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图片选(一)
黄安年文 2007年7月13日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的图书馆于纽约州海德公园(Hyde Park)哈得逊河畔,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和博物馆(FDR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位于Springwood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以及Rose Garden的罗斯福总统夫妇安葬墓地。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在美国历史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总统,也是世界现代历史上挽救资本主义的第一人,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改革家之一,而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则是美国总统中最早启用的图书馆。
有资料称:“这是唯一一个总统在任时就起用的总统图书馆。它由罗斯福本人规划和设计,是荷兰殖民主义风格的建筑。在他担任第三任和第四任总统期间,图书馆内的书房就成了他白宫之外的办公室,这里曾经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三次重要的炉边讲话也是在这里发表。如今这个博物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里面除了收藏总统拥有的44000本藏书外,还收集了150份世界著名领导人的讲话录音,以及200卷关于这些领导人活动的纪录影片。展出的物品包括数千种重要文献和实物,如手稿、照片和各种私人物品,再现了总统生活的各个时期。”(http://blog.sina.com.cn/u/4a3c68850100099c)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内就提出设立保管总统文件的相应机构的计划,在得到国会批准后,1940年7月4日,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于开放。迄今美国的总统图书馆总共有12个,这些是:胡佛图书馆与博物馆 (Hoover Library http://hoover.nara.gov/);罗斯福图书馆与博物馆 (Roosevelt Library http://www.academic.marist.edu/fdr);杜鲁门图书馆和博物馆(Truman Library http://www.trumanlibrary.org/);艾森豪威尔图书馆 (Eisenhower Library http://redbud.lbjlib.utexas.edu/eisenhower/ddehp.htm);肯尼迪图书馆与博物馆(Kennedy Library http://www.cs.umb.edu/jfklibrary/);约翰逊图书馆与博物馆(Johnson Library http://www.lbjlib.utexas.edu/);尼克松图书馆和诞生地(Richard Nixon Library and Birthplace, http://www.nixonfoundation.org/);福特图书馆与博物馆 (Ford Library http://www.lbjlib.utexas.edu/ford/index.html);卡特图书馆与博物馆(Carter Library http://carterlibrary.galileo.peachnet.edu/);里根图书馆与博物馆(Reagan Library http://www.lbjlib.utexas.edu/reagan/);布什图书馆与博物馆 (Bush Library http://csdl.tamu.edu/bushlib/)克林顿图书馆
(Clinton Library,http://www.clintonlibrary.gov/bios-WJC.html)
这些总统图书馆尽管情况不同,由于身份特殊性,收藏的内容不仅总统一生及其家庭、总统任内的文献、手稿、档案、书籍、纪念品等,而且囊括了总统任期重要官员的档案资料,近些年来又丰富了录音、录像和各种电子数码资料,因而它不仅是一般的图书馆,而且还是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是研究这一时期和前后相关年代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库,所以格外为学界和政界人士所注目。由于总统图书馆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特色。所以吸引了大批研究者和游客的造访。总统基金不时为研究者提供相应的一次性资助,作为条件,需要向总统图书馆提供研究成果的复印件。由于我1991年来美国学术访问的研究课题是现代美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其中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法是重中之重,所以1991年2月20日向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提供资助申请,很快获得了500美元的赞助费,这笔费用是专门用于在罗斯福总统图书馆查找资料、复印等所需费用的。
1991年间我不止一次来到罗斯福故居和罗斯福图书馆,其中7月8-12日间是在图书馆内集中查找罗斯福和社会保障法的原始资料,在馆中只要你提出具体的卷宗目录,管理员很快为你取出原始档案,这些档案可以抄录以至复制,正是依赖其中大量的原始文献,为我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的研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保障,因为其中有些资料即使在美国也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我注意到在登记查阅这些资料的人中,我是较少的一个。
