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2月9日发布
本文发表在笔者的《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全球篇中第20个专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374-395页)。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3年2月2日网上首发
。11年来联合国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面临着改革的难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强。
*************************************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黄安年文 发表:《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3年2月2日网上首发
20. 联合国风风雨雨五十年
联合国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组织,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联合国由51个成员国发展为184个, 致力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建设。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 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 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条件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酝酿、建立和发展的产物,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 也是记取国际联盟经验教训的产物。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的<<大西洋宪章>>规定, 宪章希望世界终将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 而不是“利用有效的国际组织”以免新的国际组织重蹈国联之复辄。〖1〗1941年9月24日苏联在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的声明中宣称:“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 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2〗
1942年1月1日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一致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宣言头一次使用了罗斯福提议的联合国家的提法。〖3〗1943年3月, 美国国务院的战后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建立战后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方案。1943年8月, 在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 罗斯福正式提出了以美苏英中为中心建立国际和平组织的建议。苏联也主张按“大国的一致行动”, “来制定未来的国际安全组织的原则。”1943年9月、11月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决议, 同意美国参加国际组织。〖4〗
1943年10月30日, 美英苏中四国外长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 宣布:“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 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 均得加入为会员国, 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5〗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和接着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 就未来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了协商。
1944年8月至10月, 苏美英三国和中美英三国外长分别在美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际组织问题。会议讨论了理事会的组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军事问题和组织名称问题。会议达成的协议包括:确定了四项宗旨和六项原则, 新组织的四个组成部分, 维护世界和平于安全的主要权力在安理会, 大会重要决议只需经会员国的2/3多数通过。但关于新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的投票程序问题并未达成协议。〖6〗10月9日, 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书>>全文。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 解决了遗留问题, 会议接受了大国一致原则, 即雅尔塔公式。会议讨论了会员创始国问题和托管问题。会议决定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按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原则制订联合国组织的宪章, 苏美英中法为会议的发起国。〖7〗
(二)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组织机构
1. 旧金山会议和联合国的成立;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家会议, 最早参加联合国家宣言签字的25国(未包括波兰)、其后向轴心国宣战的21国、会议期间被接纳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阿根廷和丹麦4国共50国的282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连同工作人员1,726人和记者2,636人。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妥协, 6月25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26日晨在旧金山退伍军人礼堂举行了历时八个小时的签字仪式
。中国代表团代表顾维钧、王宠惠、董必武等率先在中英俄法西五种文本上签字。50国加上晚些时侯签字的波兰共51国被称为联合国的创始国。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联合国日。〖8〗
1945年10月24日, 美国政府宣布:己有包括中法苏英美在内的过半数的签字国批准宪章, 从而使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于是联合国正式成立, 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10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 第一届联大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 联合国工作开始正式运转。联合国的建立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妥协的产物, 把它的诞生说成是罗斯福的美国称霸世界或三大国合霸世界的产物, 是不够妥当的; 联合国的建立体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
