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在美国使用信用卡》

已有 3280 次阅读 2017-8-31 07:10 |个人分类:美国所i见所闻(2017--)|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再谈《在美国使用信用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8月31日发布

(《在美国使用信用卡》一文写于2004年7月10日,载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254-25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1月,文字上有修改。黄安年的博客2007年6月20日发布时按语写道:“在美国使用信用卡一般是安全的,但还是要十分的谨慎。而在中国目前这种业务还不普及也不成熟,即使有一些不方便之处,所以还是习惯现金交易。”

十年过去,如今我们看到在中国采取了银行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其规模不亚于甚至超过了美国信用卡使用。所不同的是美国信用卡是赊账支付,这也是使得美国成为债务国家的一个信用卡现象,而中国是现金存储卡,基本上不存在债务卡现象。)

***********************************************88

美国生活没有信用卡等于没有金融信用,有了信用卡不常使用,等于没有良好的金融信誉。在美国,拥有信用卡和拥有社会保障卡加上拥有驾驶证,这三证在手就可以生活自如。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我只拥有社会保障卡并没有信用卡,因为每月访问学者的资助金有限。

1999年来到美国有了经济后盾,也用上了信用卡,开始感受到它的安全、捷快和方便。1999年10月26日我们到达怀特普莱斯查顿小丘住地,11月5日,我们驱车前往金乡华人商店购物,我第一次使用白金信用卡VISA Chase Platinum,这是当年10月颁发的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USA )卡, 卡上印有我的英文名字,实际用的是Y的钱。因为我的这个信用卡号是和他门连在一起的。购物时,只要在商店里用这个卡就可以购买不多于10000美元的物品,你只需签个字就行,银行即代你支付这笔钱,(由银行向商店支付),银行按月通知信用卡使用者的信用卡支付情况,你需定期向银行支付由银行代付的钱,并且不收取任用佣金。使用信用卡,除了给你一分购物的清单外,还有一张本人签名使用信用卡的Copy文件,在一般的商店都有办理使用信用卡的刷卡业务,所以平时外出只需携带少量现金,一卡在手,走遍美国是一点不假的事。持有信用卡是得到金融机构信任的标志,如果你欠着银行的钱不还,则有失去在信用界信誉的后果,所以银行一般不担心信用卡的钱收不回来。如果信用卡遗失,则需立即申明作废,换取新卡,不至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03年5月底我们再次来到美国,这次住在怀特普莱斯北部的索默斯镇,6月1日上午我们去索墨斯地区唯一一家的大通银行分行办理银行卡业务可以和信用卡。如果在其它银行提取美元现金则需要扣除手续费。办理银行卡需要本人护照、信用卡、社会保障号、本人稳定地址﹐提供的存入银行现金和支票不得少于4500元,银行卡可以和一人连通, 而提取的现金每月不能多于20次,总数不能超过3000美元,办好的这份信用卡有效期由2003年5月--2006年5月,这样无论是取款还是付款都方便了。

外出参观旅游的日常消费、超级市场购物、汽车站加油、网上订购飞机票和日常用品等均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不必带有太多的现金,不过必要的现金还是有备无患的好。我们外出时也有遇到专收现金的情况,2003年11月底一次去新泽西访友在加油站加油,这里不是自动加油站而是由加油站工人给加油,收取现金,他们没有带现金,于是我随身带的二三百元现金就派上了用场。2003年9月初我们去俄亥俄代顿拜访袁清教授,在代顿期间Y从索默斯打来的电话说,信用卡银行来电,发现我们的信用卡有被人盗用的可疑迹象,所以需要关闭信用卡号,两天后换发新卡取代,这样一来我们在代顿期间就不能用信用卡了,幸好我们带了一部分现金可以应急。每个月银行有一份信用卡支付的详细清单,自己可以仔细核实支付情况。

美国的信用卡是全美一卡通甚至全球一卡通,我们在美国的加州、夏威夷,在韩国的汉城(现在称首尔)和日本的东京,在飞机上都使用过信用卡,回到中国按说还可以使用到2006年5月截止期前夕,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在国内使用人民币现金比使用信用卡更加方便,许多商场、饭店以及交通旅游等都不能用卡,而且还时常遇到机器坏了、不能刷卡,顾客又没有带现钱十分狼狈的情况,国内普及信用卡的使用的第一步要做到真正的一卡通的快速便捷和安全才行,光是这一步还有待时日。

(写与2004年7月10日)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50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73532.html

上一篇:有感于《西部硅谷地区房价》
下一篇:再谈《美国能源富国的夏令时》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