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文物, 不能瞎出版,不该瞎鉴定

已有 2412 次阅读 2013-5-11 13:56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物, 不能瞎出版, 不该瞎鉴定

文物, 不能瞎出版,不该瞎鉴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511发布

 

 

《中华读书报20130508 05 版发表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文《文物出版,不能瞎出!》文章。尖锐地指出,“无庸讳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伪冒盗版图书泛滥,赝品假货图书屡现,个人藏品私货充斥,鉴宝估价胡说八道,乱象丛生、杂音四起。文物出版是专业出版,也是要有标尺、要负责任的出版,岂可瞎出?!”批评目前文物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伪冒盗版图书泛滥,赝品假货图书屡现,个人藏品私货充斥,鉴宝估价胡说八道,乱象丛生、杂音四起,对出版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混乱,价值观颠覆,价值观丧失。”“处在经济社会转轨和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眼下诱惑增多,发财手段多变,投机资本进入,致使不少人迷失方向,引发造假卖假者趋之若鹜,各种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普遍出现,收藏理念错位,图录速成乱撰,文章炒作博名,以次充好、造假做秀、媒体发酵、无诚无信,甚至有一些原先著名的专家晚节不保、业败名裂,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到“青花热水瓶”教训不可谓不深,极大地伤害了中国文物的信誉和国家形象,被外国学术界和收藏界所讥笑。”“一些所谓鉴宝的“热销”选题,从热及一时的玉器收藏到汝窑、钧窑、定窑等瓷器,从所谓海外庋藏的金银器到青铜器,从模仿名家的书画赝品到假冒古代的碑帖,从胡编乱造的牌匾到流传的文房四宝,从以次充好的明清家具到五花八门的青铜佛像…”“当前一些出版社连续推出了私人收藏的假冒伪劣赝品,甚至参加各类评奖,这种风气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进一步危害出版业的声誉”。

 

笔者以为,文物行业,在时下诸问题中,文物出版社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一条唯利益链,这里有媒体文物宣传、媒体文物鉴定、文物销售市场、文物出版交流、文物拍卖、文物专家图利等利益链。其中危害极大的是打着文物知识的文物鉴定娱乐化、市场化活动,一些文物鉴定场合为极少数“文物鉴定专家”所把持和垄断,好像他们什么都精专,什么都是绝对权威,说一不二,被他们否定的就是赝品,就得砸烂毁掉,而不承担一旦出错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完全避免违背了检验真理标准的科学判断。笔者呼吁废除形形色色的电视媒体文物鉴定的商品化、娱乐化和利益集团化图谋,还文物界一个安宁。

 

*****************************888888

文物出版,不能瞎出!

葛承雍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5月08日  05 版)

   目前我国专业的文物出版社只有二三家,但却有超过200家出版社都出版了文物图书或是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图书。无庸讳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伪冒盗版图书泛滥,赝品假货图书屡现,个人藏品私货充斥,鉴宝估价胡说八道,乱象丛生、杂音四起。文物出版是专业出版,也是要有标尺、要负责任的出版,岂可瞎出?!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下文虽言简意赅却语重心长,值得有识之士认真思量之。

——编者

   文物出版是文博系统与文化行业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到文化遗产继承传播的必然结晶,它是历史经验总结和人类认识的高度凝练,并在一个世纪以来文物保护工作长期演进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即文物出版行业独特的价值观:真实、珍稀、精品、权威,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判断标准。

   文物出版社已经迈过五十五年的步辙,几代出版人与海内外文物考古、历史文献学者专家联手推出过成千上万的学术著作、精美图录,影响遍及世界五大洲。目前文物出版除了二三家专业出版社外,全国200多家出版社都出版了文物图书或是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图书,可谓皇皇盛世涉及皇皇巨著也。无庸讳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伪冒盗版图书泛滥,赝品假货图书屡现,个人藏品私货充斥,鉴宝估价胡说八道,乱象丛生、杂音四起,对出版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观混乱,价值观颠覆,价值观丧失。

   文物出版的价值观决定着整个行业上万名科研人员的眼界、胸襟和10万全体从业人员的价值判断能力,影响着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和文物科技保护的声誉,最终将决定行业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方式、高度与水平。文物出版社几十年来屹立不倒,就是一直贯穿着文化坚守、品位不降、精品战略,品牌是我们的生命线。