2. 联合国宪章的序言、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宪章中序言、四项宗旨和七项原则是文献的总纲。
联合国序言宣布:“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 及其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主。”“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 集中力量, 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接受原则, 确立方法, 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 不得使用武力, 运用国际机构, 以促成全球经济社会之进展”。四项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联合国的七项原则是: “个会员国主权平等”; 履行宪章义务, 保障宪章权益; “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对联合国依本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 应尽力予以协助”; “维护国际和平于安全”, 保证非联合国会员国遵守联合国原则; 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9〗
上述原则和宗旨把防止世界大战, 维护世界和平, 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列为首要任务, 并且强调促进国际合作, 发展和平相处, 重视发展社会和经济, 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潮流。
3. 联合国的组织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六个。〖10〗
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大会得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和事项, 但对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争端, 非经安理会请求, 不得讨论
。大会每一会员国拥有一票, 重要问题需经投票之2/3多数票决定。大会每年开会一次, 通常于9月的第三周星期二开幕, 至12月中旬结束。大会设有总务原委员会和全权证书委员会, 大会的多数问题分别由七个主要委员会审议。
安全理事会由11个会员国包括中法美英苏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 6个非常任理事国, 1965年起改为10个非常任理事国, 任期两年, 每年改选其中的一半, 不得连选连任。各国将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交付安理会, 并代表全体会员国。在投票程序问题上, 全体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即大国一致原则。〖11〗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任务在促进较高的生活程度, 全民就业, 及社会经济发展; 促进国际间经济、社会、卫生及有关问题之解决, 国际间文化及教育合作; 促进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最初的18个理事会员国任期三年, 每年选举其中的1/3。〖12〗
托管理事会负责对非自治领土人民的非殖民化问题, 当时生活在这一领地的有7.5亿人口,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3。托管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国际和平和合作与安全; 增进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和增进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 倡导全体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13〗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它所适用的法律是国际公约、国际习惯、各国公认的一般法律原则、辅助法律原则的司法判例及权威法学学说。国际法院由15名不同国籍的独立的法官组成。从由各国委派最著名国际法专家的候选人中分别选举产生, 当选法官任期九年。国际法院设在海牙。〖14〗
秘书处为联合国的办事机构, 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 为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秘书长任期五年, 可以连任。根据美国的建议, 秘书长不应是五大国之一的公民。秘书长不得请求或接受联合国以外的任何政府后当局的指令。秘书处的工作就关系全世界的问题组织国际会议; 对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调查; 就人权、裁军和发展等问题提出研究报告; 就安全理事会后其它机构的决定和执行情况作出估计; 编制统计资料; 翻译发言和文件; 向新闻媒介提出有关联合国的信息等。〖15〗4. 国际联盟的教训和联合国的创新
前师不忘, 后事之师。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但它自身结构的根本缺点使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自身的致命弱点: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国联大会和行政院权限不清, 一致决议原则使行动的有效性丧失, 国联决议对会员国约束力差。〖16〗
罗斯福吸取国联的教训, 主张在战争结束前在崭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这个组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磋商, 并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建立; 它强调以防止世界大战为首要任务, 明确提出了四大目标和七大原则; 它主张会员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稳定性, 这是国联所不具备的; 联合国所确定的大国否决权原则对于大国的协调和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是大国自身利益的必要, 也是战时合作的经验和国联失败教训的启示, 在筹备时, 美国主张要由大国起国际警察的作用, 美国要负领导责任, 要争取苏联的支持, 中国应享有大国地位。宪章对集体安全的构想也比国联有较大的完善, 宪章不仅规定了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而且在序言中明确宣布:“非为公共利益, 不得使用武力”。对于制裁侵略有着明确的权威和手段; 此外, 宪章重视人权和自决原则; 重视社会和经济问题。
(三) 联合国会员国的发展
