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关于未来的蝴蝶效应,《崛起的超级智能》创作有感 精选

已有 3589 次阅读 2019-8-19 23: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言:2019年7月5日,当我拿到出版社寄出的《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时,仿佛在捧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是十月怀胎,而是历经12年的孕育,2年多的艰苦生产,这本书才最终得以创作完成。一定会有很多感慨。因此撰写这篇文章作为总结和回顾。

2005年6月的一个夜晚,北京的初夏还很凉爽,我独自坐在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的房间里,外面是灯火辉煌的研究生大楼,数千名科学院的硕士和博士正在那里学习和生活。而我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是继续研究互联网的技术与管理问题,还是开始一个未知的征程,探索人类智慧、机器智能与互联网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并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对未来产生诸多影响。无论是一年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相关成果的报道,3年之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发现,5年之后验证大脑是否存在互联网特征的试验,12年之后美国CBNC,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世界著名媒体对我们研究的关注,都因那一刻的决定成为人生中的蝴蝶效应。

仿佛在穿越一个绚丽透明的时空隧道,仰望星空,我们看到先驱哲人们的超前预见,19世纪,技术哲学创始人德国科学家卡普提出人类创造的工具与器官的映射关系,这几乎为人类共同建设的互联网与大脑的映射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中叶,传媒学创始人、美国科学家麦克卢汉提出通讯技术形成社会神经网络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英国哲学家彼得罗素进一步提出电子技术、传媒革命将导致地球脑的产生。9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他关于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观点对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踏着时空隧道坚实的地面前行,我们感受到数百年来科学家和企业家艰苦卓越的探索,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有机会观察互联网是如何从网状结构向类脑结构进化。不应忘记莱布尼兹发明的二进制;梅乌奇和贝尔发明的电话;莫奇莱博士和他的学生埃克特发明的计算机;罗伯特•卡恩和文顿•瑟夫发明的TCP/IP协议;伯纳斯·李创造的万维网;马化腾和扎克伯格建立的社交网络;李彦宏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建立的搜索引擎;马云、杰夫·贝佐斯建立的电子商务帝国;任正非、乔布斯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

望着前方浮现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伟的互联网大脑架构,我们惊叹与大自然“看不见的手”的威力。50多年来人类从不同方向推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但有一天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作品,发现这个产品与自己的大脑高度相似,而且链接了数十亿人类群体智慧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共同形成一个不断发育壮大的超级智能体,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看不见的手”像幽灵一样盘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它时隐时现,互联网大脑的进化和超级智能的形成有可能把这只“看不见的手”逼到科学的解剖刀下。如何解剖它,需要未来更多探索者思考和实践,我相信这个秘密的解开将会给人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科学探索中,有两种重要的促进力量,第一种是鼓励和认同,会帮助研究者增强对探索方向的信心和勇气,第二种是反对和批判,会帮助研究者获知探索路上的障碍和陷阱。

10年以来,要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的石勇教授、吕本富教授,作为导师,他们给予我非常重要的指引和支持,要感谢科学院的顾基发教授、王飞跃教授、彭赓教授、刘颖教授、东南大学的吕乃基教授、工信部中欧工业4.0研究院郭昕院长、财讯传媒集团(SEEC)首席战略官段永朝、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中科创星米磊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夷山研究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方锦清研究员等等专家。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意见,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互联网大脑模型的研究才得以不断延伸和深入。感谢中信出版社的吴长莘编辑,在这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她给予我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让书的结构和内容变得更加严谨和通顺。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也受到诸多批评,甚至是激烈的批判,主要批判意见认为:将互联网与大脑两个巨系统进行对比是一种"取类比象",先入为主的研究方式,在方法上不科学,在模型上也不应成立。这种批判是非常宝贵的,正是这种批判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科学史,才发现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结构-原子,正是使用类比的方式得以形成后来著名的原子太阳系模型和电子云模型。这些科学史上的例子,极大增强了我们对这个领域探索的信心和勇气。对于这些提出批判意见的专家我们更应该表达敬意和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崔燕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她一直默默的支持我,在我沮丧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自满的时候,提醒我冷静,在我困惑的时候,给予我信心。也要感谢我的儿子刘昊然,他是在这项研究开始后的第三年出生的,看着一个弱小生命的成长,让我对父母和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感恩之情,在教育他和与他的互动中,我也收获很多研究上的灵感,这些都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94333.html

上一篇:21世纪科技竞争的核心是超级智能的控制权
下一篇:《崛起的超级智能》入选中国好书2019年7月榜单
收藏 IP: 112.31.96.*| 热度|

4 晏成和 李剑超 周春雷 朱朝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