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张把小学生压得透不气来的课程表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12月4日发布
现在发布的这张课程表是位于北京城区灯市口附近的一个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表。这张课程表是学生的外婆写的,为的是组织安排好孩子的上学、放学、做好功课,课表不仅把小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也使得小学生全家三代动员起来为应付课程表而折腾。课程表中每天下午“兴趣班”也被安排地满满的,双休日的星期六被安排满满的算是好的,据说有的小学生的星期天也没有空余时间。
这些小学生全被为争取“全优”和“特长”绑架了,如果没有争取到“全优”和可以加分的“特长”,就很难或者不可能进入理想的好中学,进不了理想的好中学就上不了理想的重点大学。这就是说,从幼儿园和小学起就被狭窄的宝塔尖的应试绑架了,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创新人材吗?
这还不说,谁都要想方设法钻进前几名,好上加好,绝对不能落伍,可是这个好字的决策权掌握在各门课程老师和班主任及学校行政主管校长手里,因为这“全优”并非仅仅看成绩,还得有综合分,这里的印象分很重要,在同样分数段的条件下,选拔的关键决策权不在自己,于是就出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上大学间向老师和行政主管的攻关行动,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攻关已经不仅表现在送贺卡上,还有送各种带有金钱在内的“卡”的动作,孩子及家长们的攀比从众心理是很普遍的,这一攀比给孩子们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家长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这位孩子的外婆告诉我,平时并不在意攻关的作用,因为孩子的成绩老是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可是这学期孩子的体育得了个“良”,你要是不攻关,那全优要落空,推荐上好中学就成问题了。
奥数班说和学习成绩、择校不挂钩,可实际操作确实紧密挂钩的。首先班上老师是推荐成绩好的学生上奥数班的,进了奥数班里又按照成绩分成若干班,过段时间重新排名,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进入最优班,这不仅关系自己的排名而且涉及学校和老师的声誉,能说没有关系吗?
择名校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梦想,而且也是房地产价码的组成部分,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社区房子所以卖的得火是因为带有可以上中关村二小的附加承诺,可见买了这里的房子对上中关村二小来说,等于进入保险箱,投资多少钱也值得。还有位朋友住在大北窑CBD地区,虽然属于黄金地段,但是这里没有名牌小学,于是在海淀区新世纪地区靠近名牌小学处高价购房,孩子在那里落户5年就可以进这所小学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只有独子女的家长。
中国的小学教育和美国的小学教育各有特色,但是两者兼容的难度极大,就是说如果中间换地就读,两头跟不上,目前似乎还没有找到兼容两者之长的小学。在美国上小学的孩子难以适应在国内学习的要求和生活,而在国内学习的孩子难以适应在美国的学习要求和生活,很少有能够最短时间相互适应的情况。在我看来如果这个问题真正解决好了,中国的特色教育就能够和美国接轨了。我们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有道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