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新闻赏析——“对话叶叔华院士:吃不了苦,做什么科学家”

已有 4597 次阅读 2012-8-19 23:59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做什么, 新闻晚报

 
  见到科学网转载的新闻报道《对话叶叔华院士:吃不了苦,做什么科学家》(新闻晚报 发布时间:2012-8-13),读来有不痛不痒之感。略摘关键内容如下:
             科学家都不愿意让孩子做科学,这是个问题
  记:现在把做科学家当成理想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大家普遍认为,做科学是要吃苦的。
  叶:吃不了苦,你做什么科学家?现在最大的坏处是每个家庭都太宝贝孩子了,日本比我们好得多,比较注意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我不是批评中国的孩子,外国也是这样,真正肯做科学的人不多。我们国外的同行,都感叹说不要让孩子做科学家,做银行家多好,赚钱快。你看科学家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做科学了。
  我认为这个访谈没有问出有份量的东西,老生常谈都有点勉强。为什么现在的不少家长与孩子不愿意将科学家作为理想?单纯是所谓的苦吗?
  运动员、杂技演员是公认的艰苦行当,杂技行业日渐式微,而我国运动员不乏其人、体育强国势头凶猛?关键是有足够的回报预期。伦敦奥运羽毛球的消极比赛莫不与此相关。
  对中国科学家有一种说法:物美价廉。试想,市场经济之下,投资回报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外高校早已抛掉羞答答的面纱,公开将教育视为一种家庭投资。那么,回报自是题中之义。
  以“吃不了苦,成不了科学家”作唬人之谈,已没有说服力,也并不是叶院士的真实的、全面的意思表达。
  任何社会都缺不了能吃苦的人,但缺乏回报的吃苦可能是缺乏吸引力的。
  目前,国家课题审计往往不允许报支人员工资讨论正烈,这些都说明科学家的现实收入与预期收入在社会总群体中已逐渐失去吸引力,前些年依靠营造圣洁光环鼓励奉献的导向是难以持续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03902.html

上一篇:“浓度单位线”与《计算水文学》
下一篇:“后高中”专业的创想——科学综合专业、人文综合专业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