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境保护

已有 13648 次阅读 2019-4-15 15:46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境保护

     ----《二十世纪世界史》导读(上卷)之十五

【黄安年个人论著藏书书目(黄安年个人论著部分编号02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415发布(第21430篇)

 

自2019年4月5日起,笔者开始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按照出版时间先后发布,电子版含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序言后记页。

黄安年主编:《二十世纪世界史导读》(上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打印,19964月内部发行,144页,25万字。这里发布的是《二十世纪世界史》导读(上卷)之十五

照片8张拍自本文

1

 1 IMG733.jpg

2

 2 IMG768.jpg

3

 3 IMG769.jpg

4

 4 IMG770.jpg

5

 5 IMG771.jpg

6

 6 IMG772.jpg

7

 7 IMG773.jpg

8

8 IMG774.jpg

************************

   10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保护

 

研究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以发达国家为先导, 兴起了两次环境保护运动的浪潮, 五、六十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第一次环境保护浪潮。它的直接导因是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和丰裕社会生活的进程中, 伴生着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8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现代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又伴生着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而出现了第二次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浪潮。这次环境污染和破坏范围大、影响深、污染源和破坏源多, 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 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原因    1987,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我们共有明天>>报告中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发出警告并提出了“持续的发展

”这一的概念。198865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美国<<时代>>周刊1988年的世界风云“人物”是地球。1992<<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专题。

目前的研究一般倾向认为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 大气质量恶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影响, 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的发展, 1995年是140年来气温最高的年份, 这种情况被认为之当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大敌。第二, 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紧张被认为下世纪初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之一。整个海洋与河流患了重病、传染病。尤其是对人类生命影响最大的大陆架水域的污染, 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第三, 森林、草原等植被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加剧, 耕地面积锐减, 这将直接影响全球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四, 世界野生动植物和稀有资源的急剧减少, 这对全球生态平衡

将带来严重后果。第五, 城镇地区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使环境质量恶化, 其中放射性污染, 其后果更是极为严重,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件和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 使人们仍对核电站的安全抱有恐惧。

    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片面, 以及对自然界过量索取造成的苦果。其次, 在经济现代化发展中, 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 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 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而不是地区性、制度性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 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忽视生态环境的短期行为主要依赖粗放经济来追求经济增长。长期以来, 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 只讲治理经济环境, 不讲治理生态环境; 在国际关系上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 很少协调对策; 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 从而造成严重问题。再次, 发达国家把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头上, 也是加剧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世界性环境保护浪潮是从六七十年代的发达国家开始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推动则是通过一些环境保护论著推动发展的。1962年美国学者雷切尔·卡逊在波士顿出版的<<寂静的春天>>, 1968年美国学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版的<<沙乡思考>>, 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普尔·埃利希写的<<人口爆炸>>, 1971年美国学者巴里·康芒纳出版的<<封闭圈>>, 1972年英国经济学家B. 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组织的58152名专家调查发表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都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 一系列环境污染造成对居民生活的严重影响也推动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它涉及194810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的烟污染事件;195212月伦敦烟雾事件, 19461948年在美国洛杉矶两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58-9月又在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5年起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骨痛病事件, 1956年起的熊本县水俣市的水俣病事件, 1964年起四日市哮喘病流行事件, 1968年的九州四国等地米糠油事件, 以及19707月在日本东京也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等。197265-16,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强调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制定健全发展战略, 提出两类不同的环境和污染问题;贫穷污染是由发展不足引起的;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质、辐射、噪声、化学、热源等方面的污染, 则是经济高度畸形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奢侈浪费造成的。

70年以来, 环境保护意识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成立了环境管理机构,197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5日为世界环境日。

