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植物园欣赏奥运花卉中心展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8月23日发布
昨天(22日)上午我们专程到北京植物园欣赏奥运花卉展,在中心展区有许多由花卉组成的奥运体育项目,竞赛项目,以及五环、长城等标志,这些标志性花卉在万花丛中显得十分醒目,成为植物园迎奥运的一大亮点。下面是即时拍摄的照片27幅。
附:网上有关资料:
************************
五环连五洲 万木共争辉——记北京植物园花卉展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李晓丽 陈雨 [日期] 2008-7-22
园林在线7月22日消息:花朵硕大、花形奇丽的帝王花,叶色黑紫、酷似墨菊的“黑法师”,娇小玲珑、好似彩色石子的生石花,被非洲大猩猩当成美食享用的猴面包树……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奇花异树汇聚到北京植物园,让参观游客感觉目不暇接。
(“中国印·舞动的中国”造型高5.6米,用红色和白色两个品种的四季海棠拼制而成。)
近日,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的“五环连五洲”世界花卉展在北京植物园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市奥运文化活动之一,世界花卉展以大量的花卉造型和花境全面展示了奥运参赛国家及地区的概况、风土人情及国树国花和代表性植物。本次花展的展区面积为6万平方米,共展出了1000余个品种100万余株植物。
世界花卉展的中心展区最值得一看,它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为主题进行景观布置,“美洲区”、“亚洲区”、“欧洲区”、“大洋洲区”、“非洲区”等五大区域分区展示了五大洲许多国家的国树、国花或地区性代表植物。
(皮划艇造型看起来动感十足。)
中心展区:奥运共争辉
中心展区面积1.2万平方米,造景立意为“从雅典到北京”。“从雅典到北京”既是从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在时间上的延续,也是从奥林匹克运动起源地希腊到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接力。展区主入口处设置了3组运动剪影墙,利用多彩花带和10组运动人物造型将雅典神庙和中国长城有机联系起来。从神庙到长城的立体花卉造型设计体现了“从雅典到北京”的主题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同时在林缘处进行细致的花卉植物配置,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长城造型气势恢弘。)
亚洲展区:弘扬古老文明
亚洲展区位于北京植物园科普馆至绚秋苑沿线,面积1.2万平方米。在亚洲展区内,陶罐、石灯等立体花卉造型最引人注目。用植物制作的陶罐立体花卉造型,向人们展示了亚洲的古老与文明。展区内布置了天女木兰、木槿、荷花、菊花等一些亚洲国家的国花国树,配置了鸡冠花、千日红、桂圆菊、凤仙花等原产亚洲的花卉植物。
美洲展区:彰显多元文化
在好莱坞的影片中,人们常常看到头戴卷边帽的西部牛仔形象。美洲展区用各种植物材料制作了一大批西部牛仔造型和南美头饰造型,渲染出浓郁的美洲的文化氛围。美洲展区面积8000平方米,布置了糖槭、月季、向日葵等美洲国家的国花国树,栽种了原产美洲的大量花卉和农作物,如醉蝶花、美女樱、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草、大丽花、观赏辣椒等。
(中心展区的雅典神庙造型高9.5米,底座长16.5米,气派雄伟。)
欧洲展区:重现古典浪漫
欧洲是现代工业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地。欧洲展区面积1.8万平方米,利用沉床喷泉广场、绿篱围合的小庭院以及轴线对称的设计方式展现了欧洲园艺的特点。展区内布置了月季、矢车菊、铃兰、百合等欧洲国家的国花国树,还配置应用了石竹、亚麻、薰衣草、芸香等原产欧洲的花卉植物。
大洋洲景区:渲染海洋风情
大洋洲展区位于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前,面积6000平方米。大洋洲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该展区用植物材料制作的6条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和5组动感十足的水上运动造型,表达了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理念。该展区也是世界花卉展的人气集聚区。
非洲展区:尽显原始古朴
非洲是一片古老的大陆,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自然的原始野性。在非洲展区内,旅人蕉、猴面包树等大量的热带植物以及艺术木雕等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等,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非洲大陆。
科普展区:开办奥运课堂
科普展区由“五环连五洲”、“国花与文化”、“奥运脚步”、“环球花卉之旅”和“花舞中华”5部分组成,主要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介绍了奥委会每一个成员国和地区的代表植物及风土人情,对历届奥运会历史进行了回顾。“五环连五洲”主要介绍国际奥运大家庭各成员的国花、国树或代表性植物;“国花与文化”主要介绍与国花国树相关的饮料、食品、切花及工艺品;“奥运脚步”回顾了前28届夏季奥运会,并简要介绍了各举办城市的风土人情及代表性植物园;“环球花卉之旅”主要介绍了奥运成员国或地区的主要经济植物或特色植物;“花舞中华”介绍了56种原产中国的特色花卉。
世界花卉展将一直持续到10月8日结束。
http://www.lvhua.com/chinese/info/A00000023795-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