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据说有位邻居叫东施,喜欢模仿西施,落下东施效颦的传说。我喜与亚里士多德为邻,也想模仿一下哲人的风采。
我还想得寸进尺,效仿“我的朋友胡适之”,把“亚里士多德”称做“我的朋友阿里多”(“亚”是英文发音,据我的意语发音知识,“阿”更准确。希腊语发音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可能接近于意语吧。简称“阿里多”也是为了顺口)。
为什么呢?我感觉我的兴趣与亚里士多德相仿,热爱博览群书,尽管功力明显不足,但又执迷不误。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与乃师明显不同,据说柏拉图不爱看别人的著作,喜欢自立新见(可能他的眼中只有老师苏格拉底与他自己)。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先秦的诸子百家是自话自说为主呢还是经常交流。我倾向于认为各执己见。“先秦诸子百家交流情形考证”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题目。因为交流的成本很高。一是旅费、时间支出,二是思想可能被别人说服。柏拉图拒看别人书籍的原因,除了自信外,不排除有思想受制于人的担心。一旦交流,往往会形成所谓的共识,此时已识就消失了。
亚里士多德由于喜爱博览群书,同时受制于老师柏拉图,在柏拉图生前他只能沿着老师的脚印前进。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才逐步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见到有一种说法:真风雅与附庸风雅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我举一个例子,被称为中国植物“活词典”的吴征镒先生因植物分类成就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初闻未觉奇怪,后来听说吴先生是扬州人,遂有了好奇。因为我老家靠近扬州,并且我也在扬州工作过三年。作为苏北平原、农耕发达的区域,扬州可见的植物种类似乎并不多,也无植物园存在,个园只不过是一些竹子而已。
依我的理解,大学前很少见到各类植物的人在植物分类上做出成就是很难的,自幼生活在山区的学生有天然的优势。
吴先生的另类成就是如何造就的?
后来见到采访吴先生的视频访谈,才恍然大悟。吴先生介绍,他童年时家中有个很大的后花园,里面植物丰富,但几乎无人问津。吴先生幼时,常常一个人寂寞地呆在花园中观察、思考。
问题来了,我觉得吴先生的长辈近于附庸风雅(恕我不敬了,只是一个比方),他们建花园、养植物,主要是一种气派,而不是孟德尔式的热衷于植物。但正是这种做派,在不佳的植物大环境、但优越的植物小环境下诞生了一代植物分类大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455335.html
上一篇:
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有什么差异?下一篇:
进化论的奇点与西方教化的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