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轰炸机首次空袭东京和中国民众营救美机跳伞飞行员

已有 5959 次阅读 2012-4-18 15: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轰炸机, 首次空袭东京, 中国民众, 营救美机跳伞飞行员

美国轰炸机首次空袭东京和中国民众营救美机跳伞飞行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418发布

人们可能已经忘记今天是美国B25轰炸机杜立德编队首次轰炸日本东京70周年的日子,故意忘记的恐怕是日本,患有健忘症的是美国,我国浙东人民并没有忘记,就在杜立德编队飞机空袭东京成功后飞往中国大陆,因油料用尽,机组人员纷纷跳伞,降落在浙东等地。中国抗日军民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援救,有64名机组人员从日军眼皮底下辗转周折被安全送往大后方重庆,只有8名被日军俘获。半个世纪后,中美双方有关人员曾相聚一堂,回顾这段难忘岁月。然而,人们可曾记得,紧接着浙东人民遭到了日本法西斯的大扫荡和屠杀。70年后的今天,美中日三国的政要们可曾记住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美国飞行员有难,中国民众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民众血腥屠杀,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如今美日勾结对付中国,这世道我们还能绥靖应对吗!

***************

***************************

B-25轰炸机

19383月,美国空军提出了对双发中型轰炸机的最低要求:载弹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于200英里/时。波音、麦道、贝尔以及北美公司出标,最后北美中标,B-25随后亮相。二战结束前最好的战斗机P-51也是北美的产品。

目录

简介

空袭东京

B-25在太平洋中战争

发展情况

美军首次轰炸东京秘闻

bk.view.catalog().start("0"); 编辑本段简介

  B-25切尔(Mitchell)中轻型轰炸机B-25是二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它以“米切尔”命名,以纪念一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米切尔(WilliamMitchell),在空军从陆军分离的过程中,米切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B-25也是美国空军为数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飞机。

 

B-25轰炸机(15)

  B-25主要由美国空军配备,美海军也配备相当数量的B-25,以对付太平洋上的日本帝国。通过租借法案,英国皇家空军苏联空军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B-25

  B-25轰炸机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由于它在二战争中参加了空袭东京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成为明星战机。

编辑本段空袭东京

  日本航母编队偷袭珍珠港,对美国是个沉重打击,使美国上下受到极大震动。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美国海军决意要进行报复。为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决定对日本发动一次空袭,目标是日本首都东京

  日本远离美国,当时的美国远程轰炸机无法抵达日本本土,只能依靠航空母舰。当时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作战半径小, 航空母舰必须驶近日本本土才能进行空袭。而航母驶近日本本土,又会遇到日军陆基轰炸机的威胁, 这样,美国航母会成为日军轰炸机的攻击目标。美国海军经过精心策划,决定让美国大黄蜂号航母载着美国空军的轰炸机B-25去袭击东京。

  为了完成空袭东京的任务,B-25轰炸机进行了改装。19422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二十四个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在适当的逆风情况下,B-25450英尺就可以离地。

  1942413日,大黄蜂号航母编队与担任支援任务的美国第16特混舰队在太平洋预定海域会合。两支航母编队会合后,一齐向日本东京方向驶去。这次空袭行动的总指挥是哈尔西将军。418日清晨,大黄蜂号航母距离日本海800海里。在海上作业的一艘日本渔船发现了在海上航行的美国特混舰队,立即用渔船上的无线电向日本大本营作了报告。

  大黄蜂号上的报务员截获了日本渔船的无线电报,立即进行报告。美国特混舰队总指挥哈尔西将军心头一震, 美国特混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不能按原计划进行了!于是, 哈尔西将军命令大黄蜂号上的B-25轰炸机提前起飞。

  815分,大黄蜂号航母拉响了战斗警报。舰长米切尔将军发出了轰炸机出击命令。一架架B-25轰炸机从甲板上起飞。

  920分,16B-25轰炸机全部升空,它们在杜立克中校率领下,向日本东京方向飞去。B-25轰炸机飞走后,大黄蜂号航母编队迅速驶离危险海域,返回航母基地。16B-25轰炸机飞达日本海时,超低空飞行,躲避了日军的战斗机和高炮群。中午时刻,16B-25轰炸机出现在日本东京上空,在日军还未反应过来时, 美国的B-25轰炸机就投下几十枚炸弹,轰炸了东京等城市,而后飞机飞往中国16架飞机由于跳伞和迫降全部损失,但绝大部分飞行员在中国获救。尽管轰炸造成的实际损失微不足道,但这次行动对美日双方以及战争进程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即使B-25只制造出这16架,完成东京之行就足以使其名垂青史。

