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er Palese 院士是本博主1986-89年在美国作博士后研究时的导师之一。)
美国纽约西奈山(Mt. Sinai)医学院微生物系主任帕雷斯(Peter Palese)院士曾参与2005年重建1918年流感病毒的工作。作为全球顶级流感专家,帕雷斯院士多年来一直强调:对未来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但是在面对具体的某个流感毒株造成大流行的可能威胁时,他却总是强调,应当科学地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不要危言耸听以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自从1997年香港H5N1禽流感流行以来,帕雷斯院士是H5N1病毒可能导致人流感大流行假说的最强烈反对者之一。十余年来的事实证明,H5N1禽流感确实一直未造成全球大流行。
2009年6月8日,当时甲型H1N1流感刚开始流行不久,美国《纽约时报》曾刊发记者 DONALD G. McNEIL Jr.撰写的报道,题为《温和的流感病毒可能变得更为致命吗( How a Mild Virus Might Turn Vicious?)》。该报导介绍了多位国际著名流感专家对H1N1流感的看法,其中转述了帕雷斯院士等的观点:“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可能千年才一遇,不会经常发生”。
目前人类对流感病毒变异的规律仍未完全明了,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这里所说的“千年一遇”,只是根据现有数据所作的统计学推测,强调其发生的概率很低。对所谓“千年一遇”,不应机械地理解为在一千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而应理解为:“千年一遇”并不能绝对排除近期再次发生大流行的可能;但假如近期再次发生了大流行,则平均至少需要再过一千年,类似的大流行才可能再次发生。
事实证明,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虽然实现了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引起了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但引起此次流行的病毒对人的毒力较低,而且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所以此次大流行最终造成的死亡人数仅与一次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相当甚至更低,称不上是“严重”的大流行。事后回顾,WHO当时针对H1N1病毒的反应多少有些过激,尽管这种过激是很难避免的。
一次严重的流感大流行,至少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病毒具有易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
2) 病毒保持对人有很高的致死率;
3) 人群普遍缺乏对该病毒的免疫力。
而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说它“千年一遇”是有道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