来这里,自然要参观总统故居、博物馆和墓地。故居前面是大草坪,背靠哈德逊河,和刚刚看过的范德比尔特豪宅相比,就其物质条件来说,故居是无法与之媲美的,但是故居给人以浓重的政治历史气氛,毕竟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的第二白宫,是发表人民所爱的炉边谈话的地方,这种谈话方式拉近了总统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是现在美国总统的新闻发布会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不少国家领导人的新年献词所不及的。他在任内总共举行了998次记者招待会,和个阶层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罗斯福对中国情由独钟,我们可以从罗斯福家族和他本人的遗物中感受到。在博物馆里有一辆经过特殊设计、即使他双腿失去功能也能开的福特汽车。人们记得他在1921年8月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下身完全瘫痪。残疾是他的重要政治资本,对遭受痛苦,渴望幸福的人具有感染力。1932年7月2日,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摔掉双拐,艰难地站起来说:“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这种超人的精神不是做秀容易做得出来的。
罗斯福1945年4月12日下午三时许在亚特兰大温泉因患脑溢血去世,他的逝世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巨大悲痛,沿途有750万人民目送罗斯福的遗体运往海德公园安葬。斯大林称他是“一位极其伟大的世界性的政治家和组织战后和平与安全的倡导者。”“是确保全世界安全事业的一个领袖。”我党的《新华日报》1945年4月14日以《民主巨星的陨落》为题发表社论说:“他的光辉的战斗生活,他的为人民为人类的精神,他和他的协力者共同决定生活了四大自由、大西洋宪章、德黑兰宪章、克里米亚宣言,是会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成为今后世界和平机构的巩固的基础,而永远铭记在人类记忆里的”,“他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中所起的领导作用,在外交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社论称他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位最杰出最坚定的领导者和统帅。”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的极其俭朴的墓地。这样的伟人仅仅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墓地,他没有陵墓、没有纪念堂,没有墓碑,在被一片松树林环抱其中的玫瑰园里,只有横卧在地上的长方体大理石“墓穴”,墓穴正面的外壁上刻着:
FRANKLIN DELANO ROOSVELT
1882 — 1945
ANNA ELEANOR ROOSVELT
1884 — 1962
*****************************88
附件网上下载资料:
***********************888
总统故居资料
总统故居叫做Springwood,他一出生就在这里,这所房子是总统的父亲在1867年购买的,最初是一幢简单的意大利农庄,后经进一步拓展形成今天的规模。1941年总统的母亲去世后,由他继承了这个房产。在总统去世后,根据他的遗愿,这个家业全部赠送给联邦政府。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界的活跃人物,其母Sara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Springwood虽然不是很大的家产,无法跟他的近邻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s)庄园攀比,但在纽约上州也算是很显赫了。
这里真是“地大物博”。难怪总统一直把Springwood看作是他真正的家。他在这里还接待过温斯顿丘吉尔、英王乔治六世等贵宾呢。他的父亲非常喜爱英国乡绅式的生活,喜欢骑马、钓鱼、打猎。受父亲的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也非常喜欢户外活动,对于喜欢户外活动的人,这里的确是再理想不过了。罗斯福14岁到寄宿学校之前一直生活在这里。父亲去世后,1905年他和埃莉诺结婚并搬进Springwood,和他的妈妈Sara住在一起。尽管当了总统公务繁忙,需要世界各地奔波,但只要有点空闲,罗斯福都要回到Springwood的家看看。在担任总统期间,他回家不下200次。在他的身体行将崩溃的时候,他最想的就是回到哈德逊河这个家。可惜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不过他的墓却葬在他家旁边的玫瑰园里,15年后Sara过世,与他合葬在一起,这也算是一种圆满吧。
(http://blog.sina.com.cn/u/4a3c68850100099c)
**********************************
三馆合一的美国总统图书馆
美国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总统文件的保管和管理不是很重视,总统卸任离开白宫时常把任内一些文件视为私人财产,随便带走,任由自己支配。这些文件传到子孙后代或其继承人手中,不是被卖给联邦政府以外的机构或有关人员,就是毁弃遗失了。尽管有少数机构或私人团体对总统史料比较重视,曾先后设立了有关机构,收集、保存了数位卸任总统的部分文件,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也花巨资对流散四处的总统文件进行收购,买到一些华盛顿、麦迪逊等总统的文件,但总的来说,卸任总统文件散失严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鉴于以上情况,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内就提出设立保管总统文件的相应机构的计划。得到了国会的批准。他的一些朋友也积极筹集资金,捐款资助,终于使罗斯福总统图书馆于1940年7月4日开放,他是美国唯一在任内看到自己图书馆成立的总统。
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筹建过程中,起初对这个机构用什么名称尚未确定。为此,曾组织一些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当时在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中,密西根大学图书馆馆长亚当思建议像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图书馆那样,用“图书馆”命名。对此,虽然也有争议,但是最后还是获得通过,决定采用“罗斯福总统图书馆”这个名称。
