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蜂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anc

博文

带着青苔行走的“狮” 精选

已有 8330 次阅读 2017-11-27 06:2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蚜虫, 伪装, 草蛉, 蚜狮

带着青苔行走的“狮”

陈华燕

感恩节已放了3天假,无处可去,天天去博物馆上班。诺大的博物馆空空荡荡的,除了洗手间里那只还在自娱自乐的蟋蟀外,一个人影也没有。就连喜欢晚上和周末上班的Steven大叔也没来。看来感恩节对老美来说真的很重要,就像我们春节必须要回家一样。在这假日里,不但连个说话的人没有,就连想偶尔抬头看看外面行人的奢望都不能有,因为博物馆的办公室都没有窗。耳边只有服务器,空调和取暖器的轰鸣声,仿佛郁闷在叫嚣。

像往常一样,每当感到郁闷的时候,我都想带上相机到野外拍虫子去。请原谅我的无聊,但确实唯有拍虫子才能让我忘记无聊。但冬天的哥伦布很冷,想到野外拍虫子,似乎又成了奢望。昨天中午从办公室走出来后,外面竟然阳光灿烂,一看手机,气温有14度。虽然风有点大,但到野外走走应该也是极好的。

于是赶紧回家吃完饭,带上相机,开车到了平时常去的Antrim Park。那里有个很漂亮的湖Antrim Lake,湖边有条泥路,经常有人在那散步和遛狗,或者被狗遛。散步的人可以看看倒映在清澈湖面的蓝天白云,望望坐在湖边木椅上发呆的人,亦可嘲笑一下钓了鱼又放掉的钓客的无聊,倒是有几分惬意。但我唯独喜欢湖边的林中小道,温暖的日子里,我可以看看在林中相互追逐的蝴蝶和蜻蜓,还可以探寻偶尔从耳边嗡嗡窜过的不知名小虫;那在这较冷的冬天里,我想我总可以去看看老树皮上青苔的纹路和枯木上长出的各种蘑菇吧?我端着相机往林子里走去,大树的叶子已落光,不再像夏天时那么阴森,但还是比外面冷。我徜徉在林中小道中,心想:这么冷,拍虫子看来是不可能了,那有两只蜘蛛给我拍拍也好嘛。于是我开始翻枯木的树皮,按以往的经验,即使是冬天,还是可以在树皮底下找到蜘蛛的。我翻了一路,竟然一只蜘蛛也没有,难道蜘蛛也过感恩节去了?不禁大失所望,看来只能去找蘑菇和青苔了。终于在一棵老树皮上发现了几个有点奇怪的青苔(图1),当我举着相机对着其中一个青苔对焦的时候,它竟然左右摆动了一下。青苔活了?见鬼了?不对啊,现在过的是感恩节而不万圣节啊?我用一支小枝条碰了一下青苔,这回真的是见鬼了,它竟然摇摇晃晃的行走起来了。但直觉告诉我,这不是鬼,这是个好东西,或者说好玩的虫子。我把它抓在手里翻了过来,看到了6条细小的足和獠牙般的上颚(图25)。这下我乐坏了,原来这行走的青苔是个伪装的蚜狮,即草蛉(图6)的幼虫。

草蛉的幼虫长有长长的上颚,獠牙般,捕食蚜虫为生,像狮子捕杀猎物一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蚜狮。草蛉科昆虫已知约有2000种,它们的幼虫很多并没有伪装(图7)。而会伪装的蚜狮就是翻版的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披着羊皮的狼是古希腊伊索寓言故事之一,说的是一只狼想吃羊,但总逃不过聪明而谨慎的牧羊人的法眼。有一次,狡猾的狼披上了羊皮混进了羊圈,终于吃上了美味的羊肉。蚜狮披上青苔,就相当于那只披上了羊皮的狼,只不过蚜狮要骗过的牧羊人是保护蚜虫的蚂蚁。蚜虫取食植物的汁液,由于吸入过多的水分,需要快速通过腹管排除体内。这些液体富含糖分(据说甜度是砂糖150倍),就是所谓的蜜露,吸引蚂蚁来取食。蚂蚁为了能够持续不断的有蜜露享用,在取食蜜露的同时也扮演起了保护蚜虫的保镖(图8),驱赶试图捕食蚜虫的各种昆虫,包括蚜狮和瓢虫等。为了躲避蚂蚁的驱赶,有些蚜狮学会了伪装,即将取食过的蚜虫尸体,青苔和树皮等装饰到自己的背部,把自己伪装成了不起眼的青苔,躲过了蚂蚁,像那只披着羊皮的狼终于吃到了美味的羊肉一样,享用到了美味的蚜虫。只不过两个故事的结局有点不一样,那只披着羊皮的狼终究还是被牧羊人发现了,最后被牧羊人抓住倒吊在树上,依然让它披着羊皮,以告诫那些想用同样的方法偷吃羊的狼。而蚜狮的伪装在两亿多年前就进化出来了,也就是说蚂蚁已经被蚜狮欺骗了两亿年了。当然,披着狼皮的羊只是个寓言故事,我们看不到,但带着青苔行走的蚜狮的伪装故事分分钟都在自然界中上演着,只要用心,我们总是能发现这些有趣的秘密。


1.树皮上长相奇怪的青苔。异样下面必定隐藏着秘密?



2. 青苔底下竟然隐藏着一对长长的“獠牙”和6条足。原来不是青苔,而是伪装的蚜狮。


3. 青苔底下竟然隐藏着一对长长的“獠牙”和6条足。原来不是青苔,而是伪装的蚜狮。


4. 蚜狮不仅会伪装还会倒立?


5. 行走的“青苔”露出了几条小足和獠牙般的上颚。



6. 蚜狮的成虫,草蛉。


7. 没有伪装的蚜狮照样可以大快朵颐蚜虫。


8. 放牧蚜虫的蚂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302-1086987.html

上一篇:科学家首次在野外直接观察到雀类新物种的快速形成
下一篇:生物标本馆的数字化
收藏 IP: 164.107.5.*| 热度|

10 李学宽 陈楷翰 徐耀 张珑 包德洲 黄永义 史晓雷 杨正瓴 孙颉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