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抱怨没能成功是因为“时运不济”,没有机会;亦或是悔恨当初做错了选择,没能把握住机会。是这样吗?
我们自己、甚至是一些所谓的成功学讲师,总是认为成功重在面对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有人认为在决定成功的因素中,“选择重于努力”。
事实真的如此吗?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自身经济学家在《开讲啦》曾经做过一个题为《经济人生》的演讲。他说在各自人生的发展大方向确立之后,就要“在这个大方向上消灭选择”,这样,“在明确大方向,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突然会发现你的能量,你的才智比想象的高,你能干成很多自己以前认为干不成的事情。”
事实也是如此。
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每一个人生的路口、每一次面临所谓的机会,有多少人没有纠结、没有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寝食不安?
有的专家在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在圈内小有名气,于是识才爱才的有关部门要提拔重用、放到领导岗位。一边是驾轻路熟、基础深厚的业务领域,一边是胸中无数、不甚了了的管理岗位;一边是坚持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边是抓住就会平步青云手中有权;一边是曲高和寡享受寂寞,一边是杯斛交错前呼后拥……如何选择?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孰优孰劣,多数根本无法判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所选择的,往往会成为最为艰难的,而你所放弃的,往往假以时日总会被臆想成更恰当的。这也就是多数人总在“吃后悔药”、悔不当初的原因。
而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每个选择都不会是直通成功的坦途,只有踏上去了,才知道个中的苦;而多数人看向别人的眼光,通常只发现成功的荣耀与光环,却少有人探究路上的辛劳与付出、坚守与磨难。
很多人惊羡传奇数学家张益唐在孪生素数领域取得的“惊世骇俗”的成就和获得的诸多奖项,却很少人知道这位年近六旬的数学家在2013年以前所承受的磨难。2015年8月24日,在清华大学的《我的数学人生》演讲中,张益唐先生提到,在美国博士毕业以后曾经“很多年没找到工作,弄到最后,差不多沦落到街上要饭去了”。然而,在面临生活压力的时候,也就是凭着既没有向艰难的学术之路妥协、也没有向功名利禄屈服的坚守,才最终使他在孪生素数猜想迈出革命性一步,成为享誉国际的数论成功者。
平心而论,在如今这样的太平时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制约他们成功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驻足于机会面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荒废于纠结中而失去靠近成功的机会罢了!
每个人面对选择时总会本能的试图趋利避害。问题的关键是形势的变化往往超越了人们的判断。在选择的时候,谁也无法说清到底哪一个更适合自己。而可供选择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容不得过多的权衡与犹豫。所以,以其纠结于孰优孰劣、患得患失,不如当机立断根据自己的人生大方向作出选择,果断消灭那些虽然充满诱惑但背离理想的选项,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朝向目标的不断努力之上。
所谓祸福相倚,在既定的目标之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相应的好。同时,每一个选择背后,也必然有其相应的坏。有时候,为了长远目标,甚至不得不放弃眼前牵绊前进步伐的利益。只有选择了自己真爱的、感兴趣的,才会坚守、才会为之持续努力。而坚持的越久、努力的越多,也就越接近成功!
当年林肯确定了从政的道路,在经历了企业倒闭、情人去世、11次竞选失败后,他终于从议员成为总统,而正是这种坚守、执著的精神,才使得他在废奴的路上取得了成功而名垂青史;试想如果当年张益唐在颠沛流离之时放弃了自己的数论,那很有可能美国的唐人街就只是又多了一个打工仔而已……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路,生命有多久,这条路就有多长。但是,没有确定目标的人生不过是用生命来漫无目的的散步而已,只有终点而谈不上成功。人生路上多岔道,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要没有站在分叉路口纠结、迷漫,而是认准长远目标、作出适当选择,剩下的就是义无反顾的坚持向前——哪怕脚下的路可能崎岖、可能泥泞,只要向前,你也就接近成功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