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三言两语话学习 精选

已有 7212 次阅读 2009-9-15 16:32 |个人分类:池蛙集|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前些日子,对部份新入学的本科生和几个研究生谈到学习方法的事情。希望大家能注意方法论的学习,例如“数学方法论”。

数学方法论是自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数学方法论对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对数学方法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学习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来体会其中的方法论。这是一种由隐性的知识经潜移默化到显现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知识挖掘、归纳、总结的能力,是一种悟性。另一种是直接通过有关数学方法论的书籍来学习,这类书大多分为数学史、数学科普读物和数学学习方法等种类。

下面讲几点学习中的个见与体会。

 

1、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人讲,大学培养阅读能力,研究生培养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能力,博士生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阅读能力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知识自我更新的基础,没有阅读能力就没有知识更新能力,也没有科研能力,有如苏轼云:“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所谓“观”就是“阅”,也是察看,而“读”是念诵,故“阅读”就是无声的察看与有声的念诵。“阅”又有汇合之意,如晋.陆机《叹逝赋》:“川阅水以成川。”故“阅读”就是察看念诵而汇之;然“汇”仅有聚集合并之意,而阅读却重在欣赏、理解、思索、领悟,如韩愈言“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所以《论语.为政》又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数学、物理等课程的阅读中,理解的一个要点是概念.不仅要懂得概念的含义(内涵),而且要举出满足概念定义的实例(外延)、对象和反例.举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反例,不仅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能成为新的研究对象。记忆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可形成记忆的网络(联想),网络上的联想有如吸引子,由一初始激发而收敛于吸引子,即是联想所及的对象。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其过程可以是反复的,是故“温故而知新”。

古人云:“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中学学习的特点一是顺序型,讲究循序渐进;另一是精讲多练。而大学的阅读学习不会是顺序型的,而是立体的,就像互联网、电子期刊网一样,通过关键字搜索而获得相关知识。要学会使用参考书、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要学会在知识缺省状态下的学习,知识缺省状态下的推理。

 

2、计算机工具的使用

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数学机械化的工具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的仿真系统,如MATLABMathmatic等,这是一种基于专用语言的程序编写与编译系统,可进行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和作图。掌握程序设计,要经过四个环节的学习与训练,即语言(语法)、算法、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实训。这里,掌握程序的结构是重要的。一般而言,软件设计分为软件架构与功能实现。

程序设计,同样有方法问题。在小型程序设计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面向过程、面向目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一种描述计算处理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往往可用流程图来表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程序(流程图略)。这种方法也是在一定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算法描述与实现。面向目标的方法,是在前置谓词为真的条件下经过程序体的作用后,后置谓词也为真,即以目标的逻辑正确性为程序设计的目标。面向对象的方法,是引入抽象数据类型,在C++语言中是“类”类型,强调类的重用。在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发展过程中,经过算法与数据分离后,又通过“类”类型将算法与数据封装在一个不可内视的模块中,人们通过其界面而使用它。抽象数据类型是程序设计方法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三种程序设计方法是实现软件功能的基本方法。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对于中小型软件可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有的问题是基于数据库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至于大型程序设计,则要用到中间件或大型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与技术,而在风格上又有软件工程与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分野。

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

 

3、寻找语言的感觉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即语法、语义和语用.

和自然语言(汉语、英语)一样,数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更是一种描述对象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半形式化的,也是体现逻辑思维的。所谓“半形式化”,是相对于形式语言而讲的。它用字符串表示语句,具有抽象性,但对其仍给出解释,或赋予语义。同一个字符的语义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是不同的,在使用时不要混淆。

自然语言有二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有一个故事,讲一家主人请客.时间快到了,有的客人还没有来,他就说“该来的还不来”.客人一听,有的想大概我是不该来的,于是就走了。主人一看急了,随口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剩下的客人一听,原来我们才是该走的,就全起身走了。其实主人的原意并不是这样。这就是理解上、语义上的二义性。自然语言的这些性质使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多彩,也使其更具有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能力。

自然语言有很好的概括、抽象能力,但其二义性影响了它对问题的表示和交流。数学与程序设计语言是消除二义性的,它可以描述模糊性和随机性,但它本身不是模糊不清、随机不定的。可是,它们都极大地限制了语用,限制了语言的使用环境。

下面图1给出了语言使用的示例。人们使用自然语言分析、认识所讨论的事物(客体),提出计算机程序所应完成的功能,而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制作计算机程序。从对客体功能需求的描述到软件的制作,是一个模型抽象、表示与组织的过程,这种形式化的表示是用数学语言、算法语言来实现的。可见,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是多种语言的综合使用。

 

 


 

4、思维方式的转变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承载体,语言的使用本质上是体现一种思维方式.知识的传承过程同时也是在特定领域表述某种思维方式。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其思维方式是以欧几里得几何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得逻辑,其特点是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在命题逻辑中,对这一方式有描述。而在高等数学中,引入高中数学没有出现过的“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这属于谓词演算的范畴。因而,从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思维方式将从命题逻辑转换到谓词逻辑。在高中代数中,采用数学机械化的方法讨论问题,这是在算法的基础上,对有界数进行有限步的运算,其特征是静态的而不是无穷逼近的。而在高等数学中,讨论的对象可以是在无界数集上,其过程可以是无穷的,如术语“趋向于无穷大”。如果承认实数集含有“无穷大”,是实无穷的观点,而在极限的描述中,又采用了“ed语言”,即谓词逻辑的表述方法,反映的是无穷逼近的潜无穷的观点。

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属于经典逻辑的范畴。经典逻辑是一种单调逻辑,即在前提集中增加一条前提,其结论集不会减少(即新结论集不会是原结论集的子集)。经典逻辑不能提供新的知识,其结论已经包含在命题公式或谓词公式中。然而,在学习中,在根据常识的推理中,往往是通过非单调逻辑来获得新知识。例如,按常识来讲,“鸟会飞”,而“鸵鸟是鸟”,故“鸵鸟会飞”。但在现实中,“鸵鸟不会飞”,说明应当修改前提条件“鸟会飞”。非单调逻辑是一种非经典逻辑。

在科研中,更多的是使用非经典逻辑的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049-255765.html

上一篇:边塞诗与铁门关
下一篇:非单调逻辑在科研中的两个例子
收藏 IP: .*| 热度|

27 武夷山 苏青 张志东 艾云灿 刘进平 张檀琴 王德华 罗帆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马丽丹 吉宗祥 刘颖彪 刘圣林 方运潭 魏东平 吴怡 杨芳 王力 陈湘明 王立 马光文 郑文达 pkuzeal z604671352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