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王皓输了金牌 赢得崇敬

已有 3969 次阅读 2012-8-4 07:00 |个人分类:健身强体随感(10-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王皓, 输了金牌, 赢得崇敬

王皓输了金牌 赢得崇敬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8月4日发布
 
王皓三次参加奥运会,每每全力尽心拼搏却总是和奥运会金牌擦肩而过。在昨天的决赛中他又输了,却在领奖台上获得全场的热烈掌声,总教练刘国樑起身向他致敬, 王皓输了金牌 却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没有夺金的实力尤其是持续三届奥运会的夺金实力,王皓不可能三次参加奥运会决赛, 这需要他至少12年以上处在奥运会成绩的颠峯期,需要他付出比一般运动员更多的努力, 在一两年连续创造最佳成绩固然不易,但是在一二十年内保持颠峯成绩更难。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旨在激励运动员继续不断的参加运动、努力追求进步与追求自我的突破。这句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顾拜旦借用过来,现在成为奥林匹克格言。这短短六字,既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并鼓励人们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保朝气。王皓践行了这种精神,理所当然地获得人们的崇敬。
 
金牌只有一个,能否取得金牌并不单方面决定于个人的努力拼搏,还受制于同时争取金牌的对手,强者中还有更强者,高手中还有新高手。此外还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可能影响和主观心态的变化干扰,在争夺金牌中最重要的是竭尽全力,王皓做到了。好样的王皓, 向王皓致敬!

王皓百科名片
王皓
王皓,奥运冠军,籍贯吉林长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90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教练是薛瑞昆;1996年进入八一队,教练是荆雨德;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2000年初升入一队。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冠军。
中文名:王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83年12月1日
身高:176厘米
体重:76公斤
运动项目:兵乓球
所属运动队:中国乒乓球队
主要奖项: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冠军
201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


