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中学的今与昔 精选

已有 9948 次阅读 2017-8-1 16:06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上的中学其实不是中学,因为那是小学“戴帽子”办的中学,不过也多亏有了这样的中学才使得我有上高中的机会。我上的中学师资水平无需评论,但我的确遇到了几个不错的教师,数学老师与物理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如果不是他们,我大概与大学无缘。没有必要对我中学时代的教师水平做任何评判,我觉得我的那些老师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虽然那一年我是全人民公社唯一一个考上正规本科院校的应届生。

如果仅仅凭教师的教,我想我多半是考不上大学的,因为从小学到高中,除了迎考的那几个月,没有人要求我们学习。由于我姐夫的缘故,有幸很早读到了一些在当时大多数人读不到的书,四大名著、伊索寓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茶花女等我在中学就读过了,当然也读过很多诸如《较量》、《剑》之类的现代小说,至于《欧阳海之歌》之类的书就读得更多了。记得我曾经用纸张装订成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抄录书上一些精彩的片段,而且按照“景色描写”、“人物心理描写”、“情感描写”、“人物性格特征描写”等分类抄录。那时不知哪来的一股兴趣,居然抄录了整整一寸多厚的本子,这些手抄本一直被我父母保留着,后来有一天我大哥问我那些旧书还要不要了,我随口说了一句:“不要了”,结果被他们当废纸卖了,如果留到今天,说不定可以用来教育一下我的儿子。我这半吊子的文字功夫都是在那时候积累下来的,想想俺这长在文革期间寻常农民的儿子也能写一手不算太差的文字着实不容易。

我自认为不是个有天赋的人,但却是个好奇心特强的人,而且胆子大,对不熟悉的东西总有种一探究竟的欲望。前不久我一师兄说起与另一师兄之间的故事,他们在上大学时龚师兄与蒋师兄一起到蒋师兄家去过年,结果蒋师兄自己跑出去陪中学同学玩去了,把龚师兄一人扔在家里陪蒋师兄的父母,不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龚师兄证出了半年多也没能证出来的一个数学问题:“证明不存在在有理点连续,无理点间断的函数”。说实话,如果不是后来从《分析中的反例》中读到这个问题的证明,我到现在也没本事证明。

在我上中学时有幸从一位父亲在教育局工作的发小那里得到两本书,一本是中学代数习题集,另一本是平面几何习题集,这两本书都是前苏联出版的,题目的难度不小。我如获至宝,一边抄录一边尝试着解答,那长长的代数式因式分解让人看着颇有些兴奋,那本代数习题集中最难的就是因式分解了,还有一类应用题也不容易。有时为了解一道题苦思冥想好几天,一旦做出来了,心里的那种开心与满足感恐怕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平面几何比较令人头疼,最令人头疼的就是那些需要作辅助线的题,不到万不得已,我一般不会去问老师,等到后来我想去问老师的时候已经很难找到他了,因为我做不出来的题他基本上也做不出来。

高考的那一年参加地区数学竞赛,居然第一到第三名全在我们那所戴帽子的中学,可见那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当时的师资在整个地区算不错的。我记得考了五十多分,应该感谢那两本习题集,否则很难对付那些看起来并不简单的题目。但我知道镇中学的一个孩子考得很好,底下这些学校的同学跟正规中学的孩子根本没办法比,有一个据说后来去了中国科大的同学考了七十多分,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由于差距悬殊,镇中学的竞赛同学不参与排名。可见教育条件不同所带来的差别有多大。

如今,有多少孩子有时间对某一门课程有兴趣钻研?我们的教育需要学生门门课优秀,所以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被动接受就成了一种习惯。就说这高中联赛,有多少孩子出于兴趣参加?又有多少孩子愿意主动花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记得曾经给一些孩子讲点对他们而言比较“新”的东西,我给了他们一些思路,希望他们自己花点时间读一点书,做点东西,但孩子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习方式,似乎没有主动思考的欲望。我想这也许是今天的中学生与过去的中学生之间很大的不同之处,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聪明,但他们要应付的东西实在太多,时间不允许他们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容不得对任何单一学科的情有独钟。很多年前,我认识一个孩子,数学感觉非常好,也读了很多数学书,但其它科目却比较糟糕,因此始终与大学无缘,就算对数学有着无比执着的热情,最终也只能沦落成民科,因为在如今的时代,从事任何领域的研究都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

自主招生的确为有些偏科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但对于整个的高考体系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高考改革不仅需要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应该大幅减少考试科目,把更多的科目归到中学毕业水平测试范畴。例如,完全可以把外语、化学、生物等科目作为毕业考试科目,不必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很多孩子中文表达都成问题,却要他们把外文学好,这与邯郸学步何异?给孩子们一些选择的空间,例如数学、语文应该作为必考科目,其余的可以在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任选一门,而不是采用什么综合考试的方式,那样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考试的卷子少了几份,内容却还是那些内容。

如果我们少考些科目,也许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发展更多方面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1069038.html

上一篇:“兵者,诡道也”之殇
下一篇:梦想起航的地方
收藏 IP: 125.88.24.*| 热度|

29 钟炳 曹利军 高义 武夷山 苏德辰 李颖业 郑永军 李伟钢 李学宽 张晓斌 刘立 刘全生 杨秀海 徐绍辉 赵凤光 姬扬 张海权 王安良 韦玉程 杨正瓴 bshhzai shenlu wqhwqh333 xlsd biofans lrx yangb919 zhyzh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