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笑笑点了将,不说几句不合适。这类事情在专业上有说法,叫
都市型水灾,与长江发大水的水灾有所区别。
造成这个事态有两个原因:气象上的和城市建设上的。气象上远因的也是大都市热岛对气象的影响。北京这样的地域,没有台风的影响,大都市热岛的效应会更大些。其特点是在傍晚下班时晨下暴雨。
直接的原因是都市地表面的覆盖率太高,所谓水泥的丛林,使整个地域失去了滞水、蓄水的机能。造成了来暴雨时下水道往外喷水的现象。应该说,发达滞后的都市北京,在时间上应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付大都市排水的问题。只是人的脑力有限,才造成了 今天这个局面。到了一般新媒体论报道的时候,比如
日本排水系统很先进巴黎下水道成旅游点、
看发达国家怎样利用雨资源,一般要比专业上滞后十年到几十年。
长江流域治水有个利用天然湖泊滞洪的思考。北京城里治水,也需要有个
滞洪的思考。既然都市造成的暴雨无法回避,在地面上的
滞洪总还是有办法的。把水看做是资源的时候,就会去想着存些雨水了。这些在盖房子审批的时候只要加上一笔,基本上就可以解决问题。对既有的小区,也可以通过给市政改造解决。
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认识不到就要打屁板了。北京有那么多的高校资源,市府出些小钱搞些调研应该不是问题。这一点洋人们做的比国人要好。国人不愿意把钱撒出去,让更多的人来思考,而更愿意把钱和资源自己抱起来,“肥水不流外人田”。要知道,脑子够用的人想一下,够一帮凡人去想一百年的。
大约最要紧的工作是市府制定发生这类灾害时应该如何控制交通,如何让市民配合市府应付紧急事态的一些措施。然后才是治水的问题。今天是水,明天可能就是地震、就是战争。出现这类事态在交通上需要如何管制?市民、市府都要有所思考才是。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