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没来科学网,一上来便疯狂了几天,围绕着“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科前沿”的问题连续发了6篇博文。从标题看,我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反对课堂教学结合学科前沿,其实只要仔细读一读文章便会发现,我反对的并非课堂教学结合学科前沿,而是将结合学科前沿作为课堂评价与教学竞赛的指标。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不同学科有不同特点,岂可一概而论。在这个问题上,谢力博主关于微积分教学的观点是最到位的:“微积分作为基础课,不是向前看,而是要讲历史,它的前世今生。”
王立新博主在我的博文后留言,声称欲以菲尔兹奖得奖分布来说明中国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又跑题了!”不过写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终究是好事。😄中国的数学教育成功还是失败?根源在中学还是大学?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说,根源不是数学课堂有没有结合了学科前沿。科学原理及应用并非靠前沿才能阐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是靠知道多少前沿来完成。事实上,科技日新月异,前沿永远在变,永恒不变的是一个人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这才是根本,也是教育力求达到的目标。你说微积分可以在机器学习中得到运用,他说微积分可以在生物学中得到运用,我还可以说微积分可以在通信工程中得到运用,明天或许还有更多的应用。谁能想到数论这门纯而又纯最古老的数学在密码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你是要学生了解数学的前沿还是数学应用的前沿?即使是一个大师级的数学家也不可能了解数学在现代科学各个领域前沿的应用。上个世纪以来称得上科学通才的大师大概也只有冯.诺伊曼,你指望数学家们能通晓数学之外的前沿并在微积分或其他数学基础课程中给学生介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全世界有那个国家的数学家能做到?你是要培养数学家还是要培养应用数学家?何况作为微积分的应用,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数学应用,远称不上应用数学。即使在菲尔兹奖与诺贝尔奖得奖最多的美国(截至2018年,获得菲尔兹奖的国家前5名:美国:13人;法国:12人;俄罗斯:8人;第四是英国:6人;第五是日本:3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前5名:美国:320人;英国:116人;德国:103人;法国:54人;瑞典:28人),我相信也不会把“课堂教学是否结合学科前沿”作为课堂评价的指标。如果以菲尔兹奖或诺贝尔奖作为考察的指标,或许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中国的顶尖中学生基本都进了国外或国内的顶尖大学,而国内顶尖大学最优秀的学生本科毕业甚至没毕业时便也都漂洋过海去了国外。即便作为数学专业,除了几所名牌大学,绝大多数大学的目标也并非培养未来数学家,更非数学大师,而是普通劳动者、数学工作者或数学教育工作者。辩论的前提是搞清楚主题,否则就会像另一位王博主所说会偏离了“靶心”😄我对王立新博主并无恶意,针对他的“驳文”而写的博文“啥是学科前沿”也并非如他所说是围绕着他展开。所谓围绕着一个人展开应该是针对这个人的“人品、性格、工作、生活”等方面行文,我针对的还是“事件”本身。王立新博主大概没经历过围绕着人的辩论,我可是多次见识过,否则这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夫如何能够炼成?😄😄😄
数学教育该如何改革?对此我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表了很多有悖改革浪潮的言论,这里就不多说了。前几日因杂事较多才连发数文,该说的也说得差不多了,可以形成一篇长篇大论,就不知有没有杂志敢刊发我这逆潮流的文章?😄
最后发表一点与王立新博主一致的观点:“必须改革”。问题在于改革什么?如何改革?这可不是科学网写几篇文章可以搞清楚的事。我已无意辩论,再辩论已显得无聊,欢迎大家针对我的言论大加批判。
如果说前几篇博文让一些博友不开心了,那就献上几张近期拍的荷花,看在我现在不常来的份上,消消气。😄
(1)
(2)
(3)
(4)
(5)
(6)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