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可别20多岁就结婚》的说法比较“明确”、大胆([
www.sciencenet.cn]),其根据是来自一位叫冈野日本老人的说法。
多见识、多经验,这在年轻时代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多见识、多经验的说法中是否也包括结婚呢?或者更明确地说,是否也包括“性的经验”呢?这个事情很不确定,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普适的说法。
过去,结婚和性是“捆绑”在一起的。如今是分开“出售”了=婚是婚,性是性。这也是物质发达的必然。有车了就要用,出远门了就要住宿。两个异性在一个很封闭的空间里,能守住了“规矩”也是个很艰难的事情。
不结婚生孩子也是个法子。至少在技术上是可能的。这样的确是可以省去很多“烦事儿”,一次到位。但是作为少数,生活起来还是有风险。镜某很多朋友的“经验之谈”就是:随着多数走没有风险。
发达国家里对单身母亲有很多的福利。这原来是给低收入女性作的制度,但是并不妨碍“高智商”的人们来利用。比如读书时代怀孕生子,无疑会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免学费,有补贴,免费医疗,孩子优先入托等等等等。前提是女性要喜欢读书,读到一般博士的水平也就可以了。生孩子要说不是事儿也就不是个事儿,过去农村不都是生在家里么?
今天的很多问题的起因是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分裂造成的。过去因为营养不良,生理年龄晚于心理年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就让人觉得“这孩子懂事儿”。今天营养好了,事情就倒过来了:生理年龄早于心理年龄,二十好几了还离不开妈。时间长了,生理年龄早于心理年龄反而成了“常态”,让人觉得就该如此了。
最后还是要回到婚不婚的问题上。只能说能婚就婚吧。如今养个儿子“能婚”还真不容易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