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茂伟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Lushgry 专业打造学术型&科研型人文社科类个人博客:博采众长,客友至上!

博文

“我”与“读者”:《研究是一门艺术》读书笔记之二

已有 6325 次阅读 2012-7-4 17:35 |个人分类:学之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学术, 作者, 读者

“我”与“读者”之间双向而有效的关系不仅需要建立,而且是可以建立的,这是每一位研究者应有的研究意识和理念,并拥有将之付诸实践的信心和行动!

你的研究如果没有读者阅读,将毫无价值可言。然而,即使是很有经验的研究者,在规划与撰写草稿时,他们有时也会忘了把读者放在心中。”而“即使独自一人工作,当你研读一本书或浏览一个网站时,你也是在无声地与他人交谈。每当你搜集资料时,就是在更新那可能已存在数百年之久的‘作者-读者’关系。而在报告自己的研究时,你也期待着其他人将对你的报告有所回应,然后再轮到你给予回应,如此循环不已。然而,对话是一种社会活动,双方都应该了解对方的期待是什么,以及对方所应扮演的社会角色。”(P15

所以,“我们在阅读时……的评判就像对话一样,是双向的:读者会评判作者,而深思熟虑的作者也会借由想像预先评判他的读者: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有什么需求?然后再利用这些判断来形成他的写作。”而且,“如果作者判断正确,读者会给予好的评价。但是,如果作者赋予读者角色的定位不恰当,将会失去读者的信任与研读的意愿。”P16不仅如此,“如果你为读者选派错误的角色,那么这个错误将在早期草稿中留下许多痕迹,以至于定稿时也不容易修正过来”。

要知道,“很少有人阅读研究论文只是为了好玩。所以你必须知道你能为读者与你之间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会让他们想要阅读你的报告。研究的初学者通常会提供一种让不恰当的课堂交换看起来夸张可笑的关系:老师,我懂的比你少,而且你要给我打分书数,所以我的角色是对你呈现我挖掘了多少数据,而你的角色则是决定我是否已找到足够的资料。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这不仅贬低你自己和老师,也会让你的研究计划变成一种只是冗长而又没有意义的训练。最糟糕的是,它赋予你一个与真正的研究者完全对立的角色” 。而“在研究报告中,你必须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对调过来。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得把自己变成一个‘了解别人需要知道什么的人’,而且把读者视为一群‘不知道却需要知道的人’。”P17

“所以,你与读者建立稳定的研究关系的第一步,是提供提供比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实更多的东西。这里提供常见三种资深研究者与读者建立的关系。当你开始研究时,要先设想一下下面三种可能的关系中,你的读者会接受其中哪一种。下面的三种关系是学术研究中最常见的。”

“我找到一些真的很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发现了一些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能够在报告中展现你的兴趣所在,那将是你学习做扎实研究的最好开始。”而“当你变得更有经验时,你也有责任实际地去找到同样具有这些兴趣的读者。但在一开始,你至少必须扮演对研究具有兴趣和热忱的角色”。(P18

对你很重的实际难题,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当你想象跟读者说的不只是‘我发现一些你或许会感兴趣的信息’,而是‘我的信息将能帮助你在意的问题’时,你已朝确实的研究迈进一大步了。这种研究是企业、商业与政府部门的人们每天都在做的。他们面对那些需要做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只是去了解这些问题,然后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从人们无家可归、企业利润下降到恐怖主义等都包括在内。”而“要使你的报告可靠,你必须扮演冷静的专家的角色,能够使用正确的术语、引用正确的参考资料、找出证据并明确地报告等等。最重要的,你必须围绕塑造你角色的特定意图来设计报告:告诉读者他必须怎么做才能解决难题。”

我找到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的答案:虽然学校的研究者有时也会为环保局局长之类的人提供建议,但他们最常见的角色还是学者,主要是回答一些让某个研究团体更了解其领域的特殊旨趣的问题,而之后其他的学者或许会用这些答案去解决实际问题。……但研究本身的原始目的不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在于解决一个概念性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尚不完整或人们对它有错误理解的概念。有些研究者将此称为‘纯理论’(pure)研究,与此相对应的是‘应用’(applied)研究。”当然,“老师偶尔也会用概念性问题来设计‘真实世界’的方案。……但他们主要期待你将自己想象为正在学习的角色——能对一个学术研究团体发言的研究者,而这个研究团体的成员想要更了解某个问题。”

不过,“当你采取上面三种角色之一时,你只创造出作者与读者关系的一半。而当你的写作方式可以让读者担任互补的角色,给他们明确的理由来阅读你的报告时,那么你就创造了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另一半”(P19):

用一些我不知道但有趣的事情来让我愉悦:你的老师指定你做研究计划时,不只是要看你能找到什么,而是要看你是否能从中找到它的意义。”

帮我解决实际问题P20):学术研究确实有时也为实际问题而写作,但更常见的是涉及概念性问题,即使是像工程学这样的应用学科也是如此。”