在联合国的51个创始国中, 亚非国家只有13个。她们是亚洲:中国、印度、伊朗、伊拉克、黎巴嫩、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尔其共9国 非洲: 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南非共4国。拉丁美洲:阿根庭、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歌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
、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共20国。北美:美国、加拿大2国;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2国;欧洲: 比利时
、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乌克兰、苏联、英国、南斯拉夫等14国。
联合国建立到50年代末, 参加联合国的亚非国家有20个, 欧洲国家有12个, 联合国发展到83个。她们是: 亚非国家:1946年的泰国和阿富汗, 1947年的巴基斯坦和也门, 1948年的缅甸, 1949年的以色列, 1950年的印度尼西亚, 1955年的柬埔寨、约旦、老挝、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尼泊尔、斯里兰卡, 1956年的日本、摩洛哥
、苏丹、突尼斯, 1957年的加纳、马来西亚, 1958年的几内亚。欧洲国家: 1946年的冰岛和瑞典, 1955年的阿尔巴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
60年代是亚非国家参加联合国的大发展时期, 共有38个, 加上拉丁美洲国家4个共42个, 而欧洲国家只有一个, 联合国共126个, 其中亚非国家共71国, 占联合国总数的56%, 把26个拉美和大洋洲国家计算在内亚非拉大共97个国家和地区,占总数的77%。60年代加入联合国的亚非国家是:亚洲6个:1960年的塞埔路斯, 1961年的蒙古, 1963年的科威特, 1995年的马尔代夫、新加坡, 1967年的民主也门。非洲32个:1960年的贝宁(达荷美)、布基纳法索(上沃尔特)、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乌班吉沙立)、乍得、刚果、科特迪瓦(象牙海岸)、加蓬、马达加斯加、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多哥、扎伊尔; 1961年的毛里塔尼亚、塞拉里昂、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 1963年的肯尼亚; 1964年的马拉维、赞比亚; 1965年的冈比亚; 1966年的博茨瓦那、莱索托; 1968年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斯威士兰。拉丁美洲4个:1962年的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66年的巴巴多斯、圭亚那。欧洲的马耳他。
70年代和80年代, 加入联合国的亚非拉大国家和地区又增加了31个, 而欧洲和北美只增加了2个, 在159个国家和地区中, 亚非拉大共128个, 欧美共31个, 前者占4/5。亚洲国家共8个:1971年的巴林、不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1974年的孟加拉国; 1977年的越南; 1984年的文莱达鲁萨兰。非洲9个:1974年的几内亚比绍;1975年的佛得角、科摩罗、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76年的安哥拉、塞舌尔; 1977年的吉布提; 1980年的津巴布韦。拉丁美洲9国:1973年的巴哈马; 1974年的格林纳达; 1975年的苏里南; 1978年的多米尼加; 1979年的圣卢西亚; 1980年的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981年的安提瓜和巴布达、伯利兹; 1983年的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联邦。大洋洲5国:1970年的斐济; 1975年的巴布亚新几内亚、1976年的萨摩亚; 1978年的所罗门群岛; 1981年的瓦努阿图。欧洲2国: 1973年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90年代以来, 又有一批国家加入了联合国, 到1992年共24个, 其中亚非国家4个:1990年4月23日加入的纳米比亚、1991年9月17日加入朝鲜和韩国、1993年加入的厄立特里亚。大洋洲国家2个:1991年的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欧洲国家3个:1990年的列支敦士登、1992年的圣马力诺、1993年的摩纳哥。原苏东分裂的国家15个:1991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1992年的摩尔多瓦、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7〗
这样到1993年秋会员国增加到184个, 由于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俄罗斯联邦12月27日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1990年5月22日两个也 门合并为统一的也门共和国;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合并为统一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所以实际上联合国的成员国共184个。今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取消后, 南非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得到恢复。
综上所说:
① 联合国成立半个世纪来,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51国发展到184国, 增加了3.5倍, 其中亚非国家由13个到101个, 增加了8倍, 大洋洲国家由2个增加到9个。
② 在联合国中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大国。
③ 联合国的普遍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目前在全世界222个政治实体中, 未加入联合国的重要国家和地区只有: 巴勒斯坦(1988.11.15诞生)、西撒哈拉、瑞士(1815年确认为永久中立国)。
(四) 联合国初期的作用
联合国是美苏大国设计的战后秩序的重要讲坛, 在初期的两极格局以美国为主的情况下, 受到了冷战的严重影响, 从而使联合国的宗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在朝鲜战争期间, 美国操纵联合国表决机器, 通过了一系列为侵略朝鲜张目的决议, 使联合国成为美国推行罢权主义的工具。在巴勒斯坦问题上, 1947年11月29日<<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背景。
联合国成立初期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如联合国参与推动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事务, 1949年8月-11月荷印双方达成协议, 1949年12月27日荷兰移交主权, 1950年9月28日, 印尼加入联合国。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有效地处理殖民地问题。1960年联合国在刚果的调停活动。1962年联合国在美苏双方加勒比海危机对峙高峰时采取的缓和行动。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六·五”战争的242号决议, 强调了公正及持久和平的两项原则。在调解南亚次大陆的冲突方面, 联合国也作出了努力。
