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SCI在中国高校登堂入室,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SCI消耗掉了国家多少银子,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国家的科技实力并没有因此得到实质性提升。
等级或许是渗入到国人骨髓里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凡人凡事必分三六九等,这样的现象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司空见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到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无不打上了等级的烙印。同样的事情,不同身份的人去办,不仅遭受的礼遇不同,结果也很可能迥然不同。为了体面,为了尊严,于是大家争着做上等人,一旦做了上等人,那就不得了了,轻则变成无所不通的全才,重则成为威风八面的权威。可见在国人的心目中,身份是何等的重要。
有人将科技竞争与体育竞技做类比,先来说说体育,如果做一个体育强国排名的话,中国该排在多少位?估计很多人会说:“一定在前三甲,没看奥运会上我们拿多少金牌吗?”是啊,在某些人眼里,奥运金牌是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为了圆金牌的梦想,家长可以让孩子从小呆在训练营里吃尽千辛万苦接受严格的训练,竞技在中国俨然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国家、企业可以花大价钱培训职业选手。问题是,我们的国民身体素质如何?看看我们的中小学生们,近视眼占多大比例?身心健康的孩子占多大的比例?他们中有多少可以承受重体力劳动?有多少能承受心理挫折?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不高,拿再多的奥运金牌有意义吗?金牌的确有他的正面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国人,增强士气,却不应该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国民身体素质的指标。
回到科技评价,我们早已是SCI大国、强国,可是,我们是科技强国吗?我们的科技研发能力在国际上可以排到第几?我们取得了那么多的科技成果,有多少转化成了生产力?放眼世界,那些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有多少核心技术是中国的?
评价一个国家教育与科技水平的标准是什么?说简单其实很简单,说复杂确实很复杂,简单到只需要两个指标:1、有多少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你的?2、国民的整体素质与生活水平如何?说复杂,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这么评价,因为其中牵涉到太多的因素。
三六九等本来是针对人的一种分类指标,被国人创新地用在了教育、科技等领域,造就了花样繁多的各类学校与研究机构,其内涵不可谓不丰富。如今有人提出再次回到人,从中提炼出500强来。也许是受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启发吧,只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评价指标应该是非常明确的。科技人才500强的评价指标该如何确定呢?SCI?项目?科技奖?还是别的什么?
曾看到过关于日本的一篇帖子,帖子中称在日本不需要因为没有项目而担心评不上职称,因为大家都靠熬年头晋升职称,所以日本人也就不必为怎么评上职称而操心了。科学研究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创新,否则就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真正的科学研究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没有第二,每个人都是第一,即便是你仅仅改进了别人的方法,你取得的结果也应该是全新的。至于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创造多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则是另一个问题。
两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可以比较的,两个人的智商也是可以比较的,两个人一生取得的成就也可以大概做个比较,不过这要等到盖棺之后。两个人的研究水平如何比较呢?按论文发表杂志或影响因子的高低?按获得奖项的多少?或者按获得研究经费的多少?国人一直在做这类事,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可悲的是发明这些东西的人往往都是文人!文人一天不折腾自己一天不舒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