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红楼梦缘 圆梦红楼

已有 2050 次阅读 2021-8-8 10:42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红楼梦缘   圆梦红楼

 

——画《红楼梦》故事的心得体会

(于2021730日《红楼梦》香山会议)

 

推荐谭凤嬛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88日发布(第28155篇)

 

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学术年会2021730-31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会议期间举办相关画展,《红楼梦学刊》编辑部、《红楼梦》画家谭凤嬛在30日下午的分组会上发言,题目是“红楼梦缘   圆梦红楼——画《红楼梦》故事的心得体会”(载《会议论文集》(下册第744-747页)。这里发布的谭凤嬛女史惠寄的发言文字稿及展厅照片。感谢谭凤嬛女史。其中4-6三幅由于像素大于1600,科学网发布不予支持,请徐菊英作了减少象素的技术处理,请与谅解。

**************************

 

大约是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左右,冯其庸先生说准备要重校评批《红楼梦》一书,让我来画些插图。我当时既惊喜又忐忑,觉得这个任务比较艰巨,需要认真对待。小的时候读《红楼梦》,通过文字描述,我的脑海中就会有一些想象的、模糊的画面情景,那时就有想画的冲动,后来陆续也画过一些。也正是因为画《红楼梦》,认识了冯先生。这次冯先生布置了任务,虽然压力有点大,但由于他作评点的周期比较长,并且提前给了我很充裕的时间,我也很认真的做了许多功课。

前辈人物画家中,一大部分都有《红楼梦》题材作品传世。我在设计构思时,考虑既要符合原作者意图,又要避开前人的窠臼。说来容易,其实很难。200多年来,由于人们对《红楼梦》这部书的热爱,向来不乏以其为题材而再创作的绘画作品。而《红楼梦》题材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自清代以来的成就,已经达到了高峰!在此基础上,进行《红楼梦》人物画再创作,无论从技法表现和画面构思对于我都是巨大的挑战!

 

                 一   构图设计

《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反映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历程,有人物故事的画,就避不开楼台殿宇,花草园林。而《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背景又是“钟铭鼎食”的富贵之家,画中既要有古代建筑楼阁轩窗、厅堂、卧室、回廊,还要有山石、树木、花草、园林等景物作陪衬

亭台楼榭、园林图景是大观园的主要建筑结构。 古人云方寸之间必须向背分明,桷连栱接而不杂乱,方能合乎规律绳墨。一幅工笔人物界画园林图,它的要求不同于“文人画”山水,非但要注意人物布置安排,而且要求景物细致正确。园林或树、或石或花草等景物,要符合自然规律。建筑物要符合建筑要求,哪怕只露出屋宇的一角都不能马虎。

关于这一点,书中薛宝钗有一段论画总结的好,原文是:

“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依我看来竟难的很。”

书中没有交代宝钗会不会画画,但是,这一段文字却说明宝钗在绘画经营构思方面确实是行家里手。一幅画中,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下笔前,必须把一幅画构思好,先架构出画面,分清主次,规划各个物件的位置,远近、疏密、主宾、藏露得当,人物的高低错落、聚散有致,方能生动合理,而后落笔成画。古人讲绘画,说要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

 

                 二   服饰设计

《红楼梦》作者虽然生长在清朝,但由于当时家庭及社会等因素,作者没有明确此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而是借贾语村言,把真事隐去。书中一些描写意模棱两可,比如作者说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就是说,没有朝代可考证。在此点上,我尊从冯先生的建议,参照明代人物的服饰佩戴等等。其他室内陈设什物等也参照明清或前朝的式样。

红楼梦》书中人物众多,有一大部分是年龄相近、身份差不多的女孩子,画面中要表现出他们的各种身份、年龄、气质等等。人物聚集时很难区分,我更多的是利用能够反映人物性格、身份的一些标志性物件,或肢体语言、表情神态还有故事情节发生时,身边的景物衬托来加以区别。比如被下人比喻成玫瑰花,又红又艳,可惜有刺扎手的贾探春,她的衣服设计成红色。另外史湘云,她的性格开朗大方,热情似火,每次来到贾府就“爱哥哥”、“林姐姐”的叫,后来更有醉卧芍药茵的段落,一般情况下,她的服装我也会用红色。但是如果她们俩人在同一画面,又怎样区分呢?这种情况下,我会把探春的颜色偏向于大红,因为探春沉稳性格的表象下,隐藏着很大的爆发力!在后面的抄检大观园时,她那令人震惊的一巴掌,打出了性格!大家都知道,那不是任何一个养尊处优的尊贵大小姐身份的人,都能做到的。而史湘云不仅幼失父母,寄居贾府,这种身份限制了她原本的性格发挥,虽然豪爽,但遇事终究要隐忍平和一些,她用的服饰颜色偏向于朱。其他的人物我也力求通过发式、服装、色彩、装饰物以及人物精神面貌上,来区分主仆、尊卑的关系。

