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haolb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haolbl

博文

缅怀我的辛勤老师

已有 2912 次阅读 2020-7-13 12:54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日在异国他乡的家中,惊闻辛老先生不幸离世,不禁扼腕叹息。


于化物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经历了年老的外婆在家乡离世,作为外孙的我当时却远在他乡;如今惊闻和蔼可亲的辛老师在大连与世长辞,作为学生的我现也远在他国。时空的交错,亲人与老师的离世,我不禁停下来思考自己来时路上辛先生的影响。


上周从好友处得知辛老师突然生病,十分震惊。于是和友人赶紧准备了辛老师出版的所有书籍,希望待辛老师身体恢复后,能够找他签字并得到寄语,然后将这套辛老师呕心沥血编撰出版的书籍珍藏起来,用以学习并鼓励自己和科学温故社团队的朋友,而今一切都已成我们的幻想。


第一次知道辛老师的名字是在中科大课程学习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一本辛老师主编的《现代催化研究方法》,书中催化方法的翔实介绍和总结令我印象深刻。之后到化物所,发现组里师兄师姐书桌上基本都配备这本催化研究的圣经。记忆中第一次见辛老师是在国际催化会筹办期间,由于课题组老师参与催化会的筹办以及催化讲习班的工作,辛老师经常会到我们一楼与组里年轻老师讨论。辛老师当时整齐的白发以及清晰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知道了经常在催化楼楼梯口见到的老先生就是辛老师。那时他总是和他的爱人一起,缓缓地走在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化物所园区,而今他却永远离开这片他浇灌的土地,甚是痛心


博士期间焦头烂额之际,我有幸参加了辛老师给所里学生开设的科研方法讲座,虽然仅一节课,但是受益匪浅。会后提问环节我大胆地问了辛老师一个困扰我自己很久的问题博士期间科研做的差、科研论文发的少,自己以后还能不能做科研。辛老师耐心倾听之后,很心平气和地跟我们分享了他曾经知道的两个所里学生:当时读研时候,这两位学生的研究进展也很一般,但是后来都坚持下来,顺利获得学位,现在也都在国外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发文章顺利与否和所研究的具体研究方向相关,好的科研论文成果可遇不可求,但是自己的科研基本功得扎实牢靠,遇事得勤思考。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是从年长的老先生口中说出来让我觉得重量万分,希望倍增。想想自己后来有幸到了欧洲,遇到了很多学者教授,并在一次次的课题讨论过程中,自己丢失不见的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后来幸运地经过第一任所长张大煜先生上个世纪30年代博士求学所在的德累斯顿市的时候,顿感人生际遇的神奇。我总是庆幸自己不经意参加了辛老师这场讲座,使我没有在一直的失落中放弃自己,然后神奇打开了自己命运的另外一扇门。后来也经常听辛老师提起中国催化史料馆的创建过程的一点一滴的进展。虽然后来自己一直没有机会向辛老师汇报自己的近况,但是幸运地是回国博士答完辩的那一天,正好在膜楼碰见辛老师。于是我鼓起勇气后邀请辛老师合了一张影,辛老师也爽快答应并问我将来的打算,得知我将到外面继续读书并且去的地方正好有他的一位好朋友,高兴地说将来会来这边拜访他的老朋友天不遂人愿,这一切都伴随着辛老师的离世都成了我的幻想。如今,辛老师心心念念的、记录一代又一代催化人的催化史料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而作为创建者的这位老先生却永远地离开我们,甚是难过。


昨天夜里化物所的好友回复我,所购辛老师的书籍已经陆续到达,端午假期后就可以


陈浩  2020年6月24号于他国家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8599-1241848.html


下一篇:“千里走单骑” ——2016“十·一”环渤海骑行记
收藏 IP: 73.71.38.*| 热度|

1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