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一位从事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博士生感言【《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已有 1411 次阅读 2019-10-25 07:33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位从事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博士生感言【《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89)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5日发布(第22824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王佳欣撰写的《一位从事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博士生感言》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从沉默的道钉到沉默道钉的足迹》2017年华艺出版社,第83-84页,收入黄安年文存2017年卷。

照片9张,拍自一位从事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博士生感言》

1

 

2

 

3

 

4

 

5

 

6

 

7,

 

8,

 

9,

 

一位从事美国移民史研究的博士生感言

王佳欣

各位专家学者,上午好!非常荣幸接到黄老师的与会邀请,能够与在座各位,尤其是此书的两位作者——黄安年教授与李炬先生畅谈一些由此书引发的感想。

首先,从学术的层面来看,这本书可以说为我的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美国移民史,选题对象即是美国华人。黄老师一系列钩沉美国华工历史的著作对现有研究动态的追踪刷新了我对于美国早期华工的认识。与此同时,这一相关原始资料的集成之作,也为学生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按图索骥的可能。而如将这部著作置于更宽广的学术长河中,则更可分析出其所代表的时代特色。上世纪60年代萌发的美国华裔史研究,发展至今已过半个世纪,追溯华人移民对美国的贡献,一直是亚裔美国史学人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不能不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于上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则将华侨对中国的奉献、付出作为研究主题,并兼以揭露美国社会种族歧视、资源分配偏斜的现实。上述单一的国史叙述框架,于近年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抨击与挑战。建构中美双方共享的历史成为打破原有叙述框架的有益尝试。黄老师的这部著作即是这一时代思潮的典型代表。在书中,黄老师追溯了铁路华工助推美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努力,并联系到我国近代最早的铁路——华侨陈宜禧运用在美获得的资金、技术与经验修建的新宁铁路——亦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尝试。这一视角更全面地追溯了在美华人的经历——贡献于美,助益中国——在两国社会网络中承担风险,收获利益。

其次,从其普及性的角度出发,这部由历史学家编写文字,摄影师李炬先生设计图片的著作是我国“公众史学”发展的有益尝试。学生非常赞成北京师范大学安然老师对这部书籍在公众史学方面价值的评价。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这样的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对于向来以严谨精深著称的史学教育所带来的重要补益。与此同时,作为师范类出身的学生,我更建议将这部著作作为本科生的专业选读书目。首先,作为民族教育体系的潜在力量,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加深了解与认知是具有使命性的。其次,其图史结合的呈现方式有益于这些储备教师日后的教学,不仅可以为其课堂教学提供素材,也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与课程讲授逻辑。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承担道德育化职责的历史教学,尤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普及性读物,为渴望通过更多元渠道接收讯息的现代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最后,学生要向两位作者对于《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这部书籍的编著与推广致以敬意,两位先生致力于将“沉默”群体带入公众视野的热忱之心,深远之意值得所有历史从业者学习!

(王佳欣,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2015年11月29日在《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2015122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940377;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同步联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3349.html

上一篇:徐继畬与太平洋铁路华工——在《沉默道钉的足迹》座谈会的发言 【《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下一篇:纪念道钉:让历史不再沉默【《进入公众视野的道钉》(2017)】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