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多种疫苗接种方案的比较

已有 25706 次阅读 2014-5-1 08:49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病, 疫苗, 预防, 接种, 暴露后

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100%的传染病,及时预防是处治狂犬病的关键。

WHO(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制定的多种有效的疫苗接种方案已在全世界使用多年。这些接种方案都要求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多次接种,耗时费钱,有待改进。

进一步改进狂犬病免疫方案的目标包括降低接种的单次剂量和总量,减少接种的间隔时间和就医次数,从而降低综合成本。

目前值得注意的重要进展是:一些皮内(ID)接种方案已被证明是与标准的肌肉内(IM)接种方案同样有效,并已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使用,因为这些方案更廉价、更方便。

以下根据新近积累的临床试验资料,对在狂犬病的暴露后疫苗预防接种中采用的WHO推荐的方案和已部分施行或正在试验中的两种新方案进行比较。

 

1: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方案。

方案

接种途径(接种位点)

接种时间(第X天)

 

目前WHO推荐的方案

埃森(Essen)方案(55次)

IM (肌肉内)( 1-1-1-1-1

0 3 7 14 28

萨格勒布(Zagreb)(43次)

IM 2-1-1

0 7 21

修改TRC –ID方案

ID (皮内)( 2-2-2-0-2

0 3 7 28

 

WHO部分认可的方案

美国ACIP 方案(44次)(注1

IM 1-1-1-1

0 3 7 14

 

试验中的方案

泰国 QSMI 方案(注2

ID 4-4-4

0 3 7


注释:

1.            ACIP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美国免疫规范咨询委员会。WHO承认美国ACIP 方案可作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的替代疗法。美国CDC已将该方案在美国全面推广。但国际上部分相关学者认为该方案的免疫效果仍需更多的数据来证实。

2.            QSMI Queen Saovabha  Memorial  Institute),泰国Saovabha皇后纪念研究所,WHO狂犬病研究合作中心。

 

已部分施行或正在试验中的两种新方案显示在表1中。美国ACIP推荐的4个剂量的IM疫苗接种方案,实际上是原来广泛采用的埃森方案省去最后的1针(第5针),在研究埃森方案的免疫原性的大量资料中已包含接种4针后的免疫效果的资料,可间接证明此4针方案也是可行的。按这个方案,可少用1支疫苗,同时完成全程接种的时间可减少一半,由原来的4周变成2周。然而, Uwanyiligira等发现,有6.7 %既往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按此方案接种后抗体反应并未达到要求。泰国Saovabha皇后纪念研究所正在直接进行该方案(4针肌肉内接种)与传统的埃森方案(5针肌肉内接种)的直接对比研究

泰国 QSMI 方案(ID 4-4-4 方案)能诱导足够的抗体反应。该方案可能被证明适合用作暴露后预防的新的标准方案,适用于WHO定义的2类暴露(不论是否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凡流血的伤口都需要将免疫球蛋白注射到伤口,才能获得最好的疗效。按此方案,狂犬病疫苗的用量可减少2支,完成全程接种的时间可由4周减少到1周。然而,目前参加此项研究的人数还太少,暂时还无法提供结论性的证据,使该方案成为广泛接受的法定方案。目前,正在考虑针对此方案在亚洲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参考文献:

Trend of human rabies prophylax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ward optimal rabies immunization. Vaccine  31 (2013)4079– 408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790299.html

上一篇:西班牙蝙蝠中发现新型狂犬病毒
下一篇:狂犬病暴露前预防:多种疫苗接种方案的比较
收藏 IP: 14.29.123.*| 热度|

3 李宇斌 tanxiaojie1988 g1z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