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精制本新年面世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1月2日发布
青岛出版社的专业团队历经三年不懈努力,已经在2016年底精制印刷完成《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并在2017新年面世,12月30日青岛出版社总总编刘咏 和摄制组孙菲、辛俊超先生三人在高海英陪同下来采访老吕,出版社当日向冯老送上了精装的样书,冯老十分高兴,也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去年11月17日,我们在看望冯老时他还专门谈到了这部手钞本即将出版。除夕31日和2017年元旦老吕两次还接到了冯老打来的电话,兴奋地谈到他看到精装的手钞庚辰本石头记的样书。青岛出版社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部书仅印500套,其中每册的封面题签都是书法家张正宇先生用不同的字体题写的。
下面是青岛出版社有关该书出版的情况报道。感谢冯老助手高海英女士推荐,照片5张是出版社提供的。
****************************************************
冯其庸珍贵小楷抄本《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签约青岛出版集团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6.03.29 星期二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本报讯 近日,94岁高龄的国学、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50年前以小楷抄写的16卷《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签约青岛出版社。这是冯其庸先生继35卷本《瓜饭楼丛稿》及其单卷、单集交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以后,该社签下的冯其庸先生又一重要作品。
冯其庸《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抄于“文革”初期,当时冯其庸先生已被批斗,他珍藏的影印本《庚辰本石头记》也随即被抄走。冯先生担心浩劫中这个珍贵抄本将会灰飞烟灭,红学研究之脉有断绝之虞。他决定照原样再抄一部!这在当时是相当大胆而又危险的决断。他又秘密借来一套《庚辰本石头记》,每天深夜严格按照原著的格式逐字抄写。洋洋80万字,冯先生用精致遒美的小楷书,历经200多个惊恐与激愤的不眠之夜,完成了这部抄稿。
《石头记》清代有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等十几种抄本,“庚辰本”年代较早,文字也最为完整,保留了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及脂砚斋批语2000多条,因此,它的版本价值最高,极为珍贵。虽然《庚辰本石头记》原本在“文革”中逃过一劫,未遭损毁,但冯先生的这个抄本依然价值不逊。专家们认为,这个“冯抄本”承载着《石头记》研究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印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红学家的爱国情怀与文化担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这部《石头记》是一位红学大家、又是一位书法大家在那样一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抄成的,这就赋予了“冯抄本”集文本、书法、版本等一体的多重价值。这在以往的《石头记》抄本中是绝无仅有的。
据悉,这部冯抄本《石头记》将以线装高仿真形式出版,与此同时,青岛出版社拟将该社已出版的冯其庸手批本《庚辰本石头记》同时进行线装出版,届时,冯其庸先生的“手抄本”和“手批本”《庚辰本石头记》将合为双璧一并面世。
http://wb.qdqss.cn/html/qdrb/20160329/qdrb150986.html
预告 | 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即将付梓
2016-10-15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出版集团
WeChat ID qdpubwx
Intro 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
石破天惊梦依稀
——写在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出版之前
刘咏
位于北京京郊张家湾的“瓜饭楼”是当今国学大家、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的寓所。自2009年夏天陪孟鸣飞董事长首次到访冯府,接下沉甸甸的35卷本《瓜饭楼丛稿》的出版任务至今,我已先后40余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小院拜访老人家。
去年10月,我去看望病愈的冯先生,冯老和蔼地拉着我的手说:“看到你们出版集团上市的消息很高兴,你们孟董事长胸怀大、格局大,是做大事的人,我要祝贺你们!”冯老郑重告知,他那部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要交给我们出版,并一再表示:“这部书交给青岛出版社出版我放心!”
