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记:财新网记者于达维今天上午对我作了电话采访,讨论H7亚型禽流感问题。以下是该网站今天中午发布的相关报导:
H7亚型禽流感早有先例 专家称勿惊慌
(http://china.caixin.com/2013-04-02/100509131.html)
2013年04月02日 12:29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240)
禽流感病毒要适应在人群中传播,同时保持高致病性是不太容易的,这样的巧合发生的概率很低。
【财新网】(记者 于达维)近期在上海、安徽发现的3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已有2人死亡,1人病危。这是全球首次发现H7N9感染人类的病例。公众多年前对禽流感的恐慌再次回潮。
对此,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严家新指出,早在10年前,在荷兰和英国就发生过H7亚型流感病毒在局部人群中流行,并引发个别人死亡的案例。
2004年2月,荷兰著名流感专家Ron Fouchier等人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A型禽流感病毒(H7N7)相关的人结膜炎和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死亡个案》的论文。这篇文章介绍,在2003年2月底至5月之间,在荷兰曾有鸡瘟疫情发生。从鸡群中分离到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H7N7亚型,它与从野鸭中分离到的低致病性病毒分离物密切相关。随后从处理患病家禽的86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3名家庭成员中检出了同样的病毒。
在这89名患者中,有78名发生(眼)结膜炎,5名除了有结膜炎同时还伴有流感样疾病,2名单纯有流感样疾病,另有2名无典型症状。流感样疾病一般症状较轻,但也发生了一个死亡病例,表现为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论文指出,已知H7N7病毒在偶然的情况下对多种哺乳动物,包括马、海豹和人类都是致病的。它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引发人畜共患病的潜力,也有在人类引发大流行的潜在危险。
严家新认为,上述案例及10年来未见H7亚型病毒继续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事实说明,禽流感病毒要适应在人群中传播,同时保持高致病性是不太容易的,这样的巧合发生的概率很低。只要加强监测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新型流感病毒的危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他告诉财新记者,Fouchier曾通过改造H5N1禽流感病毒,让其具备人际(其实是在实验动物雪貂之间)传播的能力。经过他改造的病毒虽然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但致病能力大大降低。“这是一种很温和的病毒。”
而世卫组织总是强调H5N1的致死率有60%,实际上这只是特指感染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过去几次H5N1流行事实上可能曾造成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感染,因感染H5N1病毒而死亡者其实很少(致死率其实没那么高)。
对于流感病毒来说,严家新认为,以其表面包膜上的两种糖蛋白突起决定其抗原特征,其中HA(血凝素)代表了主要的抗原特征,NA(神经氨酸酶)代表次要的特征,主要的致病性和传染性与H有关,历史上H7亚型可能感染人但没有引发过大的流行,荷兰的H7N7流行的情况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可以推断H7N9的致病能力应该也比较低。
“当然只是概率上比较低,危险还是有,要提高警惕。就像地震一样,它可能会发生,但是天天预报也没有意义。”严家新说。
严家新在美国留学时,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病毒学泰斗彼得· 帕雷斯(Peter Palese),后者就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重建者。他告诉财新网记者,当第一次发现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时候,所有人都吓得要死。帕雷斯明确宣称该病毒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么多年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国内这次对H7N9病毒的基调是正确的,一方面要提高警惕,一方面不必过于惊慌。
对于这次的感染源可能来自猪的说法,严家新指出,禽流感感染人,或者人流感感染禽,都是很困难的。但是人流感、禽流感都可以感染猪,猪可以成为便于病毒杂交的宿主,因此香港专家提出,以后猪也要成为重点检测对象是对的。
根据4月2日上海官方发布的消息,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近期打捞上来的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