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新智元沙龙笔记:谈不完的知识图谱】

已有 4400 次阅读 2015-12-1 09:14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知识图谱, 抽取

我: 一觉醒来,才看到这个新组,白老师招呼,里面很多认识的或久闻大名的老师,先给各位拜个山头。
下面就是担待了,如果胡喷离谱的话。因为关于知识图谱,还是有话要说。
白: 伟哥,期待你的专场
我: 首先,知识图谱与60年代的语义网络没啥直接联系。
昊: 板凳坐好等听专场
我: 它就是来源于 20 几年前 MUC (Message Understanding Conferences)开创的信息抽取 IE,痕迹很明显,是水到渠成的传承。IE 与知识图谱没有两样,是一回事儿。不过是谷歌吸取了IE研究成果,工业上 scale up,然后换了个名字,搞得天下趋之若鹜。概念上没有两样,方法上也应该是相通,细节不论。这是其一。
其二,知识图谱与各种 ontology 不同,根本不同在于知识图谱是 data-driven,不管这个 data 是 text,speech 还是其他 meta data,也可以说知识图谱是大数据的语义计算,着重于建立 entity 之间的关系,用的就是 IE 中预先定义填坑的 templates。
ontology 不同,ontology 是语义知识的表达,反映的是固定的长远的本质的语义联系,包括专业知识和常识都可以。但不包括大数据挖掘的动态关系和事件。换句话说,一方是人类积累的静态知识,一方是动态的信息,带有新闻的性质。ontology 可以用来支持 IE 和知识图谱。template 是各家的设计,是根据各自需要预先定义的语义目标,而不是人类的知识积累。这个很重要,因为在 pre-IE 时代,NLP 和 NLU 已经进行了多年,成效不大,原因就是以前的NLU没有预先定义 templates,所以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理解。结果就是 NLU 不能走出实验室,不能以大数据为依托去应用。DARPA 支持和启动的MUC 改变了这一切,在 NLP 历史上,这是一个怎么夸赞都不过分的 program。因为除了机器翻译,它定义了又一个从实际需要出发的NLP领域,一个可以广泛应用,开花结果的方向。
白: 这里有一个又是细节又涉及方法论的问题:究竟(大)数据直接驱动的是templete本身,还是它的坑,抑或兼而有之?比如说“西瓜三块钱一斤”直接驱动的是“价格”这个坑,还是“商品”这个通用模版?这个问题要反过来说,系统的规模还是一样的规模,用于理解,就是玩具;用于IE,就成了香饽饽。
昊: 对于其一,我觉得是受了启发,但也参考了其他分支包括bottom up的知识表示还有Graph建模本身的优势和愈发成熟的数据管理。
对于其二,和ontology的对比大致没有问题,但就目前图谱的发展,其实纯粹开放域IE质量并不好,所以还是Ontology based,所以两者其实结合;更何况现在基本上很多知识还是静态的或基于如schema.org的。@wei 您这里提到第一次Scale up,我们都更希望Scale out,您觉得如何做到。另一个问题是,现在Ontology的概念也不局限原有的,如Palantir推出的Dynamic ontology,用来适应特定领域的变化等。
我: @白老师说,究竟是开放的general domain 还是 domain specific 对于 IE 或知识图谱更有利?
IE 的历史就是从 domain 开始的。MUC 最初定义的 IE 是非常狭窄的 domain 中的事件。这样才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NL的一个子集。而且 domain 里的 ontology 才好派上用场,作为支持。
关于这个 domain 的事儿,可以对比一下 Framenet 和 IE 里面的 templates。Framenet 是NLU里面的general domain 的语义研究的自然延伸,它是从当初的深层格(deep case)框架自然发展而来,开始走到语用层,但又舍不得原来的语义的架构,于是一直在语义到语用之间尴尬着。而 IE 的 templates 则不管语义的框架,就是根据 domain 和语用的需求,临时定义,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主导。不管什么人,不管哪个产品经理,都可以根据需要来定义。它不要求完备,也不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里。Framenet 里面的框架本身是有 hierarchy 的,而 IE 则缺乏。从长远来看,Framenet 不断细化,IE 不断的从一个个 domains 里面升华,二者会在中间相遇,理论上是这样。但在可预见的将来,Framenet 没有大的起色和前景,而 IE 或知识图谱会遍地开花。前者是研究性质,后者是解决问题(信息需求的问题)。
昊: 还有一个是:如何看待大家现在做的事件图谱,如刘挺老师在做的@刘挺 