60年代, 联合国一方面是美苏两国角逐和政治交易场所。另一方面在1960- 1962年间有27个发展中国家参加联合国, 使亚非国家达到60个的情况下, 1963年第18届联大决定, 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由6个增加到10国, 其中亚非国家占5个, 经社理事会也由18个增加到27个, 1971年又增加到54个, 其中亚非国家占25席。联合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变化。
60年代, 联合国在推行非殖民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突出工作。如1960年12月14日, 联大以89对0票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它是一个规定殖民国家应尽快转交权力的历史性文献; 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宣布殖民统治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侵犯了基本人权; 要求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独立; 并制止各种对付殖民地人民的武装镇压行为。这一决议标志联合国非殖民化的新时期。〖18〗从1957-1973年间, 在联合国的11块托管领地中, 已有10块取得了独立或自治
。在联合国成立时开列的非自治领土共84块,1977年只有30块,人口1,000万。1988
年第34届联大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十年。
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两个重要的决议:宣布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应占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1961年12月19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发展十年>>决议, 把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贫富合作, 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作为国际社会的责任。〖19〗
1964年3-6月, 联合国举行了贸易和发展会议的首次会议, 会上77个发展中国家组织了77国集团,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联合反霸的集团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合法席位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 起先提出以“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对待; 1961年大会提出了中国代表权问题,但美国等国却把它列为“重要问题”即联合国宪章规定必需有2/3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1964年中法建交, 成为与西方大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例, 在1965年出现了赞成和反对各47票, 弃权20票的局面。1970年10月中加建交, 在25届联大的表决时出现了赞成51票, 反对47票的情况。1971年7月16日尼克松访华<<公告>>发表, 宣告了反华投票集团的土崩瓦解。1971年8月2日, 罗杰斯国务卿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中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 有关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共三个: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 美国等22国逆重要问题的提案, 即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是重要问题; 美日等17国的双重代表权问题的提案。1971年10月25日晚9:47进行表决, 重要问题的提案59反对、55赞成、15弃权被否决; 23国提案表决结果赞成76票、反对35票、弃权17票, 2758号历史性决议终获通过; 17国提案则自动失效。1971年11月15日, 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第26届联大的会议, 会上57个国家的代表致欢迎词, 整个会议历时六个小时盛况空前。中国的合法权益的恢复对于联合国有效贯彻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
(五) 70年代以来联合国的新作用
70 年代以来, 由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加, 联合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的国际舞台, 而且使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冲突方面, 总的说来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1987年7月20日, 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 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并确认“这场冲突造成了重大的破坏”。1983年8月29日至9月7日, 联合国召开了巴勒斯坦国际问题会议, 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日内瓦宣言>>和<<现实巴勒斯坦权利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1991年10月30日, 在马德里召开了中东和平会议, 1991年12月, 第46届联大确认中东和平会议, 并决定撤消1975年11月10日第30届联大通过的关于犹太复国主义为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一种形式的见解。1989年起, 联合国斡旋举行了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 1991年10月23日18国外长在巴黎和会的柬埔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一作用在冷战结束后尤为明显。在朝鲜问题上, 联合国也为缓和局势作出了可贵的努力。1973年第28届联大通过了为促进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和解散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决议, 1975年第30届联大又通过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于1976年1月1日解散的决议。〖21〗
