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可穿戴“念力”

已有 398 次阅读 2024-4-10 17:07 |个人分类:工作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4-04-24 07:47:28)

说是迟那时快,转眼之间、不知不觉,绿色就已经铺天盖地了。鲜活的生命在绿色伴随下,根本无法压制住那青春的躁动,从个体理智导致群体非理智的信仰缺失,到个体非理智导致群体理智的形而上学恐怖。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必然阅人无数,用行万里路的方法读万卷书,最终一定走在知汝自己的西天取经之心路上。

宗教研究念力三千年,借助于现代物理三百年的研究结论:“物质是能量”,终于获得了“念力是能量”的殊胜。眼、耳、鼻、舌、身、意,第六项“意”是前五项感官的信息之融合,故而老子所云“天人合一”原来是信息融合所生念力的结果。念力可视化想象、可听化想象、可嗅化想象、可味化想象、可触摸想象,芸芸众生通常习惯于用图像写“意”,所以念力往往是借助于图像来完成的,脑戏则是一系列连续的图像复演。

十年前,吾之一个博士的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人体经络的复杂网络问题”。据说,人的中脉本来是堵塞的,经过“虚心”、“实腹”、“守中”、“道冲而用之”…,变不通为通。常人穴位经络本是不通,打通了,老子称作“尤”、“甚”。首先,打通中脉或小周天,然后再开通人体整个经络之复杂网络系统,人体与自然之间建立起“天人交融”的通道,形成了双重的呼吸系统。

因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也许只有“信息”是恒驻永存不生不灭的东西。宇宙里的“物质、能量、信息”对应于人体里“肉体、精神、灵魂”,使用可视化想像,可以表示要在脑海里“看见”一幅清晰画面。然而,清楚画面不是不可少的,但是念力有时却甚至全然用不着。如果一定说念力是一种力(物理量),那么吾更愿意相信念力能够作用于内,而精神却可以作用于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服从于万有引力定律。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指的就是念力通过精神而大到彼此认同或者意识形态的统一。

念力是指通过人大脑的某种特殊意识,去影响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但是,念力往往需要一种印象、一种感觉,有些人喜欢以文字想象,有些人则喜欢用声音或触感想像。不同的“意念”或者心智复演,视乎不取决于某种“媒体”的形式,而是取决于所喜欢(偏好依附)使用的感官。根据意识直接影响到一个物理系统,来自理念的运动。然而,念力并非人们神话的那样是人类的天赋,而是后天思维复制的误差偏好依附时习来的技巧。普适计算所强调的注意力高度专注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力量,这个观点于大量的试验中得到了印证与阐释。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脑电EEG实验遥控一架模型直升机,号称透过念力控制,成功穿过泡沫塑料制成的圈圈,显示开发念力遥控有无限的可能性。脑电波仪记录到的电子讯号虽然还是很混乱,大部分都无法解读,但是跟动作有关的讯号却相对较强,也都可以重复。这个研究团队的召集人是华裔教授贺斌(Bin He),研究结果显示,5名受测者成功控制直升机穿越圈圈,成功率90%。可以预测,人类的可穿戴念力时代已经不远了,十年以后,人人有“特异功能”,人人有“念力”。

现代医学已经测得人类大脑中的四种波形,α脑波,是当人们放松身心、沉思时的脑波,它以每秒钟8~12赫兹的频率运行着;β脑波,是一种有意识的脑波,它以每秒钟12~25赫兹的频率运行着;θ脑波,是人们沉于幻想或刚入眠时发出的脑波;它以每秒钟4~8赫兹的频率运行着。δ脑波,是人们沉睡无梦时发出的脑波;它以每秒钟0.3~4赫兹的频率运行。

十年前,吾在一本书里写道:“通过计算访问设备的行为;利用传感器放大了人类的感知;借助网络拓展了吾人之操作空间。”人是上帝的分形,互联网是人的分形,计算机则是人分形互联网的“模体(motif)”。一般的人只习惯于使用单一传感器管对所探测到的外部世界进行成像,所以眼睛所能够看到的图像就无可争议地变成了人生成念力的最终表达形式。光、色、声、味、触是很难被融合在一起的信息,念力不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念力的低级阶段,而念力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心物合一”、“身心合一”的“脑戏”。 

人是上帝的分形,互联网是人的分形,计算机则是人分形互联网时的“模体”而已。所谓开天目,本质上是人体感知器官信息融合对未来态势的某种形而上学的评估,或者说是某种假设检验之结果。天目位于鼻根上印堂的位置,从印堂进去两寸,有一个象松果一样的东西,现代医学称之为松果体。研究表明,松果体内有退化了的视网膜,具有呈像能力。

霍金博士曾经预言,后信息时代的人类必将注意力集中于生命科学之上,未来“可穿戴念力”将让人人可以有“特异功能”、人人可以“开天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29067.html

上一篇:网络模体:motifs
下一篇:《普适计算》的联想 (2006-03-20 14:12:20)
收藏 IP: 175.169.29.*|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