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12年10月18日和2009年7月24日博客总排行前十位变化

已有 2556 次阅读 2012-10-18 21:0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09年, 2012年, 博客总排行, 前十位变化

201210182009724博客总排行前十位变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1018发布

 

对比一下201210182009724博客总排行前十位变化很有意思,黄安年、杨学祥、王鸿飞、陈安、武夷山、周可真六人依然保持在前十位,新介入前十位的有许培扬、饶毅、吴宝俊、王德华。20097月在前十位中的嵇少丞、李世春、何毓琦、杨玲 分别在今天占第11151731位。目前在10人排行榜上20077月还未进入的是许培扬、饶毅、吴宝俊、王德华,至于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人们都会有自己的解释。

2012101820:35分博客总排行前十位

 

 

 

 

 

************888888888

科学网博客上的有趣的统计数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724发布

今天在科学网博客上选择累计登陆量前10位博主的情况,进行了排列,时间是241640-50分间,数字分别如下,立此存照:

文章数 总登陆量 评论量 每篇文章平均登陆量

王鸿飞   572    2679228 10853      4684

黄安年  3240    2540845  2543      784

周可真  1006    1572209  7452     1563

杨学祥  1318    1565074  3038     1195

武夷山   888    1520562  5377     1712

嵇少丞   298    1220331  5479     4095

 1361     1035597  4518      761

李世春   705    1025997   2616    1455

何毓琦  265     1022349   1492    3858

  579      994044  不详     1717

这里需要说明的:

第一,删除的文章和评论未计算在内,科学网并未显示这方面的数字。

第二,在页面上重点推荐的文章数量没有显示,编辑部清楚这个数字。谁都明白推荐与否对于一篇文章的登陆量关系不小。

上述情况如何看待,见仁见智。本人已经退休,时间相对充裕,一些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带有记事性质,博文暂时领先不足为奇,无需刻意赶超。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45382.html

***********************8888

再谈笔者在科学网上的博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728发布

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的有趣的统计数字》一文中谈到:“本人已经退休,时间相对充裕,一些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带有记事性质”(黄安年的博客/2009724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5382 在另外几篇关于笔者写博文感受中也谈到,博文是很个性化的。对我来说,是随想、随感、随议、随记、随喜、随忧、随虑的内容。在我看来科学网博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呈现多样、多元、多角度、多侧面。科学网博文不是论坛,更无需营造共识。各抒己见,百家各说,就很好。笔者确实很少参与科学网上的问题讨论,也很少积极参与评论或争论,部分原因是笔者过去已经说过,不愿意非得和什么不同观点争个是非,那样就没有多大意思了。有些观点不同留待时间来检验,10年前因笔者的批评文章引发全国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改革的大讨论,现在再来看就很清楚了,何必非得要不同观点向自己靠拢?大可不必。笔者的不少博文恰恰是自己学术研究的心得以至于成果的一部分,但是我多次发现,在科学网博客这个阵地上,这样的内容往往点击量是很低的,但是其中也不乏很感兴趣的朋友。科学网突出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有这个必要吗?我并不在意点击量的高低,也无意为增加点击率来改变初衷,刻意写那些很容易增加点击率的话题。我无权评论别人怎么想,但是增加点击量确实并非笔者的宗旨。举个很简单的例如,如果我现在一个月不发一篇博文,那么我的平均博文登陆量反而会大大提升,这个数学题目不难解答。我的学术交流网迄今登陆已经有620多万人次,而科学网博主登陆目前最多的人次也没有超过300,凤凰网上的博客有的博主的点击量已经高达2000多万。追踪这样的“人气”据我看必要性实在不大。

我们的科学网如果充分展示大科学领域中各种人材的方方面面的看法和感受不就是能够很好地显示我们的特色吗?再说得明白一点,某些教育或者科研热议话题,并非原创,往往是社会上已经提出并讨论的问题在科学网上的回应,这样的讨论再多,恐怕难以扩大科学网博客的影响,这确实涉及我们倡导科学网的博文写什么?点击量博文、命题博文、导向博文恐怕不见得是个好主意。每位博主用心来写自己喜爱写的深有感触的内容,那么我们的多样、多元综合性科学内容特色也就慢慢显示出来了,如果主要考虑怎样提高人气、增加点击量,那么科学网博客要办得生气勃勃,恐怕难度不小。我记得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出版单位联合精心打造了好几位人气极高的媒体明星,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远离学者而成为学术娱乐化的受益人了。

附记:

25-27日随老伴参加在辽阳举行的一次学术活动,日程十分紧凑,没有带电脑,带了也没有时间来写博文,今天上午才有时间伏案写博文。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4601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24012.html

上一篇:窗前赏红叶
下一篇:网路通畅需要多方面协调保障,顺利上网并不容易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2 蒋永华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