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电话回访
日期: 05/10/2015 22:06:15
京城里的各种服务,很多时候有电 话回访。比如说网络公司、比如说搬家公司、比如说市政交通的问题等。这种管理方式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员工有个压力,可以控制员工的劳动状态。
这种电话反馈好像都是委托一家企业来做的,问题的问法也是千篇一律:对服务是否满意云云的。对这类问题,有时候并不是可以用打分、好或不好来回答的。
上门服务是个很好的事儿。但同时也是很可怕的事情。试想想,有个(或几个)拿着工具的人敲门说要修理你家的某某物件。如果是主妇一人在家的话,她是否敢开门呢?凭什么要开门呢?
有些公司就很好,服务的程序很不错。维修人员上门前几分钟公司来短信告诉你工号xxx的人一会儿要去登门维修,请配合。来人敲门时就报工号,说明是某公司的维修人员。这样用户就可以放心地让人进来了。然后才是穿鞋套这类的问题。
比起这类大公司,小公司的人就灵活多了,也好说话。但是有两类情况比较不好处理。一个是问价时说你看着给。镜某修自行车,也不是说不能自己修,但是要给人家提供吃饭的机会,就让小摊的人修了。周末吩咐了要修的地方,周一取车付钱时就被说不要钱了。那点儿活儿的确是不好意思要价。但不给也不合适,就给了十块钱。
另一类则是满天要价的。老辈留下的书柜,已经要散架了,网上找翻修的公司。找的第一家,电话不通,只好找第二家。第二家说晚上来。还有空余时间,因此又联络了第三家。第三家说中午就可以来看东西。中午来了个四川小伙儿,号称翻修家具有二十多年了。开始在广东干,然后到京城,再后就自己独立做了。四个书柜、一套桌椅和一个茶几,报价一万。晚上来的也是四川人,报价一万八。价钱谈不拢,只好送客,又与报价一万的厂家商议,四个书柜中的两个不修了,能否降一些?最后七千成交。正式签了合同,交了定金一千。书柜上缺的一个雕刻件的价钱另议。
七千是高了还是低了呢?镜某认为算是合适了。毕竟是旧物,能修好重新利用比当柴火好。老物件、好东西,可以让人感到有价值,可以继续使用、继续投资。而不好的东西,修好再用就让人觉得不值当了。好东西能长期使用,价格也就不觉得高了。只是对于穷人,一次交不出来那么多钱来,也就很难买得起好东西,包括保险一类的商品。可穷人一旦生病,没有保险的话,那点儿积蓄全都交给医疗了恐怕也不够。。。。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9612.html
上一篇:
大数据淹没下的冰美人(之一)下一篇:
大数据淹没下的冰美人(之三): 喜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