美国总统图书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由于他收藏的内容包括总统一生及任内各种文献、手稿、档案、书籍、纪念品等,因而它不仅是图书馆,实际上还是档案馆和博物馆。如罗斯福总统图书馆,除保存有15000册图书外,还有若干档案史料、历史文稿、邮票、艺术品、纪念品、信件及其它有关材料等。
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的建立,证明这是保存总统文献和美国历史档案的好方法。尤其是私人捐款建造,不必国家花钱,值得提倡。为更好地加强对总统图书馆的管理,美国国会于1955年通过了《总统图书馆法案》,将私人捐款筹建的总统图书馆纳入国家档案馆的管辖范围,以便用公款来维持尔后的管理和各项业务的运作,这就形成了国家档案馆管辖的“总统图书馆系统”。而这种“私人建造,公家管理”也成为后来陆续建立的总统图书馆的建管模式。
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图书馆一般都建在总统故乡或与其生死有关之地,馆址分散,很难有一致的管理程序;私人捐款建造和公家出钱管理的目的要求不完全一致,教育功能和保存功能常发生矛盾;总统对文件拥有所有权,使档案馆的业务管理受到限制;建馆规模越来越大,公家支出经费节节上升等。
为解决好上述问题,美国国会于1978年又通过了,《总统案卷法令》,对总统的档案、文件的定义和对公众的开放范围作出了规定,确立了总统档案、文件为国家所有(里根总统之后),建立了公众拥有使用这些文件的权力机制(总统图书馆除了少部分涉及个人隐私权及国家安全之文件外,所有文献、档案皆可提供利用)。1986年又对《总统图书馆法案》进行了修改,限制了图书馆越建越大的倾向。
自1938年总统图书馆这个名称产生之后,已陆续建立了归国家档案馆管理的胡佛、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卡特、福特、里根、老布什等十个总统图书馆,同时,有关方面还捐款筹建了尼克松、林肯等数个私人经营的总统图书馆。这些总统图书馆尽管在管理上还需不断完善,但总的说,60多年的时间中,各图书馆收集保存了各有关总的大量文献、档案、史料、纪念品等,对研究美国的历史文化和对民众进行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克林顿总统图书馆建成后,初期的收藏品就将包括7685万页文件、185张照片、7.5万件工艺品等。私人经营的林肯图书馆也拥有46000份文件。
正由于建立总统图书馆在诸多方面收到了好的效果,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或机构团体在继续争取赞助建立新的总统图书馆。像小布什刚入白宫就有四所大学在争取未来的小布什总统图书馆建在他们的大学内,其竞争相当激烈。
http://www.bjcpdag.gov.cn/BMLF/laifeng_4.asp
附图25幅
1.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和故居的参观者。
2.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外。
3.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和故居的麦地前。
4.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和故居简介。
5.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的马厩。
6.讲解员1991年7月11日在为三位参观者做讲解。
7-8.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的诞生地室内。
9.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博物馆内。
10.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内。
11.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的学习室。
12.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42年前后使用的座车。
13.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博物馆内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
14,1991年7月9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内展出1840S‘外祖父自中国带回的瓷器。
15,1991年7月10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内展出航海船模型。
16,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内。
17-8,1991年7月3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故居的马厩众马图片。
19,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博物馆内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20,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博物馆前。
21-22,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庄园外。
23,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别墅室外楼梯上。
24,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庄园前。
25,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庄园前和陈清芳牧师合影。
25,1991年7月11日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庄园前和陈清芳牧师合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