘭彬與晚清海外華工的保護,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8

6,鐵路華工口述史料

*王兆雷,一個真誠的“文盲”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人民論壇 2010年第4

7,文獻與目錄研究

*李安山,明清時期有關華僑華人的典籍筆記和研究概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6

*李安山明清時期有關華僑華人的典籍筆記和研究概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26

*代華.  黃遵憲與清末華工問題[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1)

*溫春來,從英國公共檔案館中文檔案看張之洞與華工出洋問題,歷史檔案 2009年第2

 

8,文藝作品與美國鐵路華工

*劉亞龍,嚴謹和使命感筆調下的中西文化交融與碰撞——湯亭亭文學作品的介紹與概析,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

*劉亞龍,湯亭亭——20世紀末美國華裔文學崛起的急先鋒,西北成人教育學報. 2002年第3

*潘志明,唐敖的子孫們——試論《中國佬》華裔男性的屬性建構與語言傳統. 當代外國文學2003年第3

*王鵬飛. 沉默的雙重象徵:種族主義與女性主義——析華裔美國作家湯婷婷之《中國佬》,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

*魏巍袁冬霞,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小議電視系列片《先驅——美國鐵路華工》,山東視聽2003年第1

*霍小娟,文學中的族裔史——試析湯亭亭的《中國佬》敍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2004年第7

* 劉心蓮,中國神話重寫與華裔美國人的身份迷失——解讀《中國佬》,國外文2004年第1

*林玲. 法律和文學——湯亭亭的《中國佬》,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

*吳麗,神話-原型批評視域中的《中國佬》,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

張永春,中國佬的美國夢——從湯亭亭的《中國佬》看華裔在美國的待遇,內江師範學院學報. 2005年第S1

* 霍小娟,被消音歷史的複聲”——從《中國佬》中《關於發現》談起,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3

* 陳富瑞,沉默的隱喻:《中國佬》中男性沉默探析,世界文學評論 2007年第1

*龔瑤,鬼伴看《中國佬》的美國夢,科技資訊(科學教研)2007年第11

*劉卓、馬強,游走于虛構與現實間的敍事策略——湯亭亭《中國佬》的新歷史主義解讀,山東外語教學2007年第5

*呂曉棠,美國華裔女作家湯亭亭,林區教學2007年第Z1

*彌沙,美國華裔文學女作家湯亭亭作品解讀,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

*孫銀娣,湯亭亭小說的互文性閱讀,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

*王靜、鄧楠、孫建中,雙性思維構建和諧——論湯亭亭《中國佬》中的雌雄同體創作意識,電影文學2007年第22

*文晶,評湯亭亭力作《中國佬》,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4

*張琴,從無聲到有聲——《中國佬》中的華裔男性形象解讀,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8

*章開沅,追尋早期華工的歷史足跡——以艾爾松《愛達荷華人往事》為例,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

*張纘,論湯亭亭小說《中國佬》中的文化悖論,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2

*丁夏林,歷史與文本的交融: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中國佬》,當代外國文學2009年第1

* 杜松.湯亭亭作品中文化符號的雙重內涵,哈爾濱學院學報. 2009年第12

*梁建鄭藻如與中美華工問題交涉,五邑大學學報2009年第2

* 徐丹,小說《中國佬》中的意象與象徵,文教資料2009年第35

*張雪麗,湯亭亭《中國佬》對華裔男性英雄傳統的建構,青年文學家2009年第21

劉麗娜,重塑華裔歷史,構建文化身份——評湯亭亭《中國佬》,大眾文藝 2010年第17

*張曉瑋,30年中國學界湯亭亭小說研究綜述,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9

* 張卓,挑戰美國主流社會言說歷史的權威——湯亭亭《中國佬》中的歷史建構,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

張慶紅,劣等民族模範少數民族”:談美國華人在美國社會中形象的轉變,大家 2010年第8

*白麗、黎恩、陳俊,權力話語理論下湯亭亭小說沉默母題的解讀,柳州師專學報2011年第2

*嚴又萍、傅俊,從歷史深處駛來的《鬼魂列車》,外國文學2011年第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7259.html

上一篇:小议胡德平谈互联网段子
下一篇:再提开小康会议,除华宴之风,提倡节俭精神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