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fycyy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xfycyyhang

博文

也谈灵感

已有 7581 次阅读 2019-1-5 23: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灵感, 学术交流

也谈灵感

灵感是创新思维的要素,重视并自觉运用这个要素对撞开创新思维大门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历来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然而由于人们对灵感的规律还缺乏系统认识,所以在科学家传记、故事甚至论文中,对于灵感的记载不是理论的阐述而多是经验的叙述。

例如,钱学森在《关于思维科学》一书中指出,创造性思维与“某种来自他们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启示有关”,与“某种外部的强制或指导之下”有关,“具有跃迀性,表现在认识客体、认识主体和认识中介--信息的三维结构的链锁反应之中。”“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第346、348页)

其中钱学森指出的灵感 “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值得特别重视,此点非科学交流对激发思维有深刻认识者而不能洞悉。30多年前,我在一本小册子(现在对书名和作者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曾经看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可以较好地阐述上述钱学森对灵感的论述:在美国宇航局工作过的日本系统专家西川英夫,在饭厅里听到大家正在讨论人造卫星上火星的问题,有人说,火星周围大气密度比地球大得多,因此,火箭去火星可以不要逆喷射。西川英夫就联想到卫星返回地球时,也可利用大气密度,让它角度小些,在大气中多飞行一点距离,也可以不要逆喷射,既省燃料,又使结构简单。这些话就被记录下来,转给了有关部门,后来卫星的返回,采取了这个办法。这就是一个灵感“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激发”的例子。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比较多,特别是在学术交流中,人们对于灵感的认识已经在现代学术交流规律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提升。例如学术交流规律研究认为,交流信息对创新思维的激励、启迪作用,有助于灵感的产生,这就将灵感上升到创新思维较理性论述的程度了。学术交流对创新思维的这种作用,在70多年前首次被科学学创始人j.d.贝尔纳发现并写入他的名著《科学的社会功能》之中。他说:“现代科学的最伟大的发现有一些有赖于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当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玻尔原子理论是我们一切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玻尔在德国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以后又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并且在那里接触到原子核的理论。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再大也不过了。我们确信这种交流还没有在科学发展中充分发挥它可以发挥的作用。”(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11月版第412页) 贝尔纳将交流信息、思想相互作用、科学发现联系起来研究,开创了科学学理论中学术交流规律研究的先河。

回到灵感的话题。上述文字表明,学术交流中出现的思想火花是激发灵感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面对面学术交流中思想的激发在奋起、振作,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上有独特的作用。虽然学术交流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它自始至终受到国际科学界所重视,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今天,学术交流甚至成为创造良好学术环境的一种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即良好学术环境就是创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维纳创立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罗森勃吕特领导的、在餐桌上通过自由讨论而形成的。一个学术组织讨论学术问题,需要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使科学家们探索思想的翅膀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自然世界中自由翱翔,这对扩大思想的开放性、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几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在访问哥本哈根学派时,常被带到食堂去,一位领导人风趣地说:这是我们最大的实验室 。事实上,哥本哈根学派的很多物理思想、实验结果的阐明,都是在这里通过饭前餐后的热烈讨论而产生的。这一奇妙的作法,如同一项重大的发明一样,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因此,国外有些科学家经常聚集在咖啡馆内,毫无拘束地交流学术问题,他们在桌子上排列公式,在餐桌上计算检验。物理上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创立,其萌芽思想就孕育在咖啡馆的餐桌上。现在外国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还特别规定延长午餐时间,让大家充分展开自由讨论,这就是传为美谈的科学午餐。当美国宇航局局长退休时,有人问他:你当宇航局长多年,最苦心的事是什么?他说我最苦心的事是使相同组、室的人,不要在一个饭厅里吃饭;最好在一起吃饭的人,有研究物理的,有研究化学的,有研究数学的,有研究社会学的……不同的人在一起吃饭,互相聊天,很多的妙想是从那里产生的。” 爱因斯坦说他的创新思维活动产生于逻辑结构之前,可以成为上述故事的注解。

所以,今天当我们说到灵感来源于的时候,它已经不仅是潜心研究和知识的积累、不仅是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在科学学和思维科学已经诞生的当今,灵感与创新思维已经开始提高到规律性的高度研究了,并且对它们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高 峡 2019年1月5日于塔什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292-1155522.html

上一篇:质疑是认识科学本质的过程
下一篇:为什么我们治理学术不端缺乏“内力”?
收藏 IP: 213.230.115.*| 热度|

9 代恒伟 范振英 武夷山 罗汉江 张成岗 黄永义 puhj zjzhaokeqin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