在南斯拉夫解体为5个独立国家后, 联合国在前南斯拉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2月21日, 安理会第743号决议, 决定建立联合国保护部队; 从1992年4月7日, 波黑爆发大规模内战以来, 联合国的一系列斡旋和干预都无济于事, 波黑局势日益恶化。1992年8月在伦敦举行了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的国际会议, 然而, 会议一结束, 萨拉热窝战火再起。1992年9月22日, 联大以127票对6票通过了一项终止南斯拉夫在联合国的决议。
2. 联合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是不发展中国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春, 联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明确提出:只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非殖民化, 只有实现非殖民化才能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80年9月,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第三个发展十年的国际发展战略>>, 它力足于国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自立更生和团结合作。1990年4月23日至5月1日, 联合国举行关于经济问题的特别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经济合作, 特别是恢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宣言>>, 强调90年代最重要的挑战是恢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1990年12月21日, 联大宣布从1991年起开始联合国的第四个发展十年。以制止经济和社会发展走下坡路为战略目标。〖22〗
针对不发达国家经济的恶性循环、黑非洲的经济恶化、拉美国家的债务严重、和最大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和决议, 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成立了贸易和发展会议、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技术和合作促进发展部等。开发计划署是当前国际上提供多边技术援助的最主要的渠道, 活动遍及150多个国家, 业务项目达5,000个。1981年9月1日, 联合国举行了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 通过了<<20世纪80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新的实质性行动纲领>>。1990年9月初, 第二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再次举行, 此间最不发达国家, 已由10年前的31个增加到42个, 人口在4.2亿。
联合国还提供资金和委派专业人员, 举行国际会议等来帮助各国同愚昧、贫困及自然灾害作斗争, 发展科技、文化和教育。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在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集会。
3. 联合国在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促进世界非殖民化运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的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的决议和宣言, 进行了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两个“行动十年”运动。尤其是针对南非政府对纳米比亚的非法占领, 安理会通过了决议, 要求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在纳米比亚举行自由选举, 让纳米比亚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1978年9月29日, 安理会通过了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实现纳米比亚独立的计划的435决议。针对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 采取了包括强制性武器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如1977年安理会通过了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决定。1981年联合国的第36届联大共召开了111次全体会议, 其中62次是以审议南部非洲问题为内容的。1989年1月16日安理会通过了第628号决议, 支持安哥拉、古巴和南非之间的三方协议、及安古间的双边协议; 同日第629号决议确定1989年4月1日为纳米比亚独立进程的日期。
4. 联合国在谴责霸权主义扩张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1979年11月, 针对越南入侵柬埔寨, 第34届联大通过了要求“立即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外国军队”的决议; 针对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次紧急特别联大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 由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11月2日, 联合国决议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干涉和撤出在格林纳达的军队;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联合国在4个月内通过了12项决议,敦促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 尤其是1990年11月29日, 联合国第678号决议, 授权安理会如在1991年1月15日前伊拉克不从科威特撤军, 则联合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 来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是安理会历史上除朝鲜战争外, 唯一有权使用武力的决议。1991年1月17日到2月28日历时43天的海湾战争爆发。3月2日, 安理会第686号决议, 强调安理会关于海湾问题的全部决议的所有决议全部继续有效, 伊拉克必需全部执行这些决议。1991年4月3日, 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在海湾地区正式停火的第687号决议案, 详尽规定了恢复海湾地区和平和安全的条件。海湾危机的处理是对联合国宪章集体安全机制的前所未有的检验。出现了联合国无法驾驭多国部队的情况, 一旦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超越了安理会的授权, 安理会如何有效限制成为重要课题; 针对伊拉克国内发生动乱出现库尔特族外逃潮, 安理会通过的第688号决议, 把集体安全和国内事务联系起来; 由于第699号决议实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面临参与制裁的南斯拉夫等21国经济上遭受损失, 从而要求经济补偿的问题; 此外, 还涉及军备控制、多国部队经费等问题。〖23〗
5. 联合国还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
