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后记
2006年10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0月5日发布
本书从2005年12月初策划到编着出版,前后十个月左右,其间,通过在美国、加拿大和国内的网上和纸媒等各种管道,夜以继日地收集了一千多幅图片和上百万文字数据,画册的编着经过八次修改,从中精选了200幅左右图片,并一一编写了文字说明,附录还注明了图片来源和注释、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在编着修改过程中与编辑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定稿后又经图文责任编辑和主编认真加工润色,终于与读者见面。
须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编着过程中我们不仅就收集到的图片进行了认真的比照、甄别和精选,而且力所能及地考查了图片来源和收藏单位,联系图片的版权保护事宜。尽管我们使用的不少图片的原创时间已经超过了伯尔尼公约规定的50年的版权保护期,作为用于公益事业和非赢利目的的出版物,我们有权使用这些图片,然而我们仍然严格遵照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精神和学术规范,与数十家图片来源和收藏单位进行多次联系,取得共识、支持和理解,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图片的使用和出版问题。其中有些图片征得收藏单位同意免费使用,有些则付给一定的用于翻拍的管理费用。对于经过多次联系仍无回复的图片收藏单位,我们除了注明来源外,还在版权保护中心储备了一定的费用,一旦信息沟通后即转交给图片收藏单位。
在编着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网站、单位、组织和学者个人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在美国的有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华裔资深教授袁清先生,他不仅多次提供信息,而且亲自到加州伯克利图书馆和内华达州铁路博物馆等地联系图片数据。为画册提供图片资源信息的还有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主任王希教授、内华达州卡尔森铁路博物馆义工David Fong博士、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美国加州奥克兰图书馆、美国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负责人吕建琳女士等。IBM公司周念军博士、瑞士银行高级职员John Painter 先生等,在技术维护和保障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苏格教授、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文化处的李彩云女士提供了很好的咨询意见。特别是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教育学院李宁玉博士无私地提供了《枫骨中华魂》画册,并慨然同意免费使用其中的一些图片用于出版。在国内,提供信息资源帮助的有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罗宣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梅雪芹博士、教授孙燕京博士、网络技术学院在读博士生罗敏女士,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朝晖博士,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人华侨信息中心徐云女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谭圣安教授,徐继畬研究会会长任复兴先生,北京图书馆于鹏先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宋广波先生,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邓蜀生编审,法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祝立明编审,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等。须要特别提到的是加拿大皇家造币厂、中国新闻图片社等单位,丁刚、郑宇飞、傅文森、刘淳、夏宁等先生提供了不少图片资源。
我是在2005年12月9日赴美探亲前夕接受编着任务的,要在短期内完成高质量的图文并茂画册,要使画册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的雅俗共赏的效果,对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不仅是由于编着画册对我来说是头一回,而且所有图片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甄别和编撰工作主要在网上进行,这也是头一回。尽管画册的图片属历史数据,但是整部画册的立意构思和文字表述,既立足于对于历史的考察和研究,同时也考虑到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方便,即力求做到尊重历史,又要富有新意。
图片涉及的来源和收藏单位多达数十家,其工作量之大和困难之多,可想而知。在一般情况下,类似画册即以一个团队也需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此,我不敢有丝毫怠慢,放下手头其它任务、放弃休闲时间,用倒记时安排编着进度,以期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任务。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从时间、技术、财力上给予的全力支持和充分理解,否则要按期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画册给作者编着规定的时间很紧,而且网上查询和必要下载面临一些技术难题,还由于整个课题没有丝毫启动资金和赞助,全部需要自费投入,仅仅打印下载的图片等的耗费就达近千美元。还要特别提到五洲传播出版社年轻的责任编辑覃田甜女士,她的热情和执着,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在领导和作者之间的及时沟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了这部画册的出版,仅在作者和编辑之间的越洋电邮就多达近千次,还有必要的越洋电话。如果不是作者与编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配合,也难以想象能够如期完成出版任务。对作者和编辑来说,画册编着和出版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重新学习过程,尤其是在重视版权保护方面,我们力求做到保护图片作者和收藏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到画册的公益性质,尽量减低出版成本,使读者受惠。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协议,有关版权接洽方面的工作是由出版社负责的,在这方面出版社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这方面的有效工作,画册的顺利出版是不可能的。
承蒙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聚国博士慨然允诺,放下手头工作及时将本画册的中文译成英文,并订正了送审稿中一些用词,美国教授袁清博士为译文进行了审定,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画册的正式面世,了却了一桩心愿,作为年届七旬的美国史研究者,笔者倾注了对于沉默的华工们的深切思念,愿他们永远活在中国、美国、加拿大人民的心中。
黄安年
2006年6月15日于美国康州丹伯里寓所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后记原载《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说明:该书2006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中文版、英文版分别公开出版,本文在学术交流网2006年10月28日网上发布,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0113&cid=21;并发表在《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36-239页,白山出版社,2010年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