  这个真实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东京上空三十秒》。

编辑本段B-25在太平洋中战争

  B-25轰炸机在太平洋中战争有许多出色表现,战争中期,B-25参与使用了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经常炸弹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杀伤力增大。

  另外,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适应战事的需要,B-25进行着不断的改装。例如,1943年,在两栖支援任务中,美军发现飞机的扫射比投弹能够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对B-25的机炮进行了加强和改装,改装的最终结果竟然在B-25G型机头上加装了77mmM4加农炮,这是二战实战中飞机上的最大口径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颠俾斯麦海等的战役中,这种77mm火炮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实际上直至战后AC130上的105mm榴弹炮的出现才超过了B-25G的记录。但1944年时,M4火炮已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目标,北美就拆掉了可移动的机头而改装成二战结束时的最终型号B-25J,主要用于完成其轰炸任务,但其各个方向上仍装有180.5英寸的机枪。从B-25改装的情况就可以对其广泛的用途窥见一斑。

编辑本段发展情况

  在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下,停产前各型B-25共生产了9800余架,这一数量超过任何美国的双发飞机。

  型号B-25J

  制造商北美公司

  发动机2发,莱特R-2600活塞发动机,每发1700马力

  航程1350英里(2173公里)

  巡航速度230英里(370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272英里(438公里)/小时

  升限25000英尺(7619)

  总重28460

  载弹3000+180.5英寸机枪

  长度52.1英尺(16.13)

  翼展67.7英尺(20.6)

  机组人员5人:机长、副驾驶、投弹员兼领航员、通讯员兼机枪手、机枪手

编辑本段美军首次轰炸东京秘闻

  194112月,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多路突击,肆虐一时,美军及其盟军一溃千里。由于美军连遭挫折,国内军内笼罩着一片失败情绪,美军统帅部感到,要想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首先打击日军气焰,鼓舞本国士气。但是在当时要打胜仗,美军颇感力不从心。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采取代价较小,成功把握较大的步骤,首先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以从心理上震撼日军,挫敌锋芒。

  19421月的一天,在美军统帅部的作战会议上,罗斯福对他的陆海空三军将领们说:日本人欺人太甚,你们应尽快寻找办法轰炸日本本土,要轰炸日本的心脏东京,给它点颜色瞧瞧!

  将军们面面相觑,参谋总长马歇尔说:日本本土防卫森严,防空火力非常强大,我们残存的基地离东京最近也有上万里,这么遥远的距离,没有哪种飞机能飞得到。海军上将金梅尔说:我倒有一个主意,能不能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靠近日本本土后起飞去轰炸?陆军航空队队长威廉说:谈何容易!日本本土700海里外有雷达哨艇巡逻,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必须从相隔750海里以外的地方起飞,才不至于被发现。执行任务后再飞回来,往返航程得1500海里以上,这对舰载机来说,是办不到的。金梅尔想:也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倘若舰载机执行任务时,日本飞机要是袭击等待空袭返航的航空母舰,那可怎么办?

  一时,将军们被难住了。散会后,金梅尔把这个问题讲给了他手下的参谋们,让大家也想想办法。其中有一位叫萨姆作战参谋是个善于动脑筋的机灵鬼,心里老在打主意。一天,他突然找到金梅尔说:我们海军舰载机航程短,但陆军的B-25远程轰炸机的航程有1000多英里,这种飞机要是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飞,就可以在日本雷达哨艇警戒网之外起飞,轰炸东京就不成问题了,而且完成任务后,可以继续飞到中国大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马上去向总统报告。金梅尔立即驱车去了白宫。

  罗斯福总统一听,拍案叫绝,立即打电话给陆军部长史汀生,并叫来马歇尔,大家一论证,都认为不错。关键的问题是看B-25轰炸机是否能在500英尺的航母甲板上起飞,如果能够飞得起来,那一定会给日本来个突然袭击。

  根据总统的命令,陆军航空队队长威廉带着萨姆来到佛罗里达州埃格林机场。在那里他们走访了几次打破飞行记录的飞行员杜立特中校。杜立特中校一听要轰炸东京,显得异常兴奋,当即表示:行,没有问题,只要轰炸机稍加改装,航空母舰的操作规程也进行些改变,我保证能成!消息很快传到了白宫,罗斯福总统立即下令:“3天之内,拿出轰炸东京的完整计划来!