    80年代以来, 伴随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出现了战后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高潮。普遍重视整体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全球行动重视保护环境已成为大趋势, 并且逐渐成为各国政府首脑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 出现了许多群众组织以至政党。1971年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宣告成立,很快绿色和平组织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在环境保护和反核和平运动中,一些国家还产生了绿党, 并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对策    还在1960, 美国政府就颁布了<<联邦危险物质法>>1963-1969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洁净空气法>><<水土保持法>><<国家野生环境保护法>><<鱼类和野生动物协作法>><<水源规划法>><<水质法>><<农村供水法>><<固体废物处理法>>, <<国家交通和汽车安全法>><<公路美化法>><<清洁水恢复法>><<空气质量法>><<小汽车排气标准法>><<荒原和河流风景法>>等环保立法。美国国会于19691230通过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大法。它明确规定其目的是:“①履行其每一代人都要做子孙后代的环境保管者的职责; ②保证为全体美国人民创造安全、健康富有生产力并在美学和文化上优美多姿的环境; ③最广泛地合理使用环境而不使其恶化, 或对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 或者引起其它不良的和不应有的后果; ④维护我国历史、文化和自然等方面的重要国家遗产, 并尽可能保持一种能为个人提供丰富与多样化选择的环境; ⑤使人口和资源使用达到平衡, 以便人们享受高度生活水准和广泛的生活舒适; ⑥提高可更新资源的质量, 使易枯竭资源达到最高程度的再循环。” 该法宣布成立总统属下的环境质量委员会,从197071起总统要按年度向国会提交一份环境质量报告。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

, 颁布的环境立法涉及沿海地区管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海洋保护研究和禁猎法

、防止水源污染法、联邦环境农药控制、噪声控制法>>、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海洋保护研究和禁猎区、濒危物种保护、横穿阿拉斯加管道授权、饮用水安全法、危险物质运输、资源保护及恢复、有毒物质控制、防止水污染、边缘大陆架法、港口和油船安全、发电厂和工业原料使用、铀厂尾矿放射管制、生物能和酒精燃料管制

、固体废物处置、酸性物质沉降、船舶污染防止、核物质人身保护、核废物政策等

。进入九十年代, 美国政府拓阔了环境政策, 把它纳入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19902月美国国务卿贝克发表关于环境问题的政策声明,列举“美国对外政策四大目标——巩固国外的民主制度,促进繁荣和经济自由,保证全球安全及促进有效的国际合作其中都包含环境问题这一重要因素。”克林顿的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都以相当篇幅谈及环境政策。

    日本政府在1967年颁布过<<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 1970年日本召开了被称为“公害国会”的临时国会, 制订并修订了14项有关法律, 奠定了现行环境政策的基础。日本政府的环保措施, 可以概括为:①制订和修正环境标准; ②规定限制排污标准(总量限制); ③预防公害发生; ④保护自然环境。

    西欧国家也普遍重视环境保护立法的制订, 包括控制工业污染,防止大气污染, 为防止水污染, 防止固体废弃物,对噪声物污染,有毒物质污染也作了立法规定。

    1992年全球环境保护政府首脑会议    1992612在里约热内卢召开有118个国家参加的政府首脑会议发表了<<里约宣言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三个文件和两个条约<<气候变化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首脑会议在防止地球变暖, 控制二氧化碳及其它废气排放量, 资金合作与技术转让,以及保证履行公约义务的方法问题上存在争端。主要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中国政府在会上阐明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政策主张: ①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时, 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合理的迫切的需要。各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环境的承受能力, 应该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 实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②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从历史上看, 环境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③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 各国在开发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过程中, 也应防止对别国环境造成污染。④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研究热点评介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理论 这是研究的主要热点。

    第一种见解是通过经济`零度增长'`有机增长'来控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以1968年成立的罗马俱乐部观点为代表。1972 D.L.米都斯, D.H.米都斯发表<<增长的极限>>报告,认为不惜一切代价,用倍增速度去求取经济增长是得不偿失的。报告提出了指数增长模式, 认为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都在按指数增长。这种指数增长是建筑在正反馈环路的基础上的, 即一个因素增长通过刺激和反馈的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得更快。主张要自觉抑制增长达到全球平衡,减少污染。①1974年梅萨罗维奇,彼斯特尔又发表<<人类处在转折点上>>报告, 认为, 全球危机有着持持久的趋向, 不能用孤立的传统方法来解决。②1980年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和国务院发表了<<2000年的地球>>的报告和罗马俱乐部的见解大同小异。③

    第二种见解是从长期看, 经济增长不受环境问题困扰的乐观观点。美国学者赫尔曼·卡恩、威廉·布朗和莱恩·马特尔的赫德森研究所在1976年发表<<下一个200年——关于美国和世界情景的描述>>, “当前由人口、能源、原料、粮食、生态学等问题引起的一系列困难只是暂时现象。”“是处于贫困和世界繁荣之间的一个时期的问题。”“经济增长不是导向灾难, 而是导向繁荣和富裕”。④约翰·奈斯比特、帕·阿博顿妮著: <<2000年大趋势--90年代的十个新趋向>>⑤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⑥都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