我: 至于事件,这个也有很多话说。知识图谱是连接entity的,所以一开始事件不是重要的抽取目标,而关系才是核心。实体关系和事件是怎样定义和区分的呢?在 IE 领域,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关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关联,而事件是瞬间的发生,大体如此。譬如,雇主与雇员的雇佣是一种关系,而招员则是事件。这样一来,为了把实体连成图谱,最重要的是先把关系找出来,这样这个图谱就转起来了。这就是 entity profile 这个知识图谱中的核心概念的本质,每个profile 都与其他的 profile 处于链接,而链接的主体是关系。事件当然也牵涉entity 之间的关联,但是事件是随机的、动态的、多样的,相对较难把握和掌控,所以应该作为知识图谱的第二步目标。
白: 我刚才关于坑和模版的问题,倒无关论域的宽窄,只是说若干个模版可能共享一个坑,即使论域再窄,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某文章先说“尸体”,再说“子弹”,最后说“闹市区”。前两个词既可以提示“恐怖活动”也可以提示“战争”只有第三个“闹市区”才拉大了恐怖活动的概率。只要两个模版预制在同一个系统中,这个就是要解决的问题。中间环节“死者”“作案工具”的作用……
我: 另一点是,关系的自然支点是实体,object-oriented,事件的本质是 action-oriented,知识图谱目前还是 object-oriented 的语义表达、展示和应用的方式。所以关系是核心。
白老师说的是当几个语义模板在同一个系统中的时候,如何协调。Framenet 是针对从 argument structure (10个左右的槽)做起始点,不断语用化,如今定义了的几百上千的自上而下(而不是数据driven 的自下而上)的模板,试图建立其中的 hierarchy,找出共性和可以share的部分。IE 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模板并存的情况大体是非常有限的几个,一般就是内部协调。还没什么章法,也没多大的迫切性。
昊: 事件是触发器来更新图谱中的关系或其中关系的状态
白: 现在问题是,跨出IE,知识图谱还能走多远?比如客服,比如教育?
昊: 客服现在其实大家尝试的很多
我: 知识图谱就是一个力气活。有了大数据,只要产品经理是称职的,就可以定义很多 templates 作为不同产品的目标,然后就是不断处理更新数据,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客服、搜索等
白: 我一本期权教材,用来培训,一共多少知识点,特定学员知识点掌握如何,这绝不是窄领域,可能与多个模版纠缠的情况是家常便饭。难道不做了?
我: 但是每一个实际产品和用场,所需要的 templates 是相当有限的。@白老师有点多虑了,因为实际情况是,产品经理定义方向,app 在应用中实现这个,里面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比做出这个知识图谱要长。几个 tenmplates 纠缠在一个产品的情况是高级阶段的问题,现在还提不到日程上来。定义一个 template,找到合适的产品适用对象和范围,在 app 中以用户友好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个是瓶颈。而 IE 的开发这个本来认为是瓶颈的过程 在 NLP 平台搭建以后 却不是瓶颈。
白: 这样搞不了教育的
我: 这个体会太深了。有很多非常好的主意,结果产品化过程中就是找不到那个合适的点来满足用户。本来想骂产品经理是笨蛋的,可看他们那么辛苦,觉得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技术是ready的,成熟的,但找到那个应用的口却很难,盲人摸象的成分居多。
昊: 其实靠多个Template来搞的做法和Wolfram alpha挺类似的,还可以众包呢。
白: 不是先有IE这个锤子再满世界找钉子,而是先有应用场景和领域知识图谱,找一种靠谱的数据驱动机制。是不是IE,无所谓。具体到教育,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可domain specific并不必然IE。
我: 不过谷歌那种做法,则比较单纯就是满足人们 search entity 的需求。你 search 一个 entity 我把尽可能多的关于此 entity 的关联信息展示出来,然后让你随意去顺藤摸瓜。在那种知识图谱的应用场景,这个工作基本就是一个力气活。好处是总是越做信息越丰富,越做越好。从这个角度看,谷歌的知识图谱倒有点有了 IE 再找钉子的意味,每个钉子都可能对不同的用户是一个额外的惊喜,总体上符合增进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的大目标。但更多的产品和应用不是这样的,而是白老师说的,应该先从 domain 出发。研究清楚信息需求是什么,然后定义 IE Templates,等大数据填充了足够大的 Templates 形成一个动态的库以后,产品去调用它,这个过程基本就是产品经理必经的过程,最终他要给一个定义和定义的诠释。定义就是 AVM (Attribute Value Matrix),就是所谓 IE Template,诠释就是给出input(data)和output(filled template)的标注。