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对称与破缺

已有 435 次阅读 2024-5-2 05:44 |个人分类:生命轨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8-06-14 21:15:51)

    吾在追求意义的人生道路上自然破缺了,希望找到能够让吾圆满的人和地方,使吾圆满起来、充实起来、幸福起来、对称起来。汝是吾之圆满、吾之充实、吾之幸福、吾之对称,然而吾之圆满又自然产生了汝之破缺。破缺变对称,对称变破缺,周而复始,就如同手段变目的,目的变手段……。

          

      (埃及,赫尔加达,红海之滨浪漫的日子)

    一百年来,实验始终是走在理论的前面,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标准模型诞生之后,理论开始率先解决解决问题了,并且这种理论先于实验的方法论已经做出了惊人正确的预测。即使描述大自然的方法不断有所进展,然而任何理论一旦历经完整的测试和建立,仍然不代表需要弃置原有之理论,反而倒是将它融合或者整汇于新描述或者新图像之中,这就是科学进步的模式。

    斯蒂芬温伯格(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终极理论之梦》)曰:“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它改变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存在和认识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描述自然界的基本语言。”在上一个世纪里人类找到了一个新的宇宙观中,即物质已失去它原来的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界的对称性。

    科学的经验告诉人类,如果理论有效,则一定息息相关。一个有效理论必将是另一个有效理论的基础,如此这样,手段变目的,目的变手段,直到终极有效理论的出现为止。每一个层次的有效理论都能够解释该层次上的宏观规律以及拓扑结构。

    如果世界不是对称的,那么人类便失去与普朗克尺度相关联的唯一途径。如果世界是对称的,人类所能够表述的基本理论以及测试的机会就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对称所产生的理论,最让人类所期待的就是,人类可以利用现有存在或者重构设计之实验设备,以及已经获得和集到足够的资料,来测试和表述人类的原始理论。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老子,《清静经》)”人本原理认为,宇宙之创生以及万物之演化,都是为了产生人类这个目标而逐步展开和进行的。人本原理之弱命题,即“非极小”人本论证,人类的存在纯属一个历史的偶然。人本原理之强命题,即“极小”人本论证,自然规律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生产具有智慧的人类。

    佛教中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无量光”之意思,无量即无限,寿即时间,光即空间,那么所有空间和时间中的祝福就是圆满了。如此说来,佛陀先生二千年之前所苦苦思索的内球法也就是物质与精神之对称与破缺的平衡了,佛教之教育也就是圆满之教育了。能够看到物质和精神之对称与破缺已经就是智慧了,然而若能够看到物质和物质、精神和精神之对称与破缺也许是更高的智慧。

    牛顿定律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力学特征,物质、运动和能量是世界的中心。爱因斯坦博士的相对论以参照系为主要研究手段,为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变换找到了坐标,物质仍然是世界的中心。斯蒂芬温伯格先生跳出物质世界的限制,人本主义地观察世界,发现“物质已失去它原来的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界的对称性。”

    在日本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中,始终信奉“简单的优于复杂的、幽静的优于喧闹的、轻巧的优于笨重的、稀少的优于繁杂”的这一禅宗理念。世界是物质的、是运动的、是能量的、是对称的、圆满的、平衡的、中庸的、和谐的。如果世界趋于对称、平衡、圆满,那么非对称、失衡、破缺就是美的、好的、幸福的东西了。

    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 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最求圆满的道路最终必将走到尽头,这个尽头并非是因为科学没有能力找到原始理论,而是因为科学必将找到原始理论。当然,找到了原始理论也并非意味着科学的结束。

    对称是什么?对称意味着暂时的圆满。圆满是什么?圆满意味着永远的破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32330.html

上一篇:中庸之循环、递归和迭代
下一篇:非自由乃必然也
收藏 IP: 175.164.1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