帮助我更了解某些事物:你知道他们期待你提供客观、符合逻辑以及正确的证据,而且能够从各层面去(P21)看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研究者常因他们的研究过于深奥不易理解而遭受责备,这样的指责是不公平的。确实有一些研究者,似乎沉迷于狭隘的研究题目。”

“理解‘读者-作者’关系如何运作的一个最佳方式,是把你的著作与一(P23)个有组织的团体分享。团体分享的好处是,比较能够预测读者的期待与反应。团体分享也比个别创作更有批判力。而且,它比个别写作对研究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源。所以,如果你的老师没有组织写作团体,你可以要求他考虑这么做,或者你自己组织一个。最起码也召集一些朋友代替读者,对你的文稿加以回应。”

团体“成功合作的三个关键”:

经常讨论(talk a lot:创造一些你们可以讨论的机会,如固定开会时间、使用电子邮件和传真等,运用各种方法确保能够经常讨论。容许异议(agree to disagree:不要期待在每个议题上都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同意,你们可能会在某些细节上有不同的意见,而且有时候异议会非常激烈。为了解决这些异议,假如每个人都能很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其背后的原因,你们的集体思考就会获得最好的效果。反之,有过有人一直坚持他的措辞或一定得用他的数据,那么整个进度将会受到阻碍。所以,如果集体写作的首要原则是多谈,那么第二个原则便是正确看待异议。当你们对不P24太重要的部分有不同看法,而这对整体又没有什么影响时,就不要太坚持己见组织与规划(organize and plan:团体中应该指定一位主持人、推动者(facilitator)、协调者(coordinator)或组织者(organizer)——这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可以轮流,也可以固定一个人负责。这个负责人要记录时间、确保进度、主持讨论,而当团体进度停滞时,他要决定接下来该怎么进行。”

团体工作的三种策略:可以用三种方式组织团体的工作,但每一种方式都各有其优缺点,大多数的团体都是综合三者。分工委派(divide and delegate同步进行(work side by sideP25)、轮流接下来(take turns。……集体合作是件艰难的工作,对自我主义较重的人尤为困难。然而,对于那些愿意倾听他人严厉但有帮助看法的人而言,将获益匪浅。”(P26

在“我”与“读者”建立了双向而有效的关系之外,“我”还要学会处理因经验不足而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有的研究者都是从初学者开始的。我们都曾面临接触不熟悉其基本规则之领域所带来的焦虑不安,更不用说不清楚该领域的团体成员该如何做、如何写的那些细微又难以言喻的规则。而且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当我们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时,竟会感受到初学者的不安。……没有谁能避免有的时候会不知所措或焦虑的感觉,但有几件事是你可以做的:

“第一,要先知道不确定感和焦虑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借随时书写去掌控主题。不要只是抄写或复印参考文献,而是写下概述、评论、问题。你写下的东西越多——不论多么粗略——你就越有信心面对让你缺乏自信的初稿

“第三,把整个过程分成可处理的数个步骤去了解整体,但要知道哪些步骤是互相支持的。一旦发现一个主题或形成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和修改上更有效率。反过来,如果你预先设想如何写初稿与修改,也会较有效率去找到好问题

“第四,期待你的老师能了解你的努力。好老师希望你能成功,而且你也可以期待他们的帮助。(如果他们拒绝的话,就找其他你可以咨询的老师)

最后,设定实际的目标。……最重要的,应该认识到这些辛劳是一种学习的经验。克服所有初学者接续面对的难题,学习成功研究者怎么做,尤其是在沮丧的时候:继续你的研究工作,有信心终将成功。”(P27

心得(自我反思)

1.我以前极少考虑我写的论文谁个有可能会看、看到的人有何回应以及我与读者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而自己总是乐此不疲地关起门来单独做些所谓的“研究”,整出一些很有可能连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的所谓的“研究成果;更可笑的是,自己也将这些所谓的“研究成果”看成多么多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现实中的问题或现象具有指导性、建设性意义的东西。

2.一直以来,总认为自己的研究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固执地认为,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课题或研究有什么用。由此使得自己不屑于做一些概念性的、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而总想成为能够为现实问题提供建议的研究人员。

3.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学术型研究者,我的目标或定位应该是成为伦理学学术研究团体的一员,并学着去对这个学术研究团体发言,并且,最好在我发言时以及发言后对这个学术研究团体或其中的某些其他成员有所影响。

4.怀疑自己不适合做研究是有的,对自己的研究感到焦虑、无望也是有的。而这样的表现恰证实了自己还只是一个初学者——刚开始学着做研究的学习者。

备注:文中原文均摘录自【美】布斯等著;陈美霞等译:《研究是一门艺术》[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如需引用,请查阅原书原文。)

2012-7-4

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658-588895.html

上一篇:“记”和研究:《研究是一门艺术》读书笔记之一
下一篇:我国应“高薪养教”确保义务教育质量
收藏 IP: 121.248.1.*| 热度|

1 曾庆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