它是个会员国的最重要的国际论坛, 是试图缓和国际冲突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的有效场合。
6. 联合国又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主要立法机构。
它通过了数以百计的国际公约, 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大会决议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 违反的国际应承担国际责任。
例如联合国在人权问题上通过的宣言和国际协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联合国通过的有关人权的宣言和公约近70个。1948年12月10日, 联大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 以它为指导制定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 形成了国际人权宪章, 到1985年, 批准和加入的分别有80和84个。在防止种族歧视方面, 1963~1973年间, 联合国制定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三个文件, 到1982年分别有117个和69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国际公约。1982年12月10日, 在牙买加蒙特歌贝举行了历时9年有16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拟订的<<海洋法公约>>, 到1984年底已有159个国家和实体在公约上签字, 1992年有49个国家批准的公约,另有2个国家加入。
7. 联合国维和部队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来,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既为控制地区冲突, 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也曾成为少数大国干预地区冲突以图私利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 维和部队更趋活跃也面临新的困境。联合国维和部队包括维持和平部队、军事观察组、安全部队
、脱离接触部队、军事观察小组。从1948-1993年, 联合国共采取了30次维和行动,参加维和部队的国家有70多个。
最早的组织是在1948年6月为监督第一次中东战争而建立的巴勒斯坦停战监督组织。第一支维和部队是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派出的。1956年11月7日, 联大通过了加拿大代表提出的建立联合国紧急部队以保证和监督敌对行动的停止和侵略军队的撤离, 据此11月15日6000人组成的维和部队开赴埃及。1960~1964年6月, 联合国刚果行动部队开进刚果; 1962年7月至1963年4月驻西伊里安部队。七十年代又有四支部队派出(1973年10月~1979年7月驻埃及的紧急部队、1974年3月驻塞浦路斯部队、1974年5月驻叙利亚戈兰高地部队、1978年3月驻黎巴嫩临时部队)。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由于许多热点地区的冲突都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背景, 联合国很少派出维和部队。冷战结束后, 联合国面临新的挑战。原先在美苏对抗框架下的民族矛盾、边界冲突、宗教争纷以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相继显露出来, 特别是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兴起, 使许多国家陷入民族冲突、战争及独立的内乱之中, 维和部队的行动次数和规模骤然增加和扩大。仅1992年一年, 安理会就授权采取了14项维和部队, 涉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两伊、阿哥拉、纳米比亚、尼加拉瓜、中美洲、伊科、萨尔瓦多、西撒哈拉、柬埔寨、索马里等地区。到1993年共有18支维和部队8万多人, 75个成员国参加了维和行动, 1994年又派出了一批维和部队。在柬埔寨的维和部队中, 我国首次派出了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的维和部队。1988年9月19日, 挪威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授予联合国和平部队或诺贝尔和平奖。〖24〗
(六) 联合面临改革的新课题
联合国在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后, 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1. 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发展, 许多会员国要求实行联合国的机构改革, 尤其是扩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992年1月31日, 安理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首脑会议, 同意加强和改善联合国的运作。秘书长加利在随后的改革建议中提出要扩大安理会。要求增加常任理事国来自德日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中国代表团在第47届联大声明, 联合国的改革应有利于维护成员国的的主权、有助于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有益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健康、持续发展、提体现出民主公正客观合理平衡有效的基本原则。1992年6月17日, 加利提出了<<和平纲领>>特别报告, 提出了预防性外交、建立和平、维持和平、在冲突后缔造和平、区域合作等措施。
2. 联合国机构臃肿, 管理不善, 效率不高〖25〗
3. 联合国仍然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阴影
为此, 必须坚持不得干涉国家主权事务、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并高度重视发展问题。
4. 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困境
目前经费短缺, 妨碍了联合国 维和部队的行动, 1988年为2.8亿美元, 1991年6亿美元, 1993年底已达39亿美元, 而欠款还高达12亿美元。在波黑维和行动中,每年维和费用已高达10.2亿美元。此外目前有迹象表明, 维和所采取的“强制实现和平”经济制裁、军事封锁和诉诸无理等行动, 有使维和部队从中立转向直接卷入冲突的当事方, 从而使问题复杂化; 同时, 还有大国操纵的倾向。1993年9月29日,安理会举行会议, 对维和部队采取了三条措施:东道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维和人员的安全; 起对象应是维和部队的全体人员; 东道国和联合国协议建立一个高效、权威和灵活的指挥机构。
注释:
〖1〗<<国际条约集>>(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参见<<史学选译>>1981年。[苏]克里洛夫编, <<联合国史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5年。杨嘉克、禾人:<<罗斯福与联合国的建立>>, 山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李铁城、魏能涛, <<论联合国建立阶段的几个问题>>, 世界历史,1985年第12期。吴潮:<<从联合国的建立看美国外交:兼论现代势力