[]D.L.米都斯, D.H.米都斯:<<增长的极限>>,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②徐崇温著: <<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国务院环境质量委员会预测组:<<全球2000年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

[]赫尔曼·卡恩、威廉·布朗、莱恩·马特尔著: <下一个200年——关于美国和世界情景的描述>>,

  徐崇温著:<<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约翰·奈斯比特、帕·阿博顿妮著:<<2000年大趋势--90年代的十个新趋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年。

[]阿尔温·托夫勒著: <<权力的转移>>,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0年。

   

 

    第三种见解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正确途径的观点。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的前言持这一见解。①80年代以来我国多数学者持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见解, 并以此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认为三者不可偏废, 用牺牲环境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不足取的。生态平衡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 它不是保持原初状态, 不是最后的平衡。其任务是对人趋利避害的生态平衡。认为:人类活动经济经常改变生态平衡是不可避免的, 保持原生态平衡是不可能的;应当建立对人有利的生态平衡, 避免对人不利的生态平衡, 不主张唯生态主义; 应该建立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即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不以生态恶化为代价,生态环境的改善依赖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解决第二次世界环境污染中的世界性问题需要全球人类, 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共同努力。②

    90年代以来, 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提出了环境问题恶化将严重困绕未来世界秩序的见解。1993[]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出版的<<大失控与大混乱>>认为:“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 而世界富裕地区对生态平衡日趋关注可能进一步突出这一焦点, 或许这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事。生态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最终将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因此应立即引起注意。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忽视实在太久了。但是必需正视这一事实:迄今是发达国家对生态造成了最严重的破坏

。”“发展中国家正步富国的后尘,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常常不顾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变成这样一种因素。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上发生的摩擦只不过是一条更宽鸿沟的表面现象。此外, 富国正越来越注意治理本国的环境问题, 结果可能是富国和穷国之间生活质量的差距进一步扩大。”③1994年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出版了<<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一书。他惊呼“如果按过去的工业发展模式一成不变地发展下去, 用不了几年, 世界将出现环境危机, 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将不再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乐园, 而是一个又黑又脏、空气令人窒息的星球。”“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迫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思考问题。如何对付即将来临的困境和挑战?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否跟上人口增长的需求? 技术是否万能的? 是否要采取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 人类将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压倒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从而使国际关系正在出现一个新的变化, 国际事务的焦点也正在向新的方向转移。”该书第六章题为:我们自然环境面临的危险。他说:“我们现在面对的环境危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别于以前的任何一场危机, 这完全是由于本世纪有那么多的人一直在破坏世界生态系统, 以至整个生态系统——不仅是它的不同组成部分——处于危险之中。”“随着我们进入90年代, 这些趋势已经加剧。”“由于富国和穷国都造成大气污染, 如果只有一些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另一些国家却无视它们的责任, 这在政治上是不可想象的, 在环境上也是无效的。”“牺牲必须是全球性的;除此以外, 牺牲必须尽可能平等, 考虑到不同的收入水平。”“这一切又把我们的话题拉回到政治斗争、文化和南北关系。全球变暖牵涉的问题是财富的创造和分配

、眼前的满足与长远的利益、传统的设想和生活方式与新的现实、国际合作取代独立的孤立主义政策。”④

    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对全球环境污染和我国环境污染情况的跟踪研究和历史考察, 分析造成环境状况恶化的原因。

————————————————

①世界银行: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年。

②曲格平、尚忆初著:<<世界环境问题的发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保罗·肯尼迪著,何力译:<<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年。

 

    第二是研究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对策, 这是80年代的热点之一。

    第三是考察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了这个问题。

    第四是考察全球环境和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刚刚开始引起注意。

 

进一步研究建议

    总的说来, 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尚处初始阶段。一般通史著作均很少涉及环境问题, 更无专章阐述, 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演变的研究是现代世界史研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自然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 在当代世界尤其如此。为此:

    第一, 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和全球政治、全球经济、全球社会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 要把环境问题纳入现代世界史的学科体系。