《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
虽然《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这部书稿,知道的人不多,但对我来讲却并不陌生。三年前,他老人家对董事长和我提及此事,并将两函16卷钞本展示给我们看,表达了他对这个钞本珍之又珍的复杂感情。近年,冯老陆续出版了他的大量研究著作,唯独这个钞本在手头放了近50年,迟迟未出。这个钞本确有令人动容的故事。
1966年“文革”之初,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冯其庸先生就成为首批被批斗的对象,家被抄了三次,他收藏的影印本《庚辰本石头记》也被抄走,还被造反派作为“黄书”展示。《石头记》清代钞本有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等十几种,此本因第五至第八册书名下注有“庚辰秋月定本”,故名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年代较早,文字也最为完整,保留了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及脂砚斋批语2000多条,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于其中,因此,它的版本价值最高,极为珍贵。冯先生担心浩劫中这个珍贵钞本将会灰飞烟灭,红学研究之脉有断绝之虞。思前想后,他决定照原样再抄一部!在那种境况下,这是相当大胆而又危险的决断。当时只有晚上才允许冯先生回家。他想法托好友又秘密借到一套《庚辰本石头记》,每天深夜等大家入睡后,即开始严格按照原著的格式逐字抄写。深夜里造反派武斗的喧嚣声此起彼伏,白天即常常传来有人伤亡的消息,冯老心揪难忍,夜里便在装订线外以极小字注上:“昨夜大风撼户,通宵不绝,今日余势未息。”抄写过程中,这种惊恐与激愤无时无刻不萦绕心间、注入笔端。时局难料,不久又传来要下放江西五七干校的消息,先生不得不加快抄写速度,经常是通宵达旦不敢懈怠。从钞稿中能看得出,刚开始抄写时还是较工整的小楷,后来为加快速度,渐渐变为小行楷。庆幸的是,从1967年12月开始抄写,到1968年6月抄毕,全书整整抄了7个月,总算没有被人发觉。为防再次被抄家,冯先生将自己的钞本转给妥实的朋友保管,直到“文革”结束才完璧取回。
冯其庸先生
虽然庚辰本《石头记》原本在“文革”中逃过一劫,未遭损毁,而冯先生的这个钞本却依旧有着它特殊的内涵和价值。一位文史研究家在那样一种险恶的境遇之中,为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敢于在深夜秉烛疾书,完成一部洋洋80万字名著的钞本,这在《红楼梦》250多年间的历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冯钞本”不仅记录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段不幸而沉重的遭遇,也承载着一位红学家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与文化担当;这不仅是对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的勇敢保存,也是非物质文化精神的宝贵弘扬。从这些意义上来说,这部庚辰本《石头记》“冯钞本”更显得不同寻常、弥足珍贵,也显示出它在《红楼梦》研究版本中的特殊价值。
冯其庸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红学研究大家,还精通戏曲、诗词、汉画、书画、摄影等,在书法绘画创作上尤有相当精深的造诣。冯先生早年入无锡国专之前就已经开始研习书法,后来师从著名海上章草大家王蘧常先生,大半个世纪以来与刘海粟、朱屺瞻、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大家有密切的师友往来。他认为书法要从学问中来、诗境中来。冯先生的小楷有深厚功底,少时临写《灵飞经》,继而改学文征明的《离骚经》,后来上追晋唐小楷。从他这部《石头记》钞本的书法风格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前边部分有明显的晋唐书风,后来转为他较为熟练的文征明小楷风格,再后来则变为书写较为快速流畅的行书小楷。在这个钞本里,先生这些书风变化也是与当时的环境与心境密切相联的,字字句句无不记录着先生流露于笔端的或激越、或悲愤、或感喟的内心情感。
冯其庸先生
对于一位名留青史的书法家来说,书法已超于法度,是发之于心的,是胸次情怀的表达,是人格精神的外化,同时,也印记着一个时代风雨沧桑的烙印。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颜真卿《祭侄稿》,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诗》,无不如此。由此,我们再审视毕生为红学研究殚精竭虑、著作等身的冯先生在那样一个险恶的境况下以小楷抄成的这部作品,其书法的价值与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残梦依稀五十载,壮心未已志不衰。直到今天,冯先生说起这个钞本还激动不已。“从我自己来说,我是冒着‘文革’中最大的风险来钞这部书的,我对这部钞本《石头记》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冯老的话真率、质朴,发人深省。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是千千万万为优秀文化之发展和繁荣付出毕生心血、辛勤而勇敢的耕耘者。我想,这兴许就是我们出版冯其庸先生《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的意义所在吧。
石破天惊梦依稀—— 冯其庸《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出版
★承继文匯传统秉持讀書品质★文汇读书周报 ID: whdszb
《文汇读书周报》第1609号第三版“书人茶话”
(2016年4月11日发行)
《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
冯其庸先生最新近照
石破天惊梦依稀
——写在冯其庸先生《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出版之际
刘咏
,,位于北京京郊张家湾的“瓜饭楼”是当今国学大家、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的寓所。自2009年夏天陪孟鸣飞董事长首次往访冯府,接下沉甸甸的三十五卷本《瓜饭楼丛稿》的出版任务至今,我已先后四十余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小院拜访老人家。
,,去年10月,我去看望病愈的冯先生,冯老和蔼地拉着我的手说:“看到你们出版集团上市的消息很高兴,你们孟董事长胸怀大、格局大,是做大事的人,我要祝贺你们!”冯老郑重告知,他那部五十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要交给我们出版,并一再表示:“这部书交给青岛出版社出版我放心!”
