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系统调试也上瘾。今夜无眠,调着调着,parser 貌似发疯了,大概是嫌我啥都喂给它,闹情绪了??
仔细瞅瞅,好像也没啥大错,没疯。与鲁爷【狂人日记】不同,我怀疑得没理。
自然语言的任何并列(Conj)结构,到了逻辑层,都必须分列。赶上遇到好几个并列就热闹了,关系有组合爆炸的趋向。都是汉语的顿号惹的祸。用恁多顿号做啥,多写几个小句能死吗?纯句法parsing不管这些,图面倒是显得干净。可是 deep parsing 的语义计算是逻辑的,就不能不管。
白:
“或”的结合能力弱于“与”,顿号在被“或”绑架不成情况下标配解释为“与”。
我:
这几天净出怪,不知是机器走火入魔了,还是玩机器的走火入魔,总之,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 graphs,远远不是教科书上展示的句法树形图给人留下的印象。教科书都是这样的,太过优雅:
前两天出了一个葫芦形的图,昨天又出了双伞形的,今天是发飙,明天还不知会咋样。
这是昨天的两把伞。瞅了一瞅,好像也没错:
白:
吗的位置不对。两把伞那个,能……吗,才是一对。
我:
对,“吗“”应该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上一层,“吗”疑似就对了。为个小词爬楼不值当了,不是不可以爬 (patching). 当然这里面其实牵涉到决定 yes-no question 的所属问题,最终可能还是要上。
如果说 “电子签证是什么吗。”那就是活用。表面上用疑问,实际是应该是感叹?不是“吗”的标准用法。因为“吗”的本性是一般疑问句,而“什么”是特殊疑问句的疑问词(wh-word),不相谐。
白:
那个是“嘛”,不是“吗”
我:
肯定这里不可以用 “吗” 吗?
白:
他知道电子签证是什么
我:
感觉上可以,好像也不等同于“嘛”。
是那个什么吗。
真地忘了是那个什么了。
白:
你说的感叹义,应该用“嘛”。遗忘义,可以用“吗”
不过现在白字用的,早乱套了。
我:
这是前天的葫芦,白老师的名句。就是“与之”没挂上arg,差强人意,但总体逻辑语义的计算还都对。“你”(S)与“女人”(S)结了婚,而且这事儿修饰的(Mod-S:定语从句)是“女人”。
你说机器神不神,parser 好玩不好玩,这算不算对人类语言的机器理解的敲门砖:芝麻开门!芝麻芝麻快开门。
【相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