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ihar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rihara

博文

免疫再编程(Immune Reprogramming)

已有 4237 次阅读 2010-3-28 18:52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的身体具备可以防御病原菌及病毒等外来攻击的免疫系统,遏制因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和疾病。然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亢进也会引发很多免疫介导性病理反应,结果出现过激的免疫反应,诱发食物过敏及花粉症等疾病。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也是因免疫过激反应的结果。因此,人们非常关注对用于改善机体免疫状态药物的研发,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提出和制备细胞再编程(reprogramming)的基础及社会意义。

 

细胞再编程是将已分化的细胞逆转为未分化状态,即细胞脱分化过程。其中最有说明意义的例子是,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教授成功制备具备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iPS细胞。他们在实验中将已分化成皮肤的细胞中导入四个基因,再编程为iPS多能干细胞。由于iPS细胞是返回到未分化状态的多能干细胞,因此这种重新编程的细胞能够在机体中分化成各种组织。Elite and stochastic models for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generation, Nature,460:49-52,2009)。庆应大学Akihiko YOSHIMURA教授等人将这个细胞机能再编程的概念引入到免疫学领域,旨在通过控制免疫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例如,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效应性T细胞逆转成抑制性T细胞的制备,实际上是一种免疫再编程过程。实现这种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效应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尽管在生理活性方面相反,但这两种共同来源于未分化的初始T 细胞naive T cell)。人们知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吞噬免疫靶标的外原性异物,继发免疫增强信息,诱导树突状细胞形成的同时,释放细胞介素,刺激初始型T细胞分化成效应T细胞。相反,当机体需要缓解免疫过剩状态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转化为抑制性树突状细胞,初始型T细胞分化成抑制性T细胞。由于是同源初始型T细胞分化而来的免疫细胞,因此效应与抑制性T细胞之间可以人为的相互逆转。至今为止对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结果不仅会削弱机体必要的免疫功能,而且容易引起感染等副作用发生。如果利用免疫再编程技术,可以针对特有的靶点制备抑制性 T细胞,在减缓临床副作用的条件下,控制锁定的免疫反应进行治疗。

.

抑制性T细胞的诱导方法之一是利用应激负荷。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利用脑缺血或脑栓塞的氧化应激负荷观察抑制性 T细胞的作用。YOSHIMURA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脑栓塞引起血液滞流导致脑神经细胞大量死亡的病理过程中激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机能亢进。这些免疫细胞在排除死亡细胞的同时,攻击和严重损伤残余的脑神经细胞,恶化病情和加重后遗症。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抑制免疫过激反应,减少对脑栓塞存活细胞的保护,减少病人的后遗症。

.

目前,临床上对脑栓塞治疗是采取溶解血栓和恢复血流等方法,但对急性处置外却缺乏成熟的治疗方案。在动物实验中,YOSHIMURA等人使用适当的免疫抑制剂的结果证明,可以有效的减少脑栓塞面积。同时通过增加抑制性T细胞可以减少脑内炎症反应。因此,今后有必要从免疫再编程角度研发脑栓塞治疗药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78-306923.html

上一篇:蛋白质的呼吸
下一篇:可可茶与广东罗浮药谷
收藏 IP: .*| 热度|

1 boruo812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