 

                   三  情节设计

故事情节,则是书中重大事件或经典情节为主,如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锦衣卫查抄宁国府等等,这样读者一看便知是《红楼梦》,而不是其他的故事内容。

对于《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创作,我所表现的画面是依据《红楼梦》书中文本,以绘画形式表我对《红楼梦》原作的理解,借此形势来出文中人物思想。构图上,定格在某一情节有助于帮助读者想象文字描绘的场景,进而了解书中人物性格中其他的方面。人在某件事情,或某个环境的非常规的表现,都是人性另一面的体现,暴露出一个人平日隐藏于心东西,而这些才是人心里真实思想的表露。我也想让观赏者通过看我画的插图,了解书中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

比如:
  “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一节,选取的是王夫人发落丫头们的场景。王夫人平日里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木头一样吃斋念佛的人,但发落病中的晴雯时,把个恹恹弱息的晴雯,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的架出去了。并且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这样的王夫人,与平日言行判若两人,丝毫没有一点心慈面软的慈悲心肠。我画的王夫人虽然坐着,却是俯视姿态,头部微扬,面沉似水,双眼微闭双唇她不屑于睁眼看眼前哭泣的小丫头,双于胸前快速捻动佛珠,(这种肢体语言在心理上是一种压制的表现,强压着一触即发的怒火),似乎刚说完那句,谁是和宝玉一日的生日?身后王善宝家的装作如无其事,脸上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宝玉眉眼低垂,一句不敢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面前被发落的丫头低头垂泪。几案上有应季的水果梨子和葡萄,隐喻“逃离”。丫头们从府中出去了,也算是一种逃离,逃离的结好与不好,凭读者自己想象。

 

我尽量把细节安排的合情合理,有情有景,做到人物既有形似,更要神似。在视觉上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所以,我一遍遍重复读原著,咀嚼其中的感觉,反复想象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我非常注重美感。我记得王义胜老师曾经和我说过,画的作用是为了表现生活中美的东西,让观者感受到美好,视觉感官上的美好,生活中的美好,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比如二十三回厢记妙词通戏语中,比较经典的故事场景宝黛读一节,《红楼梦》原文是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这段原文只写了黛玉,没有具体写宝玉在黛玉读书时的状态,但是作者之前有交代,宝玉虽没有读完,但已经读了大半,书中基本内容已经领会,一些词句也是默记于心。所以才有了黛玉读完之后,宝玉脱口而出的那句话来。我在此处构思了几个构图方案。

构图1:桃花树边,绿草⻘⻘。宝玉站在黛玉身后,侧转身面向黛玉,用折扇笑指黛玉,似乎在说什么,黛玉回眸微笑,似在回应。 画面中宝黛二人盈盈相对,心意相通,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二人情意融洽的一瞬,重点是二人的凝神对望,才引出宝玉后面的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熟知小说的读者可以自行脑补画面之外的情节。

构图2:黛玉手持书卷,歪身坐在山石上,入神读书,身旁斜靠着花锄花囊。宝玉悄悄移到黛玉身后,凝神注视忘我读书黛玉,思绪万千,背景是开满烂漫桃花的桃树。

构图3:树上桃花依旧,宝玉侧身面向黛玉,笑指黛玉,黛玉坐于山石上,持书回眸,眼带笑意,二人目光凝望,似乎宝玉马上就会忘情的说出引发画风陡变的那句话……

以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宝黛都是用眼神在交流。绘画是无声的艺术,读者只能通过画中人物的神情,眼神呼应,发挥想象的空间。

上面APP中放映的图片,都有冯先生亲笔题字,由此说明,冯先生对我所作的《红楼梦》插图的支持和肯定!时间关系,以上是我对画《红楼梦》绘画的一点简单想法,与各位学者分享,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照片7张,感谢谭凤嬛提供。

1,2021-07-30下午在小组会上发言

 1 微信图片_20210808100155.jpg

2

 2 微信图片_20210808100011.jpg

3

 3 微信图片_20210808100052.jpg

4

 X 微信图片_20210808122032.jpg

5

 X 微信图片_20210808122050.jpg

6

 X 微信图片_20210808122106.jpg

7

7 微信图片_2021080810020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98847.html

上一篇:金庸著【鹿鼎记】四(金庸作品集35)【明河社1987】
下一篇:东京奥运会金银铜总数顺序:美中日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张晓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