人物档案
  【汉语姓名】王皓
  【英语姓名】Wang Hao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3年12月1日
  【民族】汉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身高】176厘米
  【体重】76公斤
  【星座】射手座
  【血型】A
  【身份】运动员
  【学校】北京大学
  【昵称】皓哥、乐乐、皓皓、皓爷
  【个人爱好】听音乐、看书 足球(曼联队)
  【注册单位】解放军
  【运动项目】乒乓球
  【世界排名】第三 2805分(国际乒联2012年5月公布)
  【球拍配置】:红双喜DHS 特制狂飚皓 正手套胶特制红双喜蓝海绵NEO天极三 反手套胶特制蝴蝶 Bryce海绵+Srivr胶皮
个人简介
  王皓的技术打法很有特点,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的弧圈打法,技术非常全面,稳中带凶,正手抢拉、抢攻意识非常强,并且作为直板选手,他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也是世界一流,在2007年男子世界杯上,他首次夺得单打世界冠军,在2009年,王皓获得了两项单打冠军和全运会冠军,但是在2010和2011年,王皓的表现不温不火,他也希望能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有所作为。
  2008年,王皓在北京奥运会上与队友精诚合作勇夺男团冠军,在多特蒙德世乒赛上的出色表现,让王皓锁定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席,并创下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的纪录。从王皓来说,他除了取得比赛的资格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有足够丰富的大赛经验。因为在参赛的三个人之中,王皓是唯一一个有奥运经历,而且有过两次以上奥运会经历。[1]
成长经历
  王皓1983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92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师从薛瑞昆;1996年进入八一队,教练荆雨德;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99年初升入国家一队。逐步成长为主力队员,04年作为主力队员参加雅典奥运会获得男单亚军。
  从10岁的时候被长春体校破格录取开始,王皓开始了自己追寻世界冠军的脚步。当时的王皓是校内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不过,一脸稚气的王皓却不服输。每次队内比赛,王皓总要挑战比他大的孩子,虽然胜少负多,但他屡败屡战,成绩在队里提高得最快。
  1996年,13岁的王皓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夺得第三名,不少俱乐部开出了相当优厚的待遇邀请他加盟。不过,王皓的父亲王忠全谢绝了所有邀请,将王皓送进了拥有王涛、刘国梁等强手如云的八一队。在八一队的两年,王皓在竞争中迅速成长,很快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国家队。2002年,王皓一举夺得埃及公开赛男单冠军,排名也跻身世界十强,与波尔、庄智渊并称为乒坛最具潜力的三大新星。
运动生涯
雅典受挫
  正当王皓决定大展身手的时候,雅典奥运会上,他却遭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2004年8月23日,第27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对阵双方是中国的王皓与韩国的柳承敏。作为奥运会乒乓球分量最重的男单冠军,当时国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这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身上。以王皓的实力,许多国人都顺理成章地把这枚金牌提前归入中国队囊中,因为在奥运会比赛前,王皓和柳承敏数次交手,都是王皓以绝对优势取胜。
  决赛开始后,王皓先以2:0领先,可是之后比赛的主动权却被柳承敏控制。柳承敏正手抢攻能力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王皓太想拿下这枚金牌了,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过分依赖反手,节奏完全被柳承敏掌控,最终以2:4败北,丢掉了这枚分量最重的乒乓金牌。
  这次奥运会成了王皓乒坛生涯的巨大障碍,此后,他患上了“决赛恐惧症”。每次比赛,他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打入决赛,可是一到决赛的时候,他又变得魂不守舍、神情恍惚。2005年全国十运会决赛他输给王励勤;2005年、2006年,王皓两次打入世界杯决赛,2005年他在大比分3:2,第6局8:4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德国选手波尔翻盘;2006年又被马琳以0:2实现大逆转。王皓赖以成名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在决赛中也仿佛失去了攻击力,对“敌人”没有杀伤力。
脱胎换骨
  连续四次重大赛事获得亚军,有媒体称王皓为“千年老二”。几年的卧薪尝胆,让王皓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6年11月,在多哈亚运会上,他战胜队友马琳,一举夺魁。紧接着,在11月举行的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他又一次摘得桂冠,2006年冬天成了王皓丰收的季节。
  2007年世乒赛男单季军,男双亚军,世界杯男团、男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克罗地亚站男双冠军(与马琳),深圳站男单男双冠军,南京站男单亚军、男双冠军,日本站男单冠军,男双亚军,亚锦赛男团、男单冠军、男双亚军。
再战奥运
  2008年北京奥运,男单决赛中,又以1-4不敌马琳,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男单金牌。王皓与队友马琳、王励勤勇夺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这是王皓首枚奥运金牌。
  从09年开始到现在,王皓一路高歌猛进,在世乒赛、世界杯上收获冠军,这时候人们欣喜的发现,赛场上的王皓越发成熟。今年的世锦赛上,王皓的发挥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稳定性。王皓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尤其是奥运会上。王皓在团体赛的特点比较明显,参加了五次世乒赛团体赛和一次奥运会团体赛,保持全胜。
逆转夺得精英赛冠军
  北京时间3月24日晚,2011大众汽车杯国际乒乓球精英赛进行了男单决赛的争夺,由王皓迎战德国名将波尔,王皓在1-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4-2逆转波尔夺得精英赛男单冠军。六局比分分别为11-9、5-11、5-11、11-4、11-7、11-7.
精英赛男单冠军
首局比赛,开局失误较多,回球失误以及回球下网,以1-4落后,随后两人各得一分,波尔以6-2领先,不过随后王皓突然发力,反手进攻频频得手,连得四分将比分追至6平。随后王皓打的有些急,连续两个回球下网,以6-8落后,不过王皓也抓住波尔的失误,连得四分,以10-8率先拿到局点,并以11-9先下一城。
  次局比赛,双方开局战成3-3平,此后波尔前三板变得更加主动,连续扣杀斜线得分,连得三分以6-3占优,随后王皓主动失误有点过多接连失分,最终以5-11输掉第二局。第三局比赛波尔乘胜追击,开局以5-3领先,随后再接再厉连得四分以9-3让这局失去悬念,11-5波尔总比分2-1领先。
  第四局比赛,双方开局打成2平,随后波尔连续回球出界,王皓连得三分以5-2领先,此后王皓攻势不减,进攻直线频频得分,11-4拿下第四局的比赛,总比分和波尔战成2-2平。
  第五局比赛,双方开局争夺异常激烈,比分也交替上升,6平过后,王皓打出气势,连得三分以9-6领先,并以11-7拿下关键的第五局。第六局比赛,双方开局打成2平,随后王皓接发球抢攻很犀利,这让他逐渐掌握主动,最终以11-7拿下全场比赛的胜利。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03.htm#sub581068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98840.html

上一篇:常州市区一瞥
下一篇:常州繁华地段商厦的实惠午餐(2012年5月21日)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1 高绪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