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PDF版(“30讲”第一讲)

已有 3763 次阅读 2013-3-27 06:26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古代到近代, 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

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PDF版(“30讲”第一讲)

 

刘宗绪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3月27日发布

《当代近代现代历史30讲》由刘宗绪、黄安年合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10月第1版,22字。本书按照生产力标准、实践第一标准、多样化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于世界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和阐述。其中刘宗绪撰写近代部分15讲,黄安年撰写现代部分15讲,为世界近代和现代史的普及提供了新知识、新观点和新视角。现代部分包括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当代世界多样化统一的发展特色、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体系、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等新课题。西北大学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包括盗版在内的印数达数十万册。

本书前言说明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自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确实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既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也不能涵盖全部历史的内容。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也不可能间断。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证明了的事实。无疑,生产力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首要组成部分。社会形态更迭和某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评价历史现象的准则,最重要的仍然是要看它对生产力发展的适应程度。尽管并不是任何细微的事物都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宏观的长远的视角上看,却脱离不开这个总的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任何人对历史规律的认识、解释和对未来的推断,都难免有局限性,至少有历史的局限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要求更接近科学,更贴近事实。这就必须要重实践,重结局,不能全依据传统的公式化概念,也不能感情用事或以道德标准论断。那种以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为尺度,不顾具体条件只以政策是否激进为尺度的做法,并不是评价历史的科学态度。历史是具体的,革命与改革、急进与渐进,都要根据条件、视其效果而评断。

最后,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或主义的标签。历史遗产中确有很大一部分人类共有之物,并没有阶级性。历来说只有自然科学与科学没有阶级性,其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事物只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同样没有阶级性。

以下是第一讲 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PDF版,共1-6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74303.html

上一篇:学点近代现代世界历史知识
下一篇:学科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PDF版(“30讲”第二讲)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