然后才到技术开发这一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反正这样的 input 我就需要这样的 output。Input 通常含有很多语义,但是我只对其中的一个子集感兴趣。而且这个子集的表达方式必须是 Template 中的那样,我才好在产品中用。换句话说,知识图谱的定义实际上是带着眼镜看语义,每一个 Template 就是对语义的一个角度的表达,而这个角度是根据实际信息需求而来。boiling the sea 的 NLU 于是转变成了一个个实际任务,善莫大焉。因为我们不再为语言现象的繁难和多样而发愁,也不用为理解技术的不完善而过分苦恼,所有的焦点都在那个定义的目标,凡是与目标关系不大的 NLU 任务一概可以不理(至少暂时可以放在一边),没有完备性的需求。当然,如果想满足不同的需求,建立多样的产品,作为引擎开发者,自然还是想多做技术储备,NLU 的深度广度有一定的保障,平台比较完备,这样好以不变应万变。但观念上,落脚点还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任务。
IE 本来的含义就是立足于两点:1 predefined, 2 domain specific。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开始从这两点往外扩展的趋向,譬如提出了open domain 的 Simple Event 或 General Event 的概念,就是把 IE 向更具有普遍性的方向拉,与传统的 NLU 也更加接近了。
白: 能做云IE的,其实早已打破domain边界了。
我: 白老师纠结domain的根子在哪里?一般而言,domain 越窄越容易出效果,这个在历史上有很多案例。
白: 今天先开个头,小议知识图谱。热度有了,还希望大家踊跃贡献原创精品,新智元有强大的推手,会把诸位的思想传播得更远更广。
我: 新智元是什么?白老师和杨静创办的新媒体?
白: 是一家聚焦AI的专业新媒体,我只是敲敲边鼓,这个群算是新智元一个分舵……
我不是纠结domain,而是提醒大家伟哥拿了一把巨顺手的锤子,你们手里的锯子刨子什么的如果不想下岗的话,都拿出来遛遛,否则嘿嘿......都被当成钉子了。
白: 这边一点了……先休息
我: 国内半夜了,白老师开始了知识图谱的话头,新来的等着看这个大题目的发酵。
悟: 爬楼捡梆子完毕,减熵
白: 群名是统一制式,是新智元在AI领域布局的组成部分,大家不要修改。感谢钱学弟的整理。
我: 多谢整理,等我把错别字改一下发到个人博客上如何? 如果这种即兴的对话【新智元】也会整理登载的话,我就不发博客了,需要的话可以引用。否则留下博客,也不枉对话一场。博客控,谁说的。。。博客控和【人来疯不一定是贬义】,解剖和自我解剖。
白: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拉人,右帮腔。表义知图,何故变良方?却道新辞是马甲,承本体,用为王。 智元分号庆开张,人来疯,又何妨?荟萃英豪,解语更痴狂。只为求真增识见,高起点,盼辉煌。
吉: 谢谢白老师邀请我参加专业讨论!这里老师、学者居多,高手如云,一时插不上话,先潜水学习会!
很喜欢白老师前面的诗。感觉底蕴深厚!很符合当前场景,讨论氛围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技术是ready的,成熟的,但找到那个应用的口却很难,盲人摸象的成分居多。”。对伟哥的这句话我体会也比较深。google的人没有那么深的理论储备,他们是在已有搜索引擎工作的基础上,发现有需求,就去定义知识图谱产品并编程实现,其中要用到n种技术,需要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无论这种技术是什么年代谁提出的。由于满足了特定用户群体的某种需求,产品火了,产品背后的技术也焕发了青春。产品研发应首先由需求牵引,靠技术驱动。是否抓住了用户需求本质决定了了产品的正确与否,技术只是实现产品的驱动因素。作为象我这种掌握了某种技术的工程师,最好在“如何抓住用户本质需求上”再下点功夫!

【相关】

 《知识图谱的先行:从 Julian Hill 说起 》

 《泥沙龙笔记:搜索和知识图谱的话题》

Pre-Knowledge-Graph Profile Extraction Research via SBIR (1)

Pre-Knowledge-Graph Profile Extraction Research via SBIR (2)

人来疯不一定是贬义 2015-12-01

前知识图谱钩沉: 信息抽取引擎的架构 2015-11-01

前知识图谱钩沉: 信息体理论

前知识图谱钩沉,信息抽取任务由浅至深的定义

前知识图谱钩沉,关于事件的抽取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40108.html

上一篇:泥沙龙笔记:一杆子打了一个世界,凭的是什么?
下一篇:【新智元笔记:中文处理中的POS、搭配和句法】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1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