    第二, 要考察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影响, 这种影响既要注意近期更要重视长期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既要考察环境对本国和周边地区的影响, 又要重视它对全球产生的影响。由于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短期内显现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视角务必联系历史经验的考察, 在这方面恩格斯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例。他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不到的影响, 常常把第一次结果又取消了。”他还说:“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 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 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 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 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①

    第三, 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对策的研究, 既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治理环境的局部和全局性政策, 又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快速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避免重现发达国家产生过的弊端,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四, 要重视对各种环境保护理论问题的考察和研究。

 

中文参考论著选目

1. 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和对策

[]艾伦著: <<拯救世界--全球生物资源保护战略>>,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年。

余谋昌: <<当代社会与环境科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年。

曲格平、尚忆初: <<世界环境问题的发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年。

[]萨文斯·莱坡著: <<拯救世界>>,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8年。

井文诵等: <<当代世界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9年。

世界银行报告编:<<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保罗·肯尼迪著,何力译:<<未雨绸缪——为21世纪做准备>>,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年。

翼翔:<<苏联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经济(北京),1986年第4期。

陈启: <<1991年人类环境与自然灾害>>, 国际展望(北京), 1991年第16期。

茅于轼: <<中国和美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国际合作>>, 美国研究(北京), 1991年第3期。

宋健: <<进一步推进全球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 管理世界(北京), 1991年第5期。

Warford J, 周雅林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外地质技术经济,1991年第2期。

叶明照:<<要重视国际环境关系的发展>>, 中国环境管理(北京),1991年第5期。

—————————————————

①恩格斯著: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0,519522页。

 

余谋昌:<<应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中国环境管理,1991年第4期。

易先良:<<环境文化论纲>>,中国环境管理,1991年第4期。

蔡拓著:<<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当代全球问题>>,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林晓光:<<为了一个常录常青的地球>>,国际观察(北京),1994年第3期。

罗应璇:<<现今国际关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贵州民族学院学报(贵阳),1994年第2期。

黄安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运动>>,兰州学刊,1994年第6期。

刘型成:<<世界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论理化及其实质>>,国际观察,1994年第3期。

2. 美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J·G.阿巴克尔著,刘泼屏编译:<<美国环境法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

徐庆华著:<<美国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 <<美国联邦环境保护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

洪翠宝:<<美国环保政策剖析>>,环境杂志(北京),1986年第6期。

[]贝克: <<贝克称环境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1990322,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

[]克林顿: 19911212在乔治敦大学<<关于美国安全的新契约>>的演说, <<美国新总统克林顿>>,

  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2

王曦:<<美国的环境立法>>,上海环境科学,1992年第11期。

阎荣素:<<浅析六、七十年代美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影响>>,河北师院学报(石家庄),1994年第4期。

张俐萍:<<美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年第10期。

3. 欧洲的环境保护和政策

[]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著:<<绿党政治>>,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

李武强: <<欧共体的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科技,1991年第4期。

[西德] Schoenherr,J:<<欧洲大气污染与森林病虫害>>,林业资源管理,1991年第4期。

4. 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

[]田中角荣著: <<日本列岛改造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年。

[]野村好弘著,康树华译:<<日本公害法概论>>,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2年。

张宝珍:<<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环境污染问题>>, 世界经济(北京),1985年第9期。

5.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和政策

李滇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动态,1989年第7期。

阎红歌:<<世界进入环境时代>>,环境科学动态,1989年第6期。

包锡南:<<亚太地区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国外农业环境,1991年第3期。

6. 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对策

<<环境保护十年选编>>, 环境保护杂志社, 1984年。

彭守约等编: <<环境保护法资料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

[]瓦格纳·斯密尔著: <<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司主编:<<中国环境保护图书要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曲格平:<<历史的转折>>,环境保护,1982年第4期。

郭方:<<中国的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丛刊,1985年第6期。

焦金虎:<<中国环境科学的十年>>,北方环境,1985年第1期。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1986年第6期。

曲格平:<<世界环境问题的新发展及我国的对策>>,中国环境科学,1989年第9期。

全球气候变化对策专家组:<<我们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环境保护,1991年第4期。

李鹏: <<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2613

曲格平:<<走向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 上海环境科学, 1992年第12期。

宋健: <<在环发大会部长级会议上的发言>>, 1992610人民日报。

中国国家环保局: <<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 199421

石忆邵、彭珂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科学·经济·社会,1994年第2期。

7. 环境立法

中国科学院法学所编: <<外国环境保护法规选编>>, 中国社科出版社, 1979年。

[]R·W.芬德利、D·A.法贝尔著: <<美国环境法简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年。

