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疑是认识科学本质的过程
——从陈衍景质疑“大陆碰撞过程不可能成矿”说起
科学史表明,质疑常常是科学发展新的起始点。
2018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报》第4版刊出《北大教授陈衍景:“少数派”在质疑中执着前行》的新闻,再一次验证了理性质疑常常成为认识疆域不断发展的利器。
此前,国际地质界普遍认为大陆碰撞过程不可能成矿。然而这一理念在三十年多年前开始受到一个大学生陈衍景的质疑。当时国际地质界的共识,经过陈衍景三十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后被重新改写。陈衍景提出的“大陆碰撞成矿”假说,如今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矿床勘察实践的一个新理论。
1984年,即将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陈衍景,在实地考察中,对大陆碰撞造成内部挤压与矿藏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与疑团,这让他后来无论做什么研究,都特别留意。之后,陈衍景决定专门针对“大陆碰撞成矿”进行研究。然而当他开始查阅文献,寻找前人的研究基础时,却浇了他一盆凉水:国内空白,国外否定——国际地质界普遍认为大陆碰撞过程不可能成矿。不服输的陈衍景认定,要解决问题,唯一出路是自己研究。然而当他以“大陆碰撞成矿”研究申请项目时经常被“毙”,因为这是当时地质界的主流认识。对他提出的质疑几乎多是反对的声音。新观点意味着对前人的否定。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2/421081.shtm
质疑常常成为认识科学本质的过程,但质疑并不等于洞悉事物本质。科学本质往往隐藏在事物表面的背后,对它的认识很多时候无法做到在第一次思考时就了解它并洞穿它的真相,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直到有一天触及那个本质。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陈衍景潜心研究完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阐明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成矿机制、类型和特征,为找矿预测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视角。经过不断努力,大陆碰撞成矿理论获得了国内外矿床学界的认可,被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等编入《矿床学》。2009年,陈衍景的“造山型成岩成矿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陈氏模型”(Chen’s CMF Model),并被编入国际矿床教材《热液矿床学》。国际权威矿床学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以中国人命名的矿床成因理论模型。如今,陈衍景的这一理论也已被应用于我国多地的矿床勘察实践中。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2/421081.shtm
基于科学观察、实验提出的假说在被世人接受之前,并没有一条平坦的大道,中间荆棘载途,质疑就是一道必经之坎。
从陈衍景开始质疑,到提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并经实践检验证实,这一科学认识成长过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启示一、理性质疑与学术前沿关联性较高。所谓学术前沿,简言之,就是经典理论与尚待发现的新认识之间的边界。科学史上有许多理性质疑都与学术前沿讨论有关联。其中,爱因斯坦与玻尔在1930年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进行的一埸学术论争成为典范。作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最出名的大师,他们从开始一见面就发生了科学争论,自此两人论战一生,传为科学史的佳话,他们的科学争论无疑在推动前沿科学发展上具有示范、启发作用。
在“知识社会”,要扩张已有知识,质疑常常成为前移“知识边界”的利器。随着人们对新问题、新疑惑的边界不断扩大,寻求新目标、探索新见解、新途径,少不了争辩与质疑。争辩质疑常常成为科学家“思想实验”的利器和科学研究的新起点,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见解与观点,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发现新的科学理论,或者使科研得以持续。
关注前沿的学术思想在提出之初往往受到较多的质疑,要使质疑被多数人认可,就需要更多的试验研究。但如果没有质疑,新的试验研究第一步都跨越不出去,有了质疑,新的观察、试验、研究才会成为可能。
质疑之所以成为激活科学新理念的利器、科学创新的核心元素,原因存在于质疑可以使“屏蔽”的思想激发处于最亢奋状态,从而使创新灵感产生的几率更大。
质疑作为科学激励系统中的一种机制,在我们现实科学激励系统中比较缺乏。它作为一种内驱力,与经费、项目、课题、“帽子”等外驱力相比,是首位的、第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前,提倡质疑精神有利于压缩外在动机(经费、项目、课题、“帽子”等)的负面作用。
启示二、质疑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提倡质疑精神对优化我国创新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科学讨论有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得到认识一致的结论,更多的是思想的激励、受到启迪或产生新的疑问,从而产生新的科学动力与方向,使科学研究能力持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一部科学史就是发现、质疑,再发现、再质疑的历史。
提倡质疑精神对优化我国创新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我国现实的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对创新生态系统未端的关注远大于源头端。这里的未端是指看得见的创新成果。诚然成果是检验创新效果的试金石。然而由此而忽视源头端,则造成创新生态系统脆弱,持续性不强、创新成本大。当今成要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开辟科研新领域新方向、前移科学边界的眼光与勇气,这就特别需要倡导争鸣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气质。
启示三、深思者喜欢质疑,自满者远离质疑。深思者并非没有疑惑,而是敢于提出疑惑,自满者并非认识无敌,而是惧怕认识完美。深思者由于质疑使认识不断深化,自满者由于远离挑战而止步不前。
高 峡 2018年12月14日于塔什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