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地,请问您看出了什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ndazhong 得慧于老聃,取经自西天,欲知生死谜,弹指一挥间!

博文

科学网大学专题讲座——没有线粒体也可以活得很滋润

已有 11659 次阅读 2011-5-19 11:29 |个人分类:生命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衰老, 线粒体, 科学网大学

   本篇博文看似讲线粒体实为引出关于衰老机理本质的思考与探讨。笔者2005年发表的综述文章中英版本都在本博文前后给出,六年来我们的这篇可被称之为“广义衰老学说”的学术原创,已被国内外专业学者纷纷认可,正面引用了百多次,欢迎对衰老本质感兴趣的华文志士同仁先睹中文为快......

 

衰老生化本质文章中文版: 衰老机制——生化副反应损变的失修性累积.PDF

 

科学网大学专题讲座 ——

 

没有线粒体也可以活得很滋润

n               

众多衰老学说中有一个大牛衰老学说名为“线粒体衰老学说”,该学说源自“氧自由基衰老学说”。成千上万的现代生物医学工作者为这个“线粒体衰老学说”拍胸顿足,摇旗呐喊,似乎线粒体就是生命万物的命根子。这里给大家提个醒。绝大多数细菌没有线粒体,它们不仅活得很滋润,而且其生活足迹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无所不在,无处不存。从有氧到缺氧到无氧;从高温到室温到低温;从氧细菌到硫细菌到甲烷菌......

 

线粒体DNAmtDNA)损伤突变被某些学者奉为生命衰老死亡的万恶之源——所谓自由基氧化是衰老的根本。这是很狭隘的观点。且不说非酶糖基化(糖尿病的根本动因)没有氧自由基损伤可以自然发生,也不说细胞间质的老化改变没线粒体什么事,就看线粒体DNA突变后(与细胞核中的基因突变类似)是否出现错误的蛋白质批量表达,也让线粒体衰老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线粒体DNA突变后形成种种疾病症状,现已研究清楚的已有上百种mtDNA突变的疾病。这与生理性、积累性、万物同性的衰老性改变,如皮肤起皱,血管硬化,胶原交联...... 有很大差别。这些熵增性生化改变即使是菌类、植物,以至那些体内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例如无所不在的原核微生物;甚至非生物,如橡胶、塑料、皮革中也会发生,导致这些物质发生改变的共同原因才是生物体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因。若有兴趣,可参阅笔者的相关文章如“衰老机制,生化副反应损变的失修性累积”(中文版见篇首或篇尾)。

 

请大家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千万不要迷信洋人、权威,迷信SCISCN,被信息大爆炸给炸晕了您的脑袋,迷糊了您的心灵!

 

附:衰老机理文章英文版: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irreparable damage accumulation of biochemical side reactions.pdf

为了方便中文学者中英对照阅读,下面再给出应《中国老年病杂志》主编刘汴生教授的邀请将上文翻译成中文的“衰老机理生化本质”文章。    

150论衰老过程的生化本质(中国老年病杂志).pdf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对现代衰老研究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补充贴上我前几年撰写的科普小书《破解衰老之谜》。该书由《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陈可冀教授作序,获2005湖南省首届科普著作一等奖。致歉:由于版权限制,小书中第1-3页被有意无意地扫描‘丢失’了 .......)

破解衰老之谜 印大中编著.pdf

为了让您对衰老研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下面再补充一篇:

 若有知音学者还要进一步刨根问底,想知道我们衰老生化研究思路的来源,请点击阅读本博文的“下一篇”——我们早年关于老年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深入阐明衰老的熵增生化原理以便让大家快捷地找到衰老生化机理的临床医药应用思路,下面补充我在2016年发表的最新综述文章:

The essential mechanisms of aging, What have we learnt in ten years.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405-445747.html

上一篇:毒物兴奋效应HE与抗衰老研究(1-5)
下一篇:科学网大学专题讲座——关于老年色素形成的生化机制
收藏 IP: 120.196.145.*| 热度|

39 迟菲 刘洋 许培扬 柳东阳 王号 杨正瓴 鲍得海 喻鸣 王修慧 蔡子微 陈筝 张云扬 徐大彬 包大可 张成岗 强涛 姜进举 杨金波 王志平 孙长庆 徐向田 王泽想 池德龙 侯振宇 vigorous wuweikui XY ddsers Allanmu a8246794613 yanan2015 rosejump yanbinbao nextvisionary kuishitianji zjzhaokeqin yzqts guhanxian loyalScience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