,,虽然《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这部书稿,知道的人不多,但对我来讲却并不陌生。三年前,他老人家对董事长和我提及此事,并将两函十六卷抄本展示给我们看,表达了他对这个抄本珍之又珍的复杂感情。近年,冯老陆续出版了他的大量研究著作,唯独这个抄本在手头放了近五十年,迟迟未出。这个抄本确有令人动容的故事。
冯其庸先生在书房
,,1966年“文革”之初,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冯其庸先生就成为首批被批斗的对象,家被抄了三次,他收藏的影印本《庚辰本石头记》也被抄走,还被造反派作为“黄书”展示。《石头记》清代抄本有庚辰本、甲戌本、己卯本等十几种,此本因第五至第八册书名下注有“庚辰秋月定本”,故名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年代较早,文字也最为完整,保留了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及脂砚斋批语两千多条,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于其中,因此,它的版本价值最高,极为珍贵。冯先生担心浩劫中这个珍贵抄本将会灰飞烟灭,红学研究之脉有断绝之虞。思前想后,他决定照原样再抄一部!在那种境况下,这是相当大胆而又危险的决断。当时只有晚上才允许冯先生回家。他想法托好友又秘密借到一套《庚辰本石头记》,每天深夜等大家入睡后,即开始严格按照原著的格式逐字抄写。深夜里造反派武斗的喧嚣声此起彼伏,白天即常常传来有人伤亡的消息,冯老心揪难忍,夜里便在装订线外以极小字注上:“昨夜大风撼户,通宵不绝,今日余势未息。”抄写过程中,这种惊恐与激愤无时无刻不萦绕心间、注入笔端。时局难料,不久又传来要下放江西“五七干校”的消息,先生不得不加快抄写速度,经常是通宵达旦不敢懈怠。从抄稿中能看得出,刚开始抄写时还是较工整的小楷,后来为加快速度,渐渐变为小行楷。庆幸的是,从1967年12月开始抄写,到1968年6月抄毕,全书整整抄了七个月,总算没有被人发觉。为防再次被抄家,冯先生将自己的抄本转给妥实的朋友保管,直到“文革”结束才完璧取回。
,,虽然庚辰本《石头记》原本在“文革”中逃过一劫,未遭损毁,而冯先生的这个抄本却依旧有着它特殊的内涵和价值。一位文史研究家在那样一种险恶的境遇之中,为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敢于在深夜秉烛疾书,完成一部洋洋八十万字名著的抄本,这在《红楼梦》两百五十多年间的历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冯抄本”不仅记录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段不幸而沉重的遭遇,也承载着一位红学家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与文化担当;这不仅是对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的勇敢保存,也是非物质文化精神的宝贵弘扬。从这些意义上来说,这部庚辰本《石头记》“冯抄本”更显得不同寻常、弥足珍贵,也显示出它在《红楼梦》研究版本中的特殊价值。
,,冯其庸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红学研究大家,还精通戏曲、诗词、汉画、书画、摄影等,在书法绘画创作上尤有相当精深的造诣。冯先生早年入无锡国专之前就已经开始研习书法,后来师从著名海上章草大家王蘧常先生,大半个世纪以来与刘海粟、朱屺瞻、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大家有密切的师友往来。他认为书法要从学问中来、诗境中来。冯先生的小楷有深厚功底,少时临写《灵飞经》,继而改学文徵明的《离骚经》,后来上追晋唐小楷。从他这部《石头记》抄本的书法风格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前边部分有明显的晋唐书风,后来转为他较为熟练的文徵明小楷风格,再后来则变为书写较为快速流畅的行书小楷。在这个抄本里,先生这些书风变化也是与当时的环境与心境密切相联的,字字句句无不记录着先生流露于笔端的或激越、或悲愤、或感喟的内心情感。
,对于一位名留青史的书法家来说,书法已超于法度,发之于心,是胸次情怀的表达,是人格精神的外化,同时,也印记着一个时代风雨沧桑的烙印。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颜真卿《祭侄稿》,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诗》,无不如此。由此,我们再审视毕生为红学研究殚精竭虑、著作等身的冯先生在那样一个险恶的境况下以小楷抄成的这部作品,其书法的价值与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残梦依稀五十载,壮心未已志不衰。直到今天,冯先生说起这个抄本还激动不已。“从我自己来说,我是冒着‘文革’中最大的风险来抄这部书的,我对这部抄本《石头记》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冯老的话真率、质朴,发人深省。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是千千万万为优秀文化之发展和繁荣付出毕生心血、辛勤而勇敢的耕耘者。我想,这兴许就是我们出版冯其庸先生《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的意义所在吧。
http://www.ooeew.com/showinfo-3-1971-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