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我也来评一评《让子弹飞》

已有 4461 次阅读 2011-1-9 01:10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影评, 子弹

《让子弹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这部电影已经公映了很多天了。各界反映比较好,票房也不断升高,这充分证明了观众的欣赏水平是可以期待的,不是那么容易骗的。
 
导演姜文作品不多,据说只导演过四部电影,在现在这种以产量来拼搏的社会中,实在难得!我看过其中三部电影,分别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每部影片都很好看。
 
对于《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很多人已经做出了评论。在这些评论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姜文的“暴力美学”说。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我尽量不使用“美”这一个概念,因为对于科学来说,这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非常模糊的概念,因此我也学习那些科学家们的做法:保持沉默。
 
就像物理学一样,简洁的牛顿运动定律主宰了整个经典物理世界,在文学艺术中,也有这种非常简洁而优美的理论存在。
 
其中的一种理论叫做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潜意识指的是人的一种本能冲动,并最终归于“性”。或者说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伴随着“性”欲望的发展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在儿童期就已经定型,因此一个人的人格所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述到其儿童期所受到的伤害。
 
对照姜文的电影,弗洛伊德理论有这些应用:
 
1 姜文的电影中一定会出现一个淫荡的女人。比如“让子弹飞”中,这个女人就是“夫人”。应用了弗洛伊德理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这种女人的出现是必须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总是跟其童年时期的“性”经历有关系。处于弗洛伊德“口欲期”的幼儿,其“性”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这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这样的恋母情结作为潜意识影响着人的一生。在幼儿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对自己完全敞开、也是无所不能的人。社会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女人中,荡妇形象与自己的母亲最为接近。就如同《让子弹飞》中的夫人,《太阳照常升起》中老唐的妻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等。
 
2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将复杂人格的形成归类为简单的“性”,这样就可以对人的各种行为进行科学解释。比如由“性交”,可以延伸出插入、拔出、入侵、占领、征服、伤害、毁灭等第二层次的概念,再由这些概念又可获得人的各种行为模式。以《让子弹飞》为例,六弟在与胡万的对决中,扮演了一个被征服的对象,最终匕首插入自己的肚子里,剧情持续几分钟高潮以后,慢慢消退结束。虽然没有血淋林的镜头,但由于触及到了观众的潜意识,产生了震撼的效果。
 
而黄四郎和张麻子之间的对决则更加复杂。在张麻子进城的时候,首先欢迎他们的是白脸女鼓手,这与张麻子属于雄性相对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这就开始调动了观众的潜意识——张麻子进来所碰到的对手很复杂,输赢未定。
 
诸如此类的象征很多,观众可以自己慢慢欣赏。
 
3 对人进行这样的科学分析,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好人和坏人的区分了。在剧情中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坏人也会变成好人。因为这已经脱离了简单的一个人或一群人战胜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的问题了。因此在《让子弹飞》的剧情中,那些鹅城的父老乡亲也是看谁厉害就跟谁,或许他们根本就是张麻子肚子里的“小蝌蚪”而已。当然用“性”来解释,导演也许想表明,这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够不断产生出新的生命,人类也得以延续。
 
就姜文先生所导演的这几部电影来看,都比较好地应用了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从各方面的反映来看,口碑都很好。不过我想说的就是,所有的理论应用都没问题,出问题的地方在于所依据的理论存在缺陷。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了“性”在人的潜意识中的作用。然而从我们已经掌握的现代物理学、生命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看,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性”只是一个因素,影响到人格形成的,还涉及到其他很多因素,比如生命系统的安全问题、大脑神经网络的认知能力问题等。这些对于人格的形成皆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如此不同的认识,才使得我们在电影院中可以欣赏到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而不仅限于这些充满了暗示、令人心灵感到震撼的作品。
 
另外一位本网博友声称看到其中违反科学规律的镜头,我倒是没怎么注意。或许应该像姜文所说那样,那就再看一遍。呵呵,我怎么感觉姜文更像一个学者?或许他更适合于在大学里教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402480.html

上一篇: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让听障人士也能够“听”节目
下一篇:我的讲课录像
收藏 IP: .*| 热度|

3 刘广明 sss123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