范围>>,学术界,1992年第5期。
〖2〗<<国际条约集>>(1934-1944), 同上,第337页。
〖3〗<<国际条约集>>(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
〖4〗参见<<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5.5-1945.12)>>, 第一编第一分册第457-46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
〖5〗<<国际条约集>>(1934-1944), 第403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
〖6〗参见<<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5.5-1945.12)>>, 第一编第一分册第482-48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并见<<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 第二卷, 第159-162页。[美]科德尔·赫尔回忆录>>,第2卷, 英文版, 参见南京中央日报编辑部译, 南京日报社, 1948年。<<顾维钧回忆录>>第5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美]威廉·H·麦克尼尔著:<<国际事务概览: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下)上海译文出版社978年。赵理海:<<联合国宪章的修改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7〗编译组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苏]萨纳科耶夫、崔布列夫斯基著,[西德]菲舍尔注释,北京外语学院译:<<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三联书店,1978年; [苏]克里洛夫编:<<联合国史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5年。联合国新闻部编:<<联合国概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联合国手册>>,第10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赵理海:<<联合国宪章修改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8〗参见李铁城主编:<<联合国的历程>>,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年。<<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5.5-1945.12)>>,第一编第一分册第489-52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王铁崖等编:<<联合国基本文件>>,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
〖9〗联合国新闻部编:<<联合国手册(1945-1965)>>, 第9版,第409-437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梁西著:<<现代国际组织>>,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
〖10〗<<联合国概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联合国手册>>,第8版,商务印书馆,1973年。<<联合国手册>>,第8版增编,商务印书馆,1973年。<<联合国手册>>, 第10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11〗梁西编:<<现代国际组织>>,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
〖12〗<<联合国手册>>, 第10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13〗[苏]基·弗·马拉霍夫斯基著:<<最后的托管地>>, 商务印书馆,1980年。
〖14〗[苏]克雷洛夫:<<联合国国际法院>>, 世界知识社,1961年。王铁崖编:<<国际法资料选集>>, 法律出版社,1981年。陈治世:<<国际法院>>, 商务印书馆,1983年。<<国际法院>>,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15〗同〖9〗。陈世材著:<<国际组织----联合国体系研究>>,友谊出版社,1987年。
〖16〗华尔脱斯著:<<国际联盟史>>, 上、下卷, 商务印书馆,1964年。[苏]克里洛夫编, <<联合国史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5年。
〖17〗<<联合国手册>>, 第10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并据1988年以来的世界知识年鉴,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1994年。
〖18〗<<联合国年鉴>>, 1960年。<<联合国手册>>, 第10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19〗参见李铁城主编:<<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年。陈鲁直、李铁城主编:<<联合国与世界秩序>>,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年。
〖20〗<<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人民出版社, 1971年。<<中美关系资料>>,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21〗<<朝鲜问题文件汇编>>, 世界知识社,1984年。<<联合国手册>>, 第10版,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22〗<<世界经济年鉴<<有关各卷, 新华月报,1990年9月号。
〖23〗新华月报1990年12月,1991年1、2、3、4月各期。
〖24〗章京:<<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与现状>>, 国际问题研究,1994年第4期。盛红生:<<处于十字路口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法学评论,1994年第5期。顾德欣:<<联合国干预行动与宪章的冲突>>, 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底第1期。
〖25〗参见毛寿龙:<<挑战与变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趋势>>,国际社会与经济,1994年第2期。
[2003年2月2日说明:本文发表在《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全球篇中第20个专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374-395页)。]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3年2月2日网上首发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3年3月5日网上首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