丛选功编著:<<外国环境保护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

程正康著: <<环境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张坤民:<<中国环境法律制度>>,中国环境管理,1990年第5期。

丁伟: <<试论国际环境法的若干理论问题>>, 中国环境管理,1990年第5期。

丁伟:<<国际环境污染法律责任探微>>, 上海环境科学,1991年第10期。

8. 环境经济与理论问题

[]雷切尔·卡逊著: <<寂静的春天>>, 科学出版社, 1979年。

杨维荣等: <<环境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年。

[]艾伦.科特雷尔等著: <<环境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1981年。

[]霍奇斯著: <<环境污染>>, 商务印书馆, 1981年。

马世骏等著: <<现代化与环境保护>>,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1年。

[]奥尔达克著,王炎痒、郑元景译:<<环境保护经济学理论>>,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2年。

[]L·W.坎特著,李兴基、姚志麒、陆锡纯译:<<环境影响评价>>,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2年。

[]卡戈、马洛里同著: <<人口,资源和环境>>, 地质出版社, 1982年。

童苑书等著: <<环境经济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年。

夏伟生等著: <<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年。

[]斯特拉勒·A·N、斯特拉勒·A·H同著: <<环境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年。

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会编: <<论环境经济>>,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

[]赫尔曼·卡恩、威廉·布朗、莱恩·马特尔著: <<下一个200年——关于美国和世界情景的描述>>

[]奥雷利奥·佩西著,汪国君译:<<未来的一百页:罗马俱乐部总裁的报告>>,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年。

刘文、曹风林主编:<<国外环境经济问题>>,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4年。

[]D.L.米都斯, D.H.米都斯著: <<增长的极限>>,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年。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编辑:<<增长的极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所,1985年。

R·米基著,钱薇芬译:<<环境与经济间的效益、费用和平衡>>,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4年。

A·帕夫洛夫、M·沙恩德拉、Ye 斯托扬著, 全增林译:<<经济因素在制定国家环境标准时的作用>>,中国

  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4年。V·索科洛夫斯基著,胡名操译:<<经济因素在综合环境问题重大决策时作用>>,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编,1984年。

曲格平著:<<环境中的有毒化学品>>,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年。

[]塞尼卡·陶西格著: <<环境经济学>>,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格林伍德·爱德华兹著: <<人类环境和自然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

[]国务院环境质量委员会预测组: <<全球2000年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7年。

[]内贝尔著: <<环境科学:世界存在与发展的途径>>,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年。

[]DowningP.B.,黄宗煌等译:<<环境经济学与政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出版公司,1988年。

欧阳绪主编:<<人口生态和环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徐崇温著: <<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奥尔多·利奥波德著: <<沙乡思考>>,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0年。

[]约翰·奈斯比特、帕·阿博顿妮著: <<2000年大趋势--90年代的十个新趋向>>, 东方出版社, 1990年。

[]阿尔温·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

刘国城、吴建成等著:<<生物圈与人类社会>>, 人民出版社,1992年。

庄国泰著:<<生存与环境——当代社会的绿色浪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毛文永、文剑平著:<<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年。

陈国阶:<<论人与环境关系的几个问题>>,中国环境科学,1985年第5期。

郭方:<<环境科学发展的趋势>>, 环境科学丛刊,1985年第6期。

倪永江:<<开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保护自然环境>>,环境杂志,1985年第3期。

郭方:<<环境科学的新任务>>, 环境科学,1986年第7期。

马世骏:<<从经济生态学观点看环境科学的动向>>,环境科学,1986年第7期。

刘克贵:<<试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环境研究, 1987年第2期。

威廉·拉克尔肖斯: <<再论环境保护问题--对危害的权衡>>, 交流,1986年第4期。

[]唐奈拉·梅多斯: <<预测未来世界>>, 交流, 1986年第4期。

刘型成:<<世界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伦理化及其实质>>,国际观察,1994年第3期。

周浩然、张炜:<<论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第3期。

 

                                   (黄安年撰)

_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73432.html

上一篇:世界现代史代表性著作、资料和基本工具书
下一篇:全球人口爆满和移民潮
收藏 IP: 111.194.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