   许多资深的老文物考古工作者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物出版是整个文博行业的学术根基,反映着我国学术规范的水平和科研眼光,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学术环境、学识水平与前沿动向,文物出版决不能引领不健康的出版风气。甚至一些拍卖公司的总裁、总经理也纷纷对我说,文物出版社绝不能出版假冒赝品图书,你们是我们的参照物、坐标器、标准图,文物出版放弃底线就全玩完了。因此,一个有良知的出版工作者绝不能透支出版社未来信誉,损毁出版社金字招牌,贬低出版社良好声誉,即使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守住文化底线,保持品牌、保持清醒,锻造精品、坚守宗旨,是我们不懈的价值追求。

   半个多世纪来,考古发掘成果因出版而得以传播,文物专家学者因出版而得以传名,文博青年学子因出版而得以培育,文物博物展览因出版而得以留存,正是在这样一个传承文化的漫长过程中,熔铸成了文物出版行业本身所恪守的最高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打造传世精品;培育大师名家,扶持青年学子;不仅要在文化界引领科研方向,鼓励内容创新;还要在出版界坚持精品路线,推动海外传播。

   但是很多人对文博行业内自身价值还是讨论很少,处在经济社会转轨和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眼下诱惑增多,发财手段多变,投机资本进入,致使不少人迷失方向,引发造假卖假者趋之若鹜,各种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普遍出现,收藏理念错位,图录速成乱撰,文章炒作博名,以次充好、造假做秀、媒体发酵、无诚无信,甚至有一些原先著名的专家晚节不保、业败名裂,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到“青花热水瓶”教训不可谓不深,极大地伤害了中国文物的信誉和国家形象,被外国学术界和收藏界所讥笑。

   几年来,我拒签了几十本“不靠谱”图书的出版,拿下了一些所谓鉴宝的“热销”选题,从热及一时的玉器收藏到汝窑、钧窑、定窑等瓷器,从所谓海外庋藏的金银器到青铜器,从模仿名家的书画赝品到假冒古代的碑帖,从胡编乱造的牌匾到流传的文房四宝,从以次充好的明清家具到五花八门的青铜佛像……尽管我们不是具体文物的鉴定家,但我们是历史常识的判断者;我们编辑不是学者,但应该有学养;我深知文物出版的动力不是来自盈利挣钱满钵,或是印刷设计技术进步,这都是浅层短视动因,最重要的动力还是来自价值理想的信仰,建立崇高的文化道德标尺,恪守着传承文化使命的责任,决不能做一些败德、败誉、败益的出版行为。

   追求文物精品之传世,考古报告之存实,学术研究之存世,艺术创造之传承,无疑是激励我们编辑工作的座右铭,当前一些出版社连续推出了私人收藏的假冒伪劣赝品,甚至参加各类评奖,这种风气如果继续下去势必会进一步危害出版业的声誉,我们必须保持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规范,不能降低出版的门槛,坚持正确的导向,把好最后一道关,注入学术精髓的活力。

   文物是一个文化品牌,也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文化经济实体,不仅成就了许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学家的学术名声和传世经典著作,而且其出版的价值观念一直成为整个行业的核心理念。文物研究与学术出版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兄弟,特别是出版离不开一流的学术支撑,而优秀成果也离不开专业出版的编辑、整理与校正,完美的文物图书正是这两者结合后的呈现,也是我们存世与传播的意义。

   文物出版既是文博系统经济“硬实力”的建设,又是文化遗产积累“软实力”的推手,它构建了文物公共服务体系和图书出版市场体系,特别是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方面起了其他图书种类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每年不管是版权贸易还是图书展销,都在海内外引起关注,为中国形象赢得了声誉,为中华民族积累下了物质和精神财富。

   世界上冠以文物出版名义的出版社可能只有中国一家,对这唯一的品牌我们绝不能玷污它、毁损它,如果将文物出版搞得过度商业化、过度市场化,文化必然受到侵蚀而令人反感,我们承认文物图书的经济价值和合理利润,但不赞成把利润作为唯一检验标准,反对为了敛财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我们要巩固主阵地、当好排头兵、做好主力军,从“小而特”到“中而优”再到“大而强”,打造文化系统的国家金字品牌地位,追求传世精品立言影响,增强文物事业立功实力,发扬古圣先贤珍稀声誉的立德风尚。这既是我们的承诺也是对读者的保护,期盼在未来真正迎来考古文物发展与文化遗产繁荣的黄金时代。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5/08/nw.D110000zhdsb_20130508_1-05.htm?div=-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8770.html

上一篇:《美墨战争专辑》中詹姆斯·布坎南致特里斯特的信(1847年)
下一篇:悼任东来教授的唁电函诗文(十一)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