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我的第一篇博文

已有 3277 次阅读 2013-1-1 10:13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第一篇博文

我的第一篇博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11发布

 

我的第一篇博文发表在200737科学网上,能够加盟科学网是和科学时报编辑的张其瑶女史和时任科学网总编赵彦先生两位的推动分不开的。没想到迄今我在科学网上已经发布了9463篇博文,而访问量达到11284673人次(20131110统计)。在2013年第一天回顾我近6年前的第一篇博文还是感到很亲切。

要说最重要的感受,贵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而这是不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科学的!

现在重新发布我的第一篇博文与网友分享。

 

我为什么在科学网开博客

已有 1802 次阅读 2007-3-7 17:10 |

我为什么在科学网开博客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

2002422,我创办了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这是一个学术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个人网站,到如今已经快五年了,这个网站已经通过其32个栏目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21000多份(篇),其中本人的文章和信息和2000来份,内容涉及美国和中国、学术和教育、社会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迄今登陆这个网的累计人次已经超过321万。在我看来学术交流网上发表我自己的文章是一种有一定学术含量特点的博客,只是它和读者之间不能即时对话和沟通,因为这个网的服务管理并不开放这个功能。再说,近五年来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准备到五周年时对学术交流网的运作大幅度调整,以便更多集中于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心得。

34科学时报张其瑶编辑来信,建议我在科学网开博客,实行报网联动,并表示可帮助与科学网总编赵彦联系。很快我收到了赵彦总编的来信:非常欢迎您来科学网开设属于您自己的博客,我们愿意为你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与技术支持。我个人认为,博客是专家学者表达观点的好形式,已经逐步得到了知识界的认可。比如,吴中祥先生已经80多岁了,他每天写博客,目前、反响很好。我向总编坦诚对开博客有点担忧:我是个纯粹的人文学者尤其是搞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退休教师,在自然科学精英的网站上建博客有必要吗?有人看吗?能维持下去吗?我如果开自己的博客其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关于学术批评和评论的,涉及教育和学术、中外世界历史与社会等。二是关于美国历史社会的见闻与纪要。这个博客是否和其他博客捆绑在一起管理的,即日后我是否可以将博客内容单独提取出来和复制下来。

随即,我又收到赵总编的回复:你担心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我们网站的起步从自然科学界做起,但最终是服务于全体知识界的;我们拒绝那些纯粹涉及意识形态的东西,主要是我们把握不住,担心政治风险。你说的两个内容我都很感兴趣,请相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互通的,都是需要的;再说,博客这种新形式,特别适合知识界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被误解,至于你在上面写什么东西,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需要,我们没有任何更改的权利。你可以看看王鸿飞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index.aspx?userid=176,他是做化学研究的,但音乐社会都写。要知道,博客是您自己拥有的,我们是提供服务和网络空间支撑的。至于技术方面,我看也不成问题,你完全可以将博客内容单独提取出来和复制下来。我们的博客管理员很快替你申请一个,至于如何用,你摸索一下很快就熟悉了,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告诉孙宁,他帮助你解决。这样一来,我也就不再犹豫了,决定先将博客开通起来,慢慢地摸索和改进,并争取把博客开好。

和学术交流网一样,我的个人博客遵循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宗旨。我的博客内容将集中涉及教育和学术、中外世界历史与社会的在学术批评和评论,以及涉及美国历史和社会的见闻与纪要方面。有何意见请随时告之,以便不断改进。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黄安年

200737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456.htm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3]冯小蓉 2011-11-3 23:04

700多页的博文,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支持!安年爷爷,安度晚年,以这种形式很赞~

博主回复(2011-11-4 07:07)谢谢小蓉博友的理解和支持

IP: .* 删除 回复 [2]陈陈 2007-3-8 23:32

期待您的大作

IP: .* 删除 回复 [1]赵彦 2007-3-7 18:54

黄老师: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智慧,提携后人,不亦乐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4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8465.html

上一篇:就科学网人文社科博文敬答严家新先生
下一篇: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理论和学说PDF版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5 许培扬 李宁 曹聪 苏光松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