  在马歇尔和金梅尔将军的领导下,3天之后,一份完整的计划送到了罗斯福手里。计划上写着:轰炸东京的任务由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担任。因为飞机体积过大,又为了隐蔽,大黄蜂号只载16B-25轰炸机,而且全部藏在甲板下。为了大黄蜂的安全,由航空母舰企业号负责空中支援。航空母舰B-25轰炸机起飞之后,为了避免日机攻击,立即返航。B-25轰炸机执行任务后不再飞回母舰,而是飞往中国浙江省衢州机场……”

  罗斯福十分满意,最后在报告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执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格训练,杜立特亲自训练出24组能够承担此次飞行任务的机组人员。194242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杜立特等机组人员,从旧金山起航。16B-25轰炸机,经改装后增设了油箱和假机尾机关枪,小心谨慎地滑落在飞行甲板下边。48日,企业号航空母舰离开珍珠港,在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去与大黄蜂号会合。

  两天后,在日本联合舰队赤诚号的作战室里,电传兵递给草鹿参谋长一份电报,上面讲的是截获美国两支舰队于珍珠港来往电报的信号。草鹿召开参谋人员会议分析情况。众军官一致认为:如果美国舰队继续西进,就要警惕他的目标是要进攻日本本土。但是美国舰队必须驶到离东京400海里的海面,飞机才能起飞,而目前日方的侦察网离海岸有700海里……草鹿最后总结说:等等再说,反正在美机起飞前,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攻击敌机。

  416日,也就是美军两支舰队会合后的第3天,在杜立特中校的带领下,16B-25轰炸机先后起飞,直奔日本本土,其中有13架的目标为首都东京,另外3架分别轰炸名古屋大阪神户945分,一架日军巡逻机报告,在离本土约600英里的上空发现一架向西飞行的双引擎轰炸机。但是,日军统帅部谁也不相信这个报告,因为美国航空母舰上没有双引擎轰炸机,空袭最早也得到次日上午才会来临,只有到那时,敌母舰才能开到离海岸300海里以内。几乎没有人相信,美国飞机能飞到东京上空进行轰炸。

  说来也巧,就在最后几架轰炸机飞离大黄蜂号的时候,东京开始防空演习。这次演习气氛松懈,连警报也没拉。只见几十架日军战斗机在空中拉架式、显本领,市内许多高楼上系着五颜六色的警报气球,而市民们不但没有进防空洞,反而扶老携幼地在大街上看飞机翻跟头。与其说它是一场演习,倒不如说它是一场防空表演更合适。在很多日本人心目中,觉得这只不过是多此一举:大日本皇军不但在中国东北、华北、中南,而且在南洋南亚都取得了一串接着一串的胜利。就连美国老爷的屁股也可以随便摸一摸,珍珠港一战,不是把它打得一败涂地了吗?总之,大日本皇军是不可战胜的,大日本帝国是惹不起的……

  到了中午,演习结束。大部分气球已收了下来,只有3架战斗机在东京上空懒洋洋地盘旋着。几分钟后,杜立特等飞到日本沿海。恰好日本法西斯头子东条英机正乘着一架飞机去视察水户航空学校,准备切过美机飞来的航线在附近的一个机场降落。这时从右方飞来一架双引擎飞机,东条的秘书西浦大佐觉得这架飞机样子挺怪。飞机飞近了,连飞行员的脸都可以看见了,他猛然醒悟,大喊:美国飞机!美国飞机!东条大惊失色,不觉出了了身冷汗。

  中午1230分整,杜立特到达了目标上空。玩兴正浓的东京市民,看见头上出现了一批双引擎飞机,不少人还以为是皇军的又一架新型飞机要开始表演了,有的人在数着:“1架、2架、3……一共13架。美军的炸弹终于扔下去了,他们没有遇到战斗机或高射炮的有效抵抗。除了弹着点及其附近的人们之外,东京的市民都以为美机这场空袭不过是逼真的防空演习的高潮。

  美国轰炸机光顾东京,使日本举国上下极为惊恐。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对海陆军未能加以防范大发脾气。他认为这是皇军的耻辱。山本大将对此又惊又愧,他把追击美舰的任务交给参谋长宇桓去指挥。自己则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侍从们从未见过他的脸色如此苍白,精神如此颓丧。宇桓将军当晚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查明敌机的型号和数量,从而改善未来对付敌人攻击的反措施。总之,今天的胜利属于敌人。

  这次空袭摧毁了90座建筑物,就物资破坏而言,虽然价值不大,但对这个世世代代以为日本本土不会遭受攻击的民族,在心理上引起了难以言状的震动。对日本帝国参谋本部更是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动。陆、海军将领们丢尽了脸,他们由于愤怒作出了过分的反应:打乱了日军的战略步骤,促使其迫不及待地分兵向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路进军,播下了以后一败再败的祸种。就美国来说,此举使珍珠港事件以来感到颓丧的美军士气为之大振。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44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560792.html

上一篇:当真“股市像天气,说变就变” ?
下一篇:中国美国问题文章目录(《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11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