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无偿捐赠专利到社会应用的新路径

已有 329 次阅读 2024-4-16 10:0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无偿捐赠专利到社会应用的新路径

段玉聪 教授

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箱:duanyucong@hotmail.com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正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活动的力度,以期通过科技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然而,面对科技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有效促进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成效转化为实际经济力量的关键瓶颈。在这一背景下,海南大学段玉聪教授及其DIKWP-AC团队采取的无偿捐赠专利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该团队无偿捐赠了88项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在技术层面涵盖了从基础算法优化到应用场景的广泛创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案例,旨在揭示无偿捐赠专利模式对于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降低转化成本、刺激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特别是,本文将基于该案例中的具体数据和实际转化效果,评估该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实际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旨在为我国知识产权转化机制的优化和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挑战

在我国,尽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导致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社会应用水平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昂的转化成本和风险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复杂,需要经历技术验证、产业化研究、市场推广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且成功的不确定性较大。这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尤其是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负担。

 

信息不对称和匹配难度

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和潜在的应用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成果所有者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或投资者,而潜在的应用方也难以及时了解到对其有用的科技成果。这种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

 

制度和政策优化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各种制度和政策优化,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继续提升、转化激励机制的创新适当的行政干预等。这些因素均可能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以海南为例

截至202311月,海南大学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03件,而海南全省的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7760件。这意味着,海南大学的专利贡献了全省近15.5%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体现了该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果。然而,全省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仅为7.5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不仅反映了海南省科技创新资源的总体仍需继续提升,也暗示了存在较大的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和潜力未被充分挖掘。

 

当前海南正积极建设自由贸易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快速优化,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更要关注如何提升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和效率。

 

2. 无偿捐赠专利模式的实践与影响

实践的先进性与创新性

段玉聪教授团队无偿捐赠的88AI大模型相关专利,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DIKWP语义网络、知识图谱网络空间安全、自然语言处理等。这些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偿捐赠这些具有高价值的专利,段教授团队不仅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促进科技成果的社会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影响的深远意义

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

无偿捐赠专利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极大简化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流程,使得这些前沿技术能够迅速被社会各界了解和应用。尤其是对于那些急需新技术支撑但又面临资金压力的中小企业而言,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他们获取和利用新技术的门槛。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

段教授团队捐赠的专利不仅覆盖了AI大模型的核心创新技术,而且直接关联到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这些专利的无偿获取,为受赠企业提供了立即进入或扩展相关技术领域的可能,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

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无偿捐赠专利模式的实践,特别是在AI等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对推动地区乃至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社会意义与经济效益

无偿捐赠专利模式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他们的技术创新门槛,还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此外,该模式还促进了知识产权的流动和共享,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效益。

 

社会意义

提升公共福祉:无偿捐赠的科技成果能够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教育、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直接贡献于社会福祉的提升。例如,一项关于环境监测的发明专利,如果能够被无偿用于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项目中,其社会价值将远超过专利本身的经济价值。

 

促进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能够无偿获取到前沿的科技成果,用于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探索,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迭代,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无偿捐赠专利的企业和机构展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鼓励公众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创新氛围。

 

经济效益

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获取无偿的科技成果显著降低了其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成本,使得它们能够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其他关键环节,如市场开拓和品质提升,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无偿捐赠的科技成果往往涉及新兴技术领域,其快速流动和应用有助于孵化新的产业和业务模式,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动:无偿捐赠专利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专利积累和囤积问题,减少知识产权的壁垒,为更多的创新活动创造空间。这种开放的创新环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进入研发领域,形成良性的创新循环。

 

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无偿分享专利,可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和合作,加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无偿捐赠专利模式不仅在经济层面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新机遇,降低了创新门槛,加速了技术的市场应用,还在社会层面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流动和应用,促进了社会公共福祉的提升和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展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深远意义。

 

4. 实施建议

建立健全无偿捐赠专利的政策环境

详细策略:

Ø 制定专门的政策文件,明确无偿捐赠专利的法律地位和程序,确保专利捐赠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Ø 设立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允许捐赠企业或个人在所得税中抵扣相应的捐赠额,或者为接收专利的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

Ø 为参与无偿捐赠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政府资金支持,如奖励基金或创新补贴,以补偿其潜在的经济损失。

创建专利转化和共享平台

详细策略:

Ø 开发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知识产权信息发布、在线技术评估、法律咨询服务等功能,为无偿捐赠专利提供一站式服务。

Ø 该平台应包含高级搜索功能,允许用户根据技术领域、应用行业等多维度筛选适合的专利。

Ø 建立技术评估机制,由专业机构提供初步的技术评估和市场潜力分析,帮助潜在的接收方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加强对无偿捐赠专利模式的宣传

详细策略:

Ø 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发起宣传活动,提高无偿捐赠专利模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Ø 组织成功案例的分享会和论坛,邀请段玉聪教授团队等先行者分享经验,激励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进来。

Ø 与行业协会合作,通过专业渠道向目标群体推广无偿捐赠的概念和好处,提升其在行业内的认可度。

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

详细策略:

Ø 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Ø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特别是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移和转化。

Ø 举办定期的技术交流和匹配活动,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对接和转化。

5. 结语

海南大学段玉聪教授及其DIKWP-AC团队的无偿捐赠专利案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视角。该团队通过无偿捐赠其88AI大模型相关的国内外发明专利,不仅体现了科技界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更重要的是,它开辟了一条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加速成果社会应用的有效路径。这一做法直接回应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低效的挑战,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道路上面临的资金和风险障碍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无偿捐赠专利模式的实施,还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影响。它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普及,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降低技术创新的门槛,这一模式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进而促进了就业,提升了社会福祉。更重要的是,它为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协作和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范例。

 

我们诚挚呼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公众——共同关注并支持无偿捐赠专利这一模式。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为无偿捐赠活动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将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无偿捐赠给社会,特别是那些能够解决紧迫社会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同时,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推动这一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无偿捐赠专利模式将能够促进更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前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探索更多可能,共同迎接一个知识共享、智慧互联的美好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29896.html

上一篇:构建公正透明招聘机制:面向法律与道德的DIKWP分析与实践策略
下一篇:DIKWP人工意识白盒测评标准框架设计与实践